左旋规律不可违背 左旋能量 生命源泉

左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应该支持村妇成立地下市政府,彻底扫除官商利益团伙 [复制链接]

1#
这个村妇很公道!
政府为什么不如她?你们这些狗强盗贪污盗窃鱼肉百姓,罪恶累累,还在呼弄人民?

人民应该组织起来,取代利益团伙!

村妇成立地下市政府调查:曾替人维权欠债十几万 - 应该正确对待

红五星 于 2014-5-29 19:05:00 发表在:红旗飘飘论坛
村妇成立地下市政府调查:曾替人维权欠债十几万
    
    2014年05月29日14:10 中国新闻周刊 微博 我有话说(2,774人参与)评论中大奖(2,774人参与) 收藏本文
      一起简单的养猪场土地纠纷,最后竟引发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荒唐事。其反映出的基层维权困境,令人深思
    
      本刊记者/王臣(发自河南邓州)
    
      只要到过河南省邓州市蒋庄村的人,就会打消对这里竟然会出现一个“山寨人民政府”的疑惑。尽管这个假政府是由一个仅小学毕业的农村家庭主妇成立的。
    
      它不只像模像样地生存了一年多时间,还对外发布红头文件,并且公开面向社会招聘公务员。
    
      “海新是我们的领头人。”5月初的一个中午,大雨如注,蒋庄村七八个妇女围坐在一起,还有些无法接受张海新已被刑拘这件事。后者即假邓州市人民政府的发起人。
    
      这里距离邓州市20公里,全村几千人口,多半外出打工,承担绝大部分村中劳动的,都是留守妇女,伺养牲畜、照顾老小、种地……她们多没上过几年学,最远也只去过邓州市,遇事没什么主意,许多道理心里明白,但要说出来,只会翻来覆去重复同样的话。
    
      能言善辩的张海新很难不脱颖而出。
    
      5年前,因为一起微小的土地维权事件,张海新一步步成为蒋庄村的维权领袖,因此,当她拿着一个金灿灿的公章通知大家“这是上面给我们的”,村民们对她“集体拥护”,并把她看成“大英雄”。
    
      谁也没想到,张海新最终会因涉嫌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被拘捕。
    
      从“张拍子”到“维权代表”
    
      矮矮的,胖胖的,黑黑的,“一看就是农民”。村民们只能大致描述出46岁的张海新的样子。但他们对她说话的样子印象深刻:大嗓门、洪亮、令人振奋,夹杂着些脏字儿,相当“泼辣”“不好惹”。
    
      和村里大多数妇女一样,张海新的丈夫多年前就外出打工了,在深圳卖海鲜,一年回来两次。她带着三个儿女在家种地、养鸡。不过地不好种,鸡也没养活,张海新后来便在村路边开饭馆,卖些胡辣汤、烩面、窝子面等当地小吃。
    
      村里人都说她做饭好吃,人也热情。她常把自家果树结的果子分给邻居吃,还喜欢聊天,常常因为聊天忘了回家做饭。村里人因此都叫她“张拍子”——当地话,“拍话”即聊天的意思。更多村民喜欢张海新,是觉得她“敢顶撞权贵”“敢反抗”。
    
      当时,乡里村里干部常到张海新的饭馆吃饭,不付钱常“打白条”,几年下来欠了五六千块钱的饭钱。张海新去讨债,讨不来,又去村里告状,时任村支书吴振德回复:她有仨孩子,没交超生罚款,欠的饭钱就算抵消计生罚款。
    
      自此,张海新和村委会结下梁子,村里修路路过她家门口,她拦着工人不许动工,要求“先还饭钱再修路”。村民们也不觉得“张拍子”的个人行为阻碍了村子的发展,反而认为这是“有勇气有正气”。
    
      直到2007年,张海新的二女儿吴甜去邓州市区上学,张海新关了饭馆,搬家到了邓州市里陪女儿,才算告一段落。
    
      再和蒋庄村扯上关系,已是三年后。2009年4月,村里原来养猪用的8亩土地,被五组一吴姓村民拿来建房子。关于这块地的归属,三方一直争执不下,六组认为一直是本组的集体土地,只是借给村里养猪;村委则声称在这块地一直是村集体土地,现在给五组村民吴家建房;吴家则声明是村委欠债用这块地抵债。
    
      吴家挖地基开工那天,两组人各执一辞互骂,一边是吴家请的建筑工人,一边是清一色的“娘子军”。
    
      娘子军自知真打起来不是对手,“得找个人带咱们告状去”。这个带头告状的人选很快锁定在张海新身上,大家觉得她年轻、有文化、敢反抗,还住在城里面。
    
      张海新果然点头同意。告状第一天,张海新找来两辆卡车,载上几十名村妇,声势浩荡地去了乡政府。对方回复,“给解决,回去等吧”。
    
      但解决没有等到。村民们再去告状,就被拒之门外了。最初张罗告状的人渐渐泄了气,张海新却没放弃:“去邓州!去南阳,郑州!不行就去北京!”
    
      “漂亮极了,像是毛主席像章”
    
      18岁的吴甜觉得,自从母亲“被拉上这条船”,家里就全变了。
    
      初到邓州时,张海新带着三个孩子住在邓州市政府旁边一条胡同里,屋子虽然简陋,但还算整齐。张海新在胡同口支摊卖水果,生意还不赖。
    
      就在张海新准备再开个干果铺子时,村里人来求助了,刚刚做好干果铺招牌,从没挂起来过,就被搁在了墙边。
    
      自那以后,张海新就“变了一个人”:不再收拾屋子,不做家务,甚至连最拿手的饭菜都做得没了味。这间原本还算整洁的小屋,如今四处狼藉,隐隐散发着臭味。
    
      张海新似乎找到了某种使命感。她成了蒋庄村的大家长,不仅是养猪场的土地纠纷,村民们找她的任何事,她都有求必应。在外打工的村民被拖欠工资,她帮忙写材料;村里的孩子上学请她收留看管,她也一口答应,这间简陋的小屋里,最多一次挤了8个人——对维权事业的关心最终战胜了对儿女的关心。本来是为了让吴甜在城里上学才举家搬到市区,如今,为了照顾8岁的弟弟,吴甜不得不辍学了。
    
      有几次,张海新跟女儿抱怨,帮忙写过材料或者照顾孩子的村民,竟然在街上碰到她也不打招呼。“太没人情味了,以后不帮了。”张海新生气地说。可是,话说过了,气也就消了。
    
      张海新买来《公共基础知识》,从头学习“如何上访”。从2009年4月到2012年10月,3年里,张海新带着蒋庄村六组的村民反反复复去南阳、郑州甚至北京上访,不只如此,差旅、食宿,全都是张海新负担,村民们渐渐退出后,上访就成了张海新一个人的事。张海新用光了丈夫打工的钱,还欠了十几万元的饥荒(欠债)。
    
      吴甜说不清楚,这究竟是热心,还是逞强。但张海新的鞠躬尽瘁,换来了村民们的无限信任。“她特别无私,不可能骗我们。她是我们村的英雄!”村妇们说。
    
      三年多上访维权,张海新每周至少有3天在外奔波,余下的日子就窝在家里看书、写材料。但养猪场的事情始终毫无进展。
    
      张海新也并非毫无成果。那8亩地始终没有开工建房,村民们将此看作张海新的功劳。张海新也叮嘱村民,“不要跟他们硬碰硬,如果他们开工,立即告诉我,我去告状!”此外,原村支书吴振德曾被“查账”、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村民们认为也是张海新维权的胜利。
    
      但在吴甜看来,张海新投入如此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换来这种分庭抗礼的局面,实在算不得成功。在女儿的眼里,母亲的维权事业实在看不到尽头。
    
      直到有一天,张海新带回来一个“章子”。
    
      2012年10月,张海新从北京回来,兴奋地拿出一个章对儿女炫耀。“上面给了公章!”张海新笑得合不拢嘴,“这是上面对我的信任!”
    
      谁也没有追问“上面”具体是指哪里。他们对张海新拿回来那个金色的公章充满敬畏——水杯口大小,金灿灿的,“漂亮极了,像是毛主席像章”。
    
      没人注意到,章上面刻的内容有些令人费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蒋集体经济组织。村民们只顾着高兴:“有了个这个章,我们就能合法地使用土地了。”
分享 转发
TOP
2#

政府无能或者办事不公,应该被取代!乡村干部饭馆吃饭不给钱称饭钱算抵计生罚款

红五星 于 2014-5-29 19:07:00 发表在:红旗飘飘论坛

乡村干部饭馆吃饭不给钱称饭钱算抵计生罚款
    
    2014年05月29日14:10 中国新闻周刊 微博 我有话说(2,882人参与)评论中大奖(2,882人参与) 收藏本文
    “我都不知道那些人为什么相信她”
    
    
    
      张海新的代理律师高承才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张海新自述:在北京维权时,被国土资源部的工作人员告知,如想拿到土地确权,需当地村、乡、县的各级政府盖章审批。张海新说,政府盖章审批拿不到,但组里人都推选她做村组长。不知是应付还是调侃,对方说:既然推选你做组长了,你怎么不刻个章?
    
      张海新听后,认为自己当村组长就此得到了“领导”认可,出了国土资源部信访办的大门,就在北京监察部门口的地摊上刻了个章。她丝毫没觉得任何不妥,这个刻章的也是在北京部委门口呢。
    
      刻章人疏漏了一个“庄”字,这个章于是变成了不伦不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蒋集体经济组织”。但这丝毫没影响它的功效。
    
      张海新带着这个金色大章回到蒋庄村,告诉当年委托她帮忙维权的乡亲们:要按这个章所赋予的权力,成立由五人组成的集体经济组织委员会,之后“递上去给组织审批”,以后村里土地的事儿,就由这五个人一起商量解决。
    
      村民们兴奋极了:“咱的地能回来了。”
    
      五个委员很快被七八个经常聚在一起维权的农妇选出来了:张海新本人,识字又能说的刘金兰,一个高中文凭的年轻村民,德高望重的老组长,以及张海新的大儿子吴洋——因为在张海新身边,能帮上很多忙,比如“用电脑打字的时候,能给些指导”。吴洋这样对《中国新闻周刊》解释村民们选他的原因。
    
      为了“方便工作”,张海新又照着政府各机构的设置,去刻了各级机关的红色公章,包括一枚邓州市人民政府印。
    
      蒋庄村六组200多个村民,都认可张海新组建的这个新的委员会。除了老支书吴振德。
    
      可他不承认也没办法。不用交接,新的委员会很快就开始了工作。第一项工作,就是由五名委员集体商议后,给占领养猪场土地建房的五组村民吴家庆家传达了“停建通知”。
    
      《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由张海新拟写:××户属非法占用集体的耕地无证建筑,你户的行为违反了《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相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现责令你户立即停止上述违法行为,听候处理。
    
      通知书下附:邓州市人民政府印、文渠乡人民政府印、邓州市人民检察院、张海新印以及刻有五人名字的集体印章。
    
      “停建通知”很快又发给了其他有违章建筑的村民。有人收到通知后,拎着水果去张海新家解释:不盖房娶不了新媳妇啊。张海新温柔又坚决:娶媳妇也不能建违章建筑。再等等,我给大家办合法的建筑证。水果拿回去!
    
      村里人开始按照张海新的指示,挨家挨户上交家庭信息,填写《邓州市村镇规划区居民建房申请表》,申请“办证盖房子”。
    
      张海新购置了办公桌、办公椅、传真机,本来就不大的家里,挤得满满当当。为了保留证据,她还专门买了台数码相机,专拍看到的违章建筑。各种书籍迅速摆满了家里的各个角落:《户口、人口与计划生育》《一本书读懂土地法》《最新土地法律政策》,甚至还有《领导不可不读的精彩演讲》……
    
      就在邓州市政府一墙之隔的小胡同里,张海新一个人的“政府”似乎正越来越完善,而张海新本人,也越来越像“公仆”。
    
      每天早上7点送小儿子上学后,张海新便一直整理材料、看书,或是去政府部门上访,直到晚饭后才稍微靠在床上眯一会儿,半夜十二点再起来继续“工作”。她因此得了颈椎病,需要吃药,还常找中医按摩。
    
      一次,张海新在推拿时听按摩师闲聊,说某个村民家有冤案,她一下子来了精神:“谁家?告诉我。我帮忙解决。”
    
      陪在一旁的吴甜连气带拦,“你可别再揽事儿了。”吴甜觉得,张海新一天从早忙到晚,最后也没办成什么事儿,但是就是有人不断来找她。“我都不知道那些人为什么相信她。”
    
      “为什么不信”
    
      “张海新有章能办事”。
    
      她在附近维权圈子里出了名。还被添油加醋了诸多杜撰成分:张海新打赢过官司;张海新以前是教师,现在是中央派下来的领导。
    
      无从得知张海新本人是否对这些传闻辟过谣。总之,她成了名人。人们也愿意相信她。
    
      38岁的小学毕业生王良双就是追随者之一。他是高集乡李岗村村民,在土地纠纷维权过程中成了村维权代表,偶然听说“邓州县城有个人能办事”,四处打听,找到了张海新。
    
      另一个是汲滩镇廖寨村村民马香兰。廖寨村村民描述的马香兰瘦瘦高高,看起来弱不禁风,但为人处事和张海新有些类似,“刚正”“敢反抗”。
    
      2012年2月,廖寨村启动镇中村改造的“廖寨明盛社区”项目,许多农户房子被强拆,甚至有人在讨要说法无果后,喝农药自杀。村民们自发维权,推选了“敢举着药瓶子跟开发商对抗”的马香兰为代表。
    
      村民最初在当地反复告状,毫无进展。突然有一天,马香兰领来了张海新,说她“在上面有人”,之后便组织起8个村民代表,去北京告状。
    
      廖春洲也是廖寨村维权代表。他记得第一次见张海新2013年初,张海新穿了一件黑呢子大衣,“一看就是农民,完全不像领导”。廖春洲自我安慰,“也许高级干部都朴素”。
    
      但张海新一说话,廖春洲的顾虑全打消了,“柔和,就是领导语气”。张海新只简单说了一句,“既然到了北京,咱就要把赔偿拿到手。”廖春洲觉得如沐春风。
    
      廖春洲忍不住问:“你们大领导不都有贴身保镖什么的吗?”
    
      张海新笑而不语,旁边有人抢话说:“秘密的,这都是上面不愿意公开的关系,就像是电视里演的中情局!”
    
      廖春洲追问:“那你的领导是谁啊?”张海新简短地回答:“领导?我就是啊!”
    
      那次北京上访并不顺利。眼看就要过年了,村民耗不下去了,无功而返。
    
      可又过了几个月,马香兰带话回廖寨村,张海新要给大家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有了这个证,咱们的房子就合法了,开发商的赔偿就要按照法律程序走,不然的话,他们想给多少就给多少,不会跟我们谈判的。”
    
      村民们似懂非懂,不知该不该办。但他们最终被打动了:“就收5块钱工本费,证办下来才收!”
    
      “为什么不信!”廖寨村村民至今仍觉得马香兰和张海新不会骗人,“他们站在老百姓这一头,不收钱就给老百姓办事,他们也没骗我们什么啊!”
    
      在为维权奔走多年的农民眼里,许多事情都是“张海新是上面派来的人”的佐证:张海新输入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可以进入中纪委的内部举报邮箱;每次张海新帮忙递交举报材料,检察院都客气地接收;当然,还有那个“金灿灿”的大印章。
    
      很快,廖寨村和李岗村如法炮制,在当地“选举”出五个人的“集体经济组织”。张海新任命马香兰为汲滩镇“负责人”,王良双为高集乡“负责人”,她本人则为邓州市兼任文渠乡“负责人”。所有这些集体经济组织的唯一工作,就是帮助各村进行土地维权。
    
      因为给廖寨村改造项目的开发商下达“停建通知”,马香兰被开发商举报。警察带走马香兰三天后,张海新和王良双正在家里商量如何营救马香兰,警察就冲了进来。被带走的,还有整屋子的材料,“整整装满了两个面包车的后备箱。”吴甜说。
    
      三个村“负责人”各自领导的维权进程因此停滞了。房子被扒,土地上盖上新房,村民们只敢偷偷在一旁观望。不过,导致这起荒唐事的养猪场土地,倒是一直未再开工建设。
    
      听说张海新被抓捕,村民们坚持认为:海新是帮共产党维权啊,根本不是和政府作对,只要把情况跟“上面”汇报清楚,很快就会被放出来。
    
      但是,怎么让“上面”知道这些情况呢?
    
      “去北京!”64岁的刘金兰说。商量解救张海新的人中,她最有主见,文化水平最高——小学毕业。“只有‘上面’的人能解决。”她坚持。
    
      “上面”究竟是哪里?众说纷纭:中纪委、邓小平、胡锦涛、国土部、检察院、法院、联合国……
    
      这个提议最终却没有获得拥护,因为在座的人“不认识路”,“七八十岁了”,“有冠心病”,“谁都没有个手机”……大家开始念叨“海新在就好了”“海新一定很快就能出来”。
    
      晌午到了,人群便在大雨中散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