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旋联合体欢迎合作,同时欢迎选择左旋名字和图形标志,通过左旋授权正确使用!!坚决反对盗版剽窃不劳而获!

左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今天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灾难再次警醒国人 [复制链接]

1#
2015-12-13 11:13:21  来源:央视新闻  作者:记者

78年前,19371213起,日军侵略者在南京进行了40多天的屠杀,枪杀、活埋、刀劈,30余万同胞惨遭杀害,日军却鼓掌狂笑。

今日10时,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开始。在现场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之后(约1001),南京市主城区范围内道路上(不含高速公路、绕城公路、高架、隧道)行驶的机动车应当停驶鸣笛致哀1分钟,道路上的行人就地默哀1分钟。

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特殊年份里,举国上下同悼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用胜利告慰逝者的同时,灾难历史再一次警醒国人,民族伤痛决不能重演。

[p=30, 2, left]
[/p]

国家公祭日凝聚国人精神

75岁的倪乃先近日又一次来到南京。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展厅内,她看见父亲倪征燠生前使用的打印机等展品摆满了一个展柜,吸引了许多观众驻足。

[p=30, 2, left]倪乃先的父亲倪征燠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国际检察组成员、中国检察组首席顾问,曾参与土肥原贤二等甲级战犯审判。父亲临终前嘱我妥为保存遗物,如今能让后人从参观这些实物中铭记历史、面向未来,也圆了父亲的夙愿。
[/p]

倪乃先讲述父亲的往事

去年227日,我国立法将12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去年1213日,首个国家公祭仪式上,国人以肃穆仪式追忆逝者、缅怀英灵。据不完全统计,首个国家公祭日设立以来,1000多万人次参观者走进纪念馆。

国家公祭的举行,在国际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日,法国画家克里斯蒂安·帕赫将自己创作的南京大屠杀专题油画《暴行》捐赠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我想通过这幅画作告诉世界,一定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p=30, 2, left]
[/p]

南京档案走进世界记忆

巴黎时间109日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官网上公布了2015年最新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项目名单。在总共47个入选项目中,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榜上有名。

历史不是抽象的符号,战争的梦魇并未远走。战后70年,二战题材申遗热的背后,凸显反思战争对当下国际社会的现实意义。

南京大屠杀发生已经过去78年,申遗成功证明,这段苦难的记忆不仅仅属于南京、属于中华民族,而是需要全人类普遍警惕、传承的历史记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馆长朱成山说。

1211,《南京大屠杀辞典》等多部南京大屠杀历史书籍在南京首发,关于南京大屠杀文字史料已多达5000万字。据了解,南京大屠杀史学研究起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南京大学。如今,4000余万字、78卷的《南京大屠杀史料集》,是世界上关于南京大屠杀最翔实的史料集。这为二战历史研究留下了宝贵财富。

[p=30, 2, left]
[/p]

《南京大屠杀辞典》被称为南京大屠杀史学研究历史上的首部辞书

唯有奋斗才能巩固胜利果实

127,耗时1年多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三期扩容工程竣工开馆,举行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主题展开展仪式。展览多处采用了矩阵式”“组合式的设计理念,处处彰显胜利元素,令参观者大有扬眉吐气之感。

对年近九旬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而言,1213日令她心情沉重。78年前的这个日子,南京城破,本应安享天伦之乐的幸福一家9口人,转眼间便只剩下她和妹妹。灾难的记忆几乎耗干了老人的泪水。

[p=30, 2, left]
[/p]]

夏淑琴是南京大屠杀的亲历者和幸存者

令夏淑琴倍感欣慰的是,去年1213日,我国举行了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今年我国又举行一系列的纪念抗战胜利活动。国家强大了,老百姓才有好日子过。老人感慨地说。

今日,我国迎来第二个国家公祭日。朱成山说,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用胜利告慰逝者的同时,也提醒世人唯有通过不懈奋斗,才能更好地巩固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胜利果实。

[p=30, 2, left]
[/p]

原题:今天国家公祭日,10:01请驻足默哀

您可登陆国家公祭网
http://www.cngongji.cn
献花,悼念遇难同胞。

分享 转发
TOP
2#

大屠杀公祭:“新”时代的青年,如何为了忘却而记忆

2015-12-13 14:46:34  来源:破土网  作者:左楠

【破土编者按】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公祭日,设立公祭日是为了提醒后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作为未来历史书写者的青年人又是怎样认识这一段沉痛的历史以及为此设立的公祭日?接受了一定程度的国家主义教育却又在新自由主义文化中成长的这一代青年人,又会如何创造新的历史?在个体意识成为主导,集体意识早已消失的时代,青年们又是如何看待个人与集体在历史之中的关系?这些是历史留给我们的问题也是面向未来不得不回答的问题。

  今天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公祭日。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入南京,开始了长达四十多天的南京大屠杀。约50000日本军人进入南京,先是个别地、小规模地对南京居民随时随地任意杀戮,而后越来越丧心病狂,对解除了武装的军警人员进行若干次大规模的“集体屠杀”。大规模屠杀方法有机枪射杀、集体活埋等。最恐怖的莫过于,日本官方媒体公然报道两名日本军官的“杀人竞赛”。这无论是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一段黑暗到不可直视的历史。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扩大其影响力,哀悼遇难者也表达对逝去生命的尊重。
  公祭日里的青年人
  今年,是公祭日设立以来的第二年。去年今天,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他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85岁的夏淑琴、13岁的阮泽宇,他的祖辈惨死在日寇的屠刀之下一同走上公祭台,为国家公祭鼎揭幕。这昨天、今天、明天的组合,一幅画面就是一段历史。
  而历史终是需要继续书写的,这是年轻人的责任。那么年轻一代如何看待这个公祭呢?破土听到了几种声音。
  “我觉得那段历史是很沉痛的 我曾经很久都不愿意去大屠杀纪念馆,因为有点不敢直视那种惨烈的真相。我难以想象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他们的一辈子却那样被蹂躏。当我鼓起勇气走进纪念馆时依然被震撼了。大悲之余,还觉得战争对人的扭曲难以想象。虽然日本人可恨,但我依然认为他们被战争魔怔了。所以,对于大屠杀的纪念,我觉得是必要的,我很厌恶侵略,觉得必须居安思危,我们不能沉浸在个人享乐中,无视历史,那很危险。”作为南京人,悠悠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但参加了公祭活动的小鱼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深知这个日子的重要意义,但是国家没有理由要求我不上课来参加公祭活动,甚至以学分为代价。我们不读书、不学习,参加这样的活动,对历史有用吗?”有的学生甚至更加激动,“被伤感让人反胃,对于我自己而言,反对这种强迫式的悼念,悼念挂学分的做法,我觉得是学校对学生的不尊重。让学生去悼念什么?一些从来没见过面的人?你让没承受过生离死别的学生去悼念他们从没见过的人?不可笑吗?”事件的背景,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加大型公祭活动,不少南京高校停课,让学生组成方阵,排列成行,在公祭活动中集体哀悼。要不要参与活动,学生之中开展了讨论。
  历史中的我们:作为个人还是人民?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然而历史这面镜子在不同人心里却有着如此不同的投射。当历史纪念以国家意识形态的形式向青年人走来时,对于接受一定程度国家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却在新自由主义文化中成长的青年一代来说,不同的声音是显著的,又是自然的。
  于是这最终,本质上,青年人心中有两种声音:一种是认为,历史首先是个人的,只有先做好自己才能成为历史中的一部分。战争再恐怖,也是过去式,不应该影响当下人的生活;另一种认为,历史纵使逝去,却影响着当下的一切,而我们最终在其中,忘却历史,只能毁了今后。
  最终,历史究竟是个人的历史,还是人民的历史?历史对于当下,有着怎样的作用?这点上,青年人们争论不休。公祭仪式,固然是一种国家对历史纪念,同时扬我国威所制造的宏大气氛,而对于青年人来说,真正去理解历史,仅仅依靠公祭似乎不够,更重要的是全面而深刻的历史教育。
  大屠杀:从何而来?向何而去?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华的一抹重笔,也激起了中华人民的万千愤恨。看待南京大屠杀,必须将其放到日本侵华,世界范围内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去理解。适逢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这一历史已被多次提起。
  当国内经济危机出现,德、意、日等资本主义国家内激起了法西斯主义狂潮,并通过对贫穷国家的战争,掠夺劳动力、土地和资源,缓解本国的经济增长压力。这种追求利益的行为,最终变成了种族高尚论的狂热——侵略国家都是勇士,而被侵略国人民却命如草芥,可以随意处死。这最终不过是一部更为血腥的资本主义发展历史!
  资本碾压着劳动人民。而最终,人民战争获得了胜利。当公祭的钟声响起的时候,更应该记住的是人民所受到的苦难与力量。
  公祭,是为了公记。于是历史教育,承载着更大的历史责任。
  如今,舆论和文化,都在强调着个体意识,个人主义精神。抗日神剧之中,看不到全民皆兵,却全是奇葩英雄;战争回忆,对个人牺牲的苦难书写远大于人民情怀;历史书里,越来越多的文化发展、历史名人八卦,而不谈阶级苦难与阶级斗争。这本身却与公祭要书写的大时代历史背道而驰。在这样的吊诡之中,年轻一代只能在公祭中凌乱——到底是国家、集体力量大,还是个人力量大?集体与个人,到底是统一的还是割裂的?到底该如何理解“人民”二字?在当今的文化中根本无法回答。
  60多年前,资本主义制造出的大屠杀杀害了30万人的生命;60多年后,新自由主义制造出的文化却重新改造着历史书写。即使一场公祭,也无法让颠倒的历史反转回来。大屠杀,向何而去?
  “当~当~当~”公祭的钟声响起,30万亡灵已去。而如今大写的人民,将如何再造历史,走向新的世界?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