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旋规律不可违背 左旋能量 生命源泉

左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毛泽东教谢静宜读书---从小人书开始!左旋将宣布给好人青春健康 [复制链接]

1#
毛泽东教谢静宜读书---从小人书开始!左旋将宣布给好人青春健康!
左旋公开了一个天大的机密:许多老板富豪争先恐后,控制产品、控制经济、控制网络、控制舆论工具等等,无一不用其极。
而左旋在干什么?左旋20多年来默默无闻在研究,在探索,有什么机密呢?
左旋把人体生命加油站控制了!

左旋将为优秀的红色的革命后代和共产主义接班人提供生命健康长寿的能量!
左旋将为千千万万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干部群众提供生命健康长寿的能量!

-------

毛泽东教谢静宜读书---从小人书开始
2014-12-13 中国韶山网 北京东博文化研究院

1959年谢静宜调毛泽东办公室前,在中央机要局工作时认识毛泽东已经6年,谢静宜在他面前已没有了陌生感。毛泽东一开始就对她的学习很关心,问她读过什么书,现在正读着什么书。

毛泽东常年在全国视察,三分之二的时间是生活在列车上的。列车上的生活是单调的,特别是长途列车中的生活更是很乏味,毛泽东希望身边的人用这段时间来充实自己。他启发谢静宜的学习兴趣是从让她看小人书开始的。他知道在隆隆作响奔驰的列车上,让年轻人坐下来读经典著作,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一次从北京到杭州的旅途中,毛泽东就给谢静宜推荐了183本小人书,谢静宜看过后便及时送还。但有几本小人书,让卫士小田、小封送给谢静宜时就说明是送给她的,让她自己保存不必送还。在每本小书的封面或扉页上,毛泽东还亲自批注不必退还字样,谢静宜一直珍藏着。
其中有一本《庙子湖上的神火》,写的是古代一个忘我助人的老渔翁的故事,毛泽东在这本小人书上给谢静宜的批语是“小谢,你要学这个人”;在一本《疯和尚》小人书中,毛泽东的批语是:“美妙的文学作品,尖锐的阶级斗争,小谢,你要好好学习,将来大有前途”。当谢静宜拿着有毛泽东批语的小人书向他致谢时,毛泽东说:“书上的人物多好啊!你要向他们学习,将来长大了好好为人民服务啊!”当时谢静宜已经23岁,可毛泽东仍然把她当作个孩子,毛泽东接着说:“写历史故事的小人书也不错,可以了解一些历史知识,而且是几个小时就可以把它看完了,但真正懂历史就不那么容易了,要看正书”!
《卓文君》小人书中,画的是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对这本书,毛泽东未加政治性的评语,他的批语是:“画的很好,注意看画”。事后,毛泽东对谢静宜赞扬这位画家说:“你看,在他的笔下,一个人物只用几笔简洁的线条就勾画出来了,而且画的活灵活现,画的好呀”!
毛泽东不仅让谢静宜看简单的小人书,也指导她读书的方法:用辨证的思维方法看待问题。那是在随毛泽东出行的专列上,一次谢静宜在列车上同毛泽东交谈时说: “我小时候并不知道共产党,第一次知道有个共产党,还是通过学校教的一首歌知道的。”
“什么歌?还记得吗?你唱唱”,毛泽东很感兴趣地问。
“当然记得了,我因唱这首歌还挨了我四叔一巴掌呢!”
毛泽东当时一听就笑了,更感兴趣地说:“你唱唱吧”!
谢静宜说:“不敢,那歌是骂您和朱老总的”。
毛泽东说:“不怕的,没关系,唱唱……” 谢静宜就唱了起来,唱完,毛泽东大笑起来,几乎把眼泪都笑出来了,又好奇的问:“唱这首歌,你四叔为什么要打你呢?” 谢静宜说,当时她在学校学会了这首歌,回到家见到正在上高中的四叔,就问他,“什么是共产党,八路军?”四叔就告诉谢静宜,中国有两个大党,一个是国民党,一个就是共产党。于是谢静宜便自作聪明地给他唱了刚从学校学会的这首歌,谁知,还没等她唱完,四叔就打了她一巴掌,大声吼道:“你怎么知道共产党杀人放火?以后不准唱这歌,再唱我打死你……”以后谢静宜再没有唱过这首歌,直到48年家乡解放了她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毛泽东听了谢静宜的话兴奋地说:“小谢,这首歌好呀!国民党替我们办了件好事,你本不知道天下还有共产党、八路军,不知道还有个朱德、毛泽东,他们作了这首歌反而让你们知道了,这不是替我们作了宣传吗?他们本来想骂共产党,八路军的,结果适得其反,反而使你参了军入了党,你看,这是多么大的好事啊!这是坏事变好事,这就是辩证法嘛!”
后来毛泽东与田家英等人研究编辑毛选四巻时,以及在75年时,他给一些同志还举了这个例子,唱了这首歌,用以阐述辩证法。
1960年6月初,在上海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期间,《毛泽东文选》(第四卷)已定稿并印出样本尚未发行,谢静宜见毛泽东案头放着一本,很想先睹为快,便问可不可以借阅,毛泽东马上就答应了。谢静宜拿去后,怕影响毛泽东的工作,连夜突击看完后便还给他。
谢静宜去还书时,毛泽东很惊讶地问:“你看完了?”
“看完了。”
“看的这么快呀?” 谢静宜“嗯”了一声。
“看懂了吗?”毛泽东紧接着问。
“挺好的。”谢静宜随口一说。
“什么挺好的!辽沈战役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先打锦州?你知道吗?”
谢静宜说:“不知道,反正内容挺生动的。”
毛泽东忍不住笑了,他说:“你两三天就看完了,怎么知道啊!你拿去看吧,我可以再找一本用。”说着他翻开书找到《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这一篇,从为什么要打锦州说起来,他兴奋地说:“要解放东北,必须先找锦州,因为锦州是联络东北与华北的一个战略要地,是进出东北的关口。打下锦州是辽沈战役的关键,只要我们占领锦州,就可以关起门来打狗,他们也清楚要失掉锦州,想跑都跑不掉了。”说到这里主席端起茶喝了一口,接着讲,“我们先拉开打锦州的架式,这样聚集在沈阳、长春的兵力必然要来增援锦州,力图不失掉锦州,我们早已算计到这一点,就在他们增援的路上,埋伏好我们的兵力,还未等他们接近锦州,就将他们消灭在途中,使他们来也来不了,回也回不去,就地消灭。只要把他们的有生力量消灭了就好办了,沈阳也罢,长春也罢,兵力不足,成了空架子,这时再打这些城市就容易的多了。由于锦州的解放,迫使长春的敌人除一部分起义外,全部投降。这不是关起门来打狗吗?当然,当时从营口水上也跑了一小部分敌人。”
这时,谢静宜听的入了神,毛泽东停住了话,他两眼有神,似乎沉醉在当时的情景中。谢静宜很激动,毛泽东又说:“你不大明白的地方还可以去请教田家英,他比较熟悉。”
毛泽东还推荐谢静宜读些中国古典名著,特别是《红楼梦》,他多次谈到让谢静宜读五遍,毛泽东说:“《红楼梦》是一部好书,你不读五遍是没有发言权的。《红楼梦》这部书,不要当成故事看,如果只看故事那就没多少意思了,要当成历史看。这部书产生于封建社会没落,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时期,里面的人物左、中、右都有,林黛玉、贾宝玉、包括晴雯是左派,是封建主义的叛逆者,贾政、王夫人、王熙风,是右派,是封建主义的维护者,你读五遍才能把里面的人物搞清楚,分清好坏,那时你才有发言权,看一两遍是搞不清楚的。”
毛泽东很喜欢读古诗词,这也影响了他身边的人。他让谢静宜从唐诗宋词读起,先背会几首好背好懂的诗,如崔颖的《黄鹤楼》、李白的《登金陵夙凰台》、《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还有李商隐的《无题》等。毛泽东说:“等你有了兴趣后,普遍都要读一、二遍到几遍。” 谢静宜想让毛泽东划划重点,他不划,他说:“等你把唐诗三百首读了两遍后再划重点。”后来谢静宜读了两遍唐诗三百首,还背了一些唐诗,毛泽东才给划了重点。毛泽东说:“三李的诗,李白最好,他是诗人之冠。”
等谢静宜有了点唐诗基础后,毛泽东又推荐她读《宋词》,还特别介绍了陈亮、张元干、辛弃疾等人的爱国诗,他用粗铅笔为谢静宜书写了苏轼的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还为谢静宜和丈夫作了一首诗《一半儿》。
毛泽东博览群书的“奥秘”
毛泽东每天除了批阅大量的文件外,读书就是他最大的爱好。他的藏书达10万册之多。在他办公桌上、床上、沙发前面的小桌上、卫生间的椅子上,总之,在他坐的地方,睡的周围,所到之处都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一有时间,随手拿起,随手翻阅。别人看起来横七竖八,杂乱无序,而他自己用起来十分方便,有条有理。哪些已看过,哪些没有看,哪些该换掉,他一清二楚。
毛泽东之所以能站得高、看得远,战略眼光宽广,成为一代伟人,就是因为他有着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凡是在他老人家身边工作过的人都有深刻体会。谢静宜平时向他汇报工作或是请教学习上的问题,他常常引用哲学、历史、文学的事理与谢静宜提出的问题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她的理解程度。
凡是与毛泽东有过接触,特别是畅谈过的人都对他渊博的知识深感钦佩和肃然起敬。老人家特别喜欢书,更喜欢勉励别人多读书。不论是他散步看到你手中拿着一本书,或是有人向他汇报工作,胳膊下夹着一本什么读物,他都感兴趣地问:“你在看什么书?”说话中就拿在手中翻一翻,看一会儿,有时评论几句,有时指点几句,然后再交还。毛泽东对书的酷爱程度可以说人人皆知,谢静宜作为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更了解和佩服,甚至达到吃惊的地步。
毛泽东每天要批阅一大堆文件、电报,还要经常接见外宾,身体许可时,每年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下基层,到工厂、农村、部队调查研究,观察民情;视察河流;开中央会议或几个省市会议;讨论研究,制定政策。在百忙中毛泽东总能抽出时间。每次外出视察,衣服只有半箱,但书就带几大箱子。毛泽东读书可以说是罕见的勤奋与刻苦。为了多读书,他利用了工作之外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
毛泽东读书与看文件习惯穿插进行。他往往是看完文件即拿起书来,或者看一部分文件后就拿起书来读,读一阵子书后又阅批文件。中间也不休息。有一次谢静宜问他:“主席,您为什么不能看完文件后休息一会呢?非要马上拿起书来吗?”他淡淡一笑,答道:“读书就是休息呀!是很好的休息。”
毛泽东有时遇到一些难处理的文件,便以看书来延缓处理。也就是说有些文件看后,一时下不了决心如何处理,他即放下文件换成书读。1973年底,毛泽东指导谢静宜如何处理文件时,曾说:“有些文件看了使人生气、心烦,这时可以放下来,暂不处理,不做决定,放它几天,先处理别的事情,或者索性看书好了。待头脑冷静下来后,再返过头来考虑、处理这件事,这时往往就会处理得妥当些,不会因为一时急躁而把事情弄糟了。”
毛泽东不仅自己这样,对身边工作人员也这样要求。一见面就问:“有什么新闻?你在读什么书? 上次让你读的那几本读完了吗?怎么样啊?”
1973 年“十大”刚开过,谢静宜见了毛泽东,他仍然像过去一样,又给谢静宜推荐了一些书目,让她读任继愈、范文澜、杨荣国、周一良等著的中国哲学史、古代思想史、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等书籍。这时谢静宜有些为难地对毛泽东诉苦说:“每天文件一大堆,看也看不完,都挤不出看书的时间了。”毛泽东说:“文件要分主次,看主要的,无关紧要的、与你毫无关系的,你就跟着别人闭着眼睛划圈好了。”
毛泽东又说:“其实很多文件,本来是来自下面的第一手材料,很值得一看,可是到了上面已经经过几道关口修饰了,面目全非,也就没意思了。有的文件,头几页你就别看,没意思,就看中间是什么内容就行了。”毛泽东最不喜欢那种为了反映某一问题,先罗列一大堆优点,拉得很长的文章,更不喜欢前面语录,后面万岁之文,他喜欢开门见山,特别是调查报告,他要求真实。
毛泽东最后强调说:“要是让你批,让你拿主意的文件,就要认真对待了。总而言之,忙中偷闲,科学安排,是能挤出看书的时间的。”
毛泽东读起书来专心致志,忘掉周围的一切,忘却时间的流逝。谢静宜回忆,凡是她有事或受上级领导的指示去到毛泽东办公室请示问题时,从未见毛泽东闲坐的时候,不是看文件就是在读书。有时不走到他跟前喊:“主席!”他根本察觉不了有人已经来到他跟前。
当谢静宜坐下向他请示工作或某件事情如何处理时,他会马上放下手中的书,先仔细地听完,然后耐心地、和蔼地解答。谢静宜一边听,一边用脑子记,谈完一个问题后,谢静宜即在大脑里回味一下,综合一下,记准了,再请示第二个问题。稍一停顿,毛泽东又拿起书来了。当谢静宜请示第二个问题时,毛泽东放下书来,认真听完,之后,再发表意见。谢静宜努力边听边用心记。为了怕忘,当她有意识去记着和理解着毛泽东的指示时,毛泽东又拿起书来读。
毛泽东看谢静宜呆呆地坐在那里,他就从沙发上略微抬起身来看看自己面前那个小圆桌上的书堆,从中挑选一本适合谢静宜读的递给她。谢静宜经历多了,自然明白毛泽东的意思。他是在说:如果你没什么事了,就坐下来读书吧。因为他最不愿别人闲坐那里耽误时间。这时谢静宜就遵命坐在旁边读一会儿,然后再离开。
其实谢静宜当时并不能专心看书,她脑子里还在回忆着、追记着、重温着刚才毛泽东的指示或交办的事的原话。待记清、记准,没有别的问题了,她才高兴地放下书本起身与毛泽东握手告别。老人家总是微笑着、点点头,招一下手目送她走出他的办公室或大厅。有时当谢静宜走到门口又回过头来看一眼他老人家时,他已经又拿起书专心致志地读起来了。
毛泽东曾对谢静宜说:“我吃安眠药后,一般不再看文件了,即是看也不做决定。等睡醒后再看一遍,然后再决定事情。不然头脑不清醒,容易出差错、误事。”开始谢静宜也不知道这一规矩,有一次向他请示工作,不知道他已吃安眠药,他回答后又说:“你第二天等我起床后再来问一下。吃安眠药后不决定问题,是我自己规定的。”
毛泽东为了读书,把睡眠时间减少到了不能再减的程度。而毛泽东身边的人都知道,他入睡是很困难的,需要服用两次甚至三次安眠药,在药性未显效之前,他仍然手不释卷,直到药力使他控制不了自己为止。毛泽东常常利用这段时间看很多书。
一般人去游泳,自然只带游泳衣,单纯去游泳就是了,但毛泽东特别,他总是在室内、船上或游泳池旁边的小桌子上放些书籍、文件之类,待读一阵子书或约来几位学者一起读书研讨问题之后再下水。游水完毕上岸后,又利用休息的短暂时间拿起书读。爬山也是一样,毛泽东爬过很多山,在杭州、广州、湖南、湖北等地,凡是山上有休息的地方,他都会利用休息坐下来的机会读书或约有关的“夫子们”、学者们一同研读。其中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杭州丁家山、广州郊外鸡脖了坑读的次数最多、持续的时间也最长。在丁家山,一般是下午2点钟左右约田家英、胡绳、邓力群、陈伯达等同去,到下午5点多或夕阳西下,太阳落山才下山返回,主要是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审读毛选四卷正文和注释。
毛泽东工作、读书可谓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有时谢静宜受卫士长、卫士之托,去请毛泽东用餐,正在看书的毛泽东才如梦初醒,抬起头反问:“有饭吃啊?”
谢静宜顿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马上回答说:“有饭吃。”毛泽东这才放下手中的书,慢慢地移开座位去吃饭。毛泽东吃饭没有固定的地点,除了在视察外地的火车上去餐厅吃饭外,一般是工作、学习在哪儿,卫士就把一个盛着饭、菜、汤的木盒端到哪儿,就地开饭。不论是在办公室或是在卧室,身边都放有很多书,刚一吃完饭,碗碟尚未收走,他已坐在桌边拿起书读了,一手拿着牙签,一手翻起书来。
工作人员为了分散他的注意力,以便使他的大脑得到暂时的休息,故意在吃饭时放两段音乐或一两个京戏唱片给他听,这个办法往往有效果,他一般能随着唱片在桌子上打着拍子,一边哼起京戏来。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几乎都同他一起吃过饭,也都熟悉他的习惯。唱片一停,他又回到原位,拿起书来。为此,谢静宜曾问他老人家:“您这样的学习精神是怎样养成的?”毛泽东笑笑说:“这是一个毛病,很不好的毛病。” 谢静宜说:“我要有这个毛病就好了。”毛泽东又笑了,他幽默地说:“这个毛病不好,这是一种病态啊 !”
--------------
北京东博文化研究院

最后编辑地球王子 最后编辑于 2014-12-14 00:21:51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