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旋联合体欢迎合作,同时欢迎选择左旋名字和图形标志,通过左旋授权正确使用!!坚决反对盗版剽窃不劳而获!

左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北大学生发帖:实践证明,我们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复制链接]

1#
2015-12-20 10:09:45  来源:破土网  作者:意诚
【破土编者按】北大马会的一篇后勤工人报告,一下引起了万千波澜。作为一名北大在校生,经历了此事的黄同学向破土来稿,对时代的发展、学生与工人关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当下的万千学生之中,这或许是个缩影,也是学习的榜样。今天上午11点账号为bfyswy的同学在北大bbs上发布了一条帖子,说他今天早上在艺园小白房吃早饭的时候,看到学校管理层已经开始和食堂工作人员补签合同了。  ——从北大与后勤工人签订协议想到的
  我们只是关注工人,不要拿来炒作!

  从这周二早上北大马会微信公众号发布《北大后勤工人调研报告——被忽略的群体》以来,三天内阅读量接近八万人,超过千人主动捐钱。参与其中的同学当然感受到了实践的力量与喜悦。但在这喜悦之余,我们是否也该反思,如果不是北大,如果没有媒体的炒作,这件事能够成功吗?在社会大环境是很少有劳工能与用工方签订合同的情况下,北大的这种守法反而是不符合那些经济学家们所鼓吹的“市场规律”的,未来必将提高招工的门槛。


  在庆祝实践改变现实的胜利同时,我们也不禁要反思这次胜利之中媒体介入产生的影响,而媒体之所以介入,很大程度上还是为了迎合社会习惯性嘲弄北大的情绪。周二晚上凤凰新闻推出《北大后勤工人被爆无劳动合同、无社保、超时加班》,周三腾讯新闻也加入炒作,随后百度把这一新闻列上了热搜榜第五条。北大劳工问题的解决,媒体资本们的介入毫无疑问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些新闻客户端发布的帖子基本就是对马会稿的摘抄,并没有什么扭曲,他们看准了当下社会的浮躁和去深度,“北大”给人的理想主义和精英主义印象以及被畸形的高考制度维持的高不可攀使得它自然地成为虚拟空间里被“屌丝”们嘲弄的对象——“北大也不过如此嘛!现在真是世风日下。”他们把“北大”一词列在标题的开头,然后又使用了“被爆”这样刺激人窥探欲的词语,仿佛是一块强力磁铁吸引着读者的手指,让人不点不快。点开以后密密麻麻都是字,没有夸张的清宫剧的截图,看了几行发现划不动,干脆一下滑到底就算看完,帖底又有更多的劲爆标题刺激着你的指尖的欲望和快感……

  学生与工人:我的地板, 你的天花板

  当然,在这个资本主导的世界秩序中,不可能有纤尘不染的实践。不管这一事件有多少不完美之处,它至少在改变现存秩序的实践整体式微的背景下,打开了这个无深度、无态度的后现代时代一个小小的豁口。全国凡是大一点的高校都有马克思主义的学生社团,虽说北大劳工问题的解决带有很多阴差阳错的偶然因素,如果各大高校都能就近调查自己学校的劳工问题,那就是历史进程的必然性。这次北大劳工事件是一个重要的契机,更大的知识分子联合工农的实践很可能因此开启。以我所住的42楼学生宿舍而言,很多同学根本不知道工人们就和我们住在同一栋楼的地下室里。从楼的正面绕到楼的后面,有一个不起眼的门,进了这个门,有一条阴暗、深邃的斜坡走道,走到这条走道的底才是劳工们阴暗、潮湿的宿舍。“我们”和“他们”,其实只有一墙之隔,我们的地板,就是他们的天花板。而隔开“我们”和“他们”的这道地板/天花板,却正是由“他们”建造的。我们身处同一地域,却处于不同的“场域”,我们被绑在同一结构、同一体制的不同位置,当我们暂时放下手中还没写完的论文去和他们结合的时候,这本身已经是对现存体制的一种拨动。

  我的父亲读完《报告》,给我发微信:“人与人生而平等,并不意味不住地下室而住楼房,并不意味着干八小时拿一样的工资,这本身就是伪命题。多少名人来北京都住过地下室,只是看你能否从中爬出,因为那是北京,想想你就懂了。”我回答他:“您说的这种‘爬出’仍是建立在多数人被剥夺的基础上,不过是一种不平等秩序的再生产。”仅仅是“爬出去”,并不能构成我们生命的意义,就算从“地下室”爬了出去,也依然被绑在更大尺度的缠缚中。左手拷着卡内基,右手拷着星云大师的人,不可能是自由的。因为大家都只关心自己,那些在生产线上每天工作十三个小时不识字慢性中毒过着无望生活的工人对我们来说比西藏还要远,“反正没办法改变现有秩序,不如把自己过舒畅了。”大家都安于自己的状态,谁也不管别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讽刺道:“正因为人人只顾自己,谁也不管别人,所以大家都是在事物的前定和谐下,或者说,在全能的神的保佑下,完成着互惠互利、共同有益、全体有利的事业……一旦离开这个简单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就会看到,我们的剧中人的面貌已经起了某些变化……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

  在“工人问题管我X事”的时代里,我们还要行动

  更为可怕的是,我们现在社会的文化变成了一种彻底没有态度、没有深度的“后现代文化”。最近在青年人中流行到不能再流行的“杀马特”“嘿嘿嘿”,以及“我就是喜欢你虽然看不惯我,但还是拿我没有办法的样子”的文化,已经彻底失去了态度,“能指”与“所指”彻底脱离了,变成了《一双滑板鞋》一样没有意义的胡言乱语。如果说九十年代北京摇滚唱红歌尚且是有愤怒的,现在则不要说愤怒了,连嘲弄都没有了。我觉得,“没有态度”才是最最危险的。后现代文化消解了一切深度,但并未触动经济秩序,反而成了强权的同谋者——首先,我们的每一次膜蛤,都是无偿为网站或app增添了流量、无偿为广告增添了过目量;第二,这种“去深度化”使得被放逐者、被剥夺者的坚硬联合的可能性逐渐丧失。大家本能地嘲弄严肃,一谈到严肃的东西就赶紧遮住耳朵不要听,这不仅不是对现有秩序的反抗,而恰好是现有秩序的一部分。

  当我和一些同学谈论到劳工问题的时候,很多同学的反应是:“明天继续认人体32张切片”、“在复习新教伦理的我表示不为什么,缺爱”、“默默看戏”、“你们先聊,宝宝去复习了”或者是发一个白杯子从左边传到右边又从右边传到左边的膜蛤表情。在《报告》中提到:“年轻工友会选择打网游、看网络小说等方式来消磨时间。通过这些方式来缓解一天的工作疲劳表明了工人精神领域的空虚和匮乏。”其实大学生又与他们有什么差别呢?我认识一个同学一个学期被要求写28篇论文,试想就算是前辈的学术大师,在他们19、20岁的时候,能在四个多月内写出28篇论文吗?现在是读书人难寻,遍地是写论文人、划书人和背ppt人。很多人刷完题、做完很多根本没有意义的pre、被逼着生产各种各样的学术垃圾、在考前通宵十几天背完一摞摞与己无关的ppt以后,就只能用垃圾文化产品或者上淘宝过量消费来麻醉自己空虚的灵魂,这和农民工真的没什么区别。

  如果我们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一个接一个袭来的deadlines,而不能为改善社会状况尽一分绵薄之力,那我们的学习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文学和学术不再能回应社会现实问题,就会变成小圈子里的自high。如果只有懂得学术的人才能懂得学术、只有懂得文学的人才能懂得文学,你又有什么资格让那些你所鄙视的不懂文学、不懂学术的纳税人来供养你呢?北大同学们用自己的亲身行动反击了齐泽克的“只要思考,不要行动”论,在这个无态度的时代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实践吧!行动起来!我们有能力改变,有可能改变!

  (本文为破土原创首发,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破土立场,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责任编辑:左楠)
分享 转发
2#

北大违法用工,又如何摆脱“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骂名?

2015-12-20 09:37:23  来源:破土网  作者:新生代
破土编者按】新生代关注国内劳工问题多年,曾组织富士康工人调研、湖南尘肺病工人调研、广东劳务派遣用工状况调研等。针对近日被热议的北京大学后勤工人劳动权益状况,北京大学新闻中心于12月16日发布声明称学校采用包括劳动合同制、劳务派遣制等多种用工方式,劳务派遣工并不直接与北大后勤部签订劳动合同,而是由派遣公司与其签订合同、缴纳社保。言下之意是北大后勤部与劳务派遣工权益受侵害并没有直接关系。对此,新生代提出,北大后勤部使用派遣工的比例远超过法律规定的10%,并且在食堂等必要长期性岗位违法使用派遣工。因此,北大后勤部对造成派遣工没有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保等权益侵蚀等问题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原题:违法使用派遣工的北大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内容提要:钱理群教授曾批评包括北大在内的一流名校是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何谓“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利己主义者是一群只顾自己利益而不顾别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人,而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则是指那些高智商,世俗,自私,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的人。北京大学利用多种用工方式,违法使用劳务派遣工降低劳动成本,不顾多年为北大辛勤付出的后勤工人的权益,这何尝不是一种精致的利己主义。希望北大能够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摆脱“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骂名,为莘莘学子做出表率。北京大学作为一所百年学府,希望北大不仅在学术研究、师资教育上力争第一,也应在合法用工方面成为国内高校的典范。

  12月15日,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会发布了一份由该校19个院系61名学生联合撰写的《北大2015年后勤工人调研报告》(下称“调研报告”),指出该校后勤工人没有劳动合同、被无故克扣工资、食宿条件恶劣、61%工人未缴社保且加班严重、派遣工比例高达43%。报告一发出便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传播,而后新京报、无界新闻等等纷纷撰文进行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12月16日,迫于舆论压力,北京大学出面回应。北大新闻中心发布声明称:目前北大后勤部采用劳动合同制、劳务派遣、劳务外包及合作经营等多种类型的雇佣方式。其中,劳动合同制工作人员已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劳务派遣的工作人员,由劳务派遣公司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缴纳保险、支付工资和加班费;而劳务外包或合作经营方式的员工,北大有关用工单位已与劳务外包公司或合作经营单位签订协议。
  北大正在给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后勤工人补签劳动合同,如果情况属实,我们很欣慰地看到北大正在对其违法用工行为进行整改。但我们也失望地发现北京大学在声明中以采用多种用工方式为由,规避其对劳务派遣工、劳务外包工等后勤工人的法律责任。
  2014年3月开始执行的《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已明确说明:“用工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数量,使用的被派遣劳动者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10%”。此外,《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和《劳动合同法》规定:用工单位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使用被派遣劳动工。临时性工作岗位是指存续时间不超过六个月的岗位。辅助性工作岗位是指为主营业务岗位提供服务的非主营业务岗位。替代性工作岗位是指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因脱产学习、休假等原因无法工作的一定期间内,可以由其他劳动者替代工作的岗位。
  然而,调研报告显示北京大学后勤部门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以食堂部门为例,派遣工比例为43%,远远超过法律规定的10%的红线,并且食堂部门的工作属于必要长期性岗位,明显不属于法律规定的“临时性、辅助型、替代性岗位”。此外,后勤部门的派遣工还面临着没有劳动合同、社保的问题,派遣工反映他们被要求签订空白劳动合同,并且签了合同后就被收走,工人手中并没有副本。
  


  按照法律规定,北大后勤部门的劳务派遣工是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但后勤工人却是在为北大后勤部劳动,北大有义务有责任要求派遣公司与派遣工签订劳动合同。此外,劳务派遣工的工资和社保费用是由北大支付给劳务派遣公司,再由劳务派遣公司支付给工人,如果北大未把社保费用支付给派遣公司,又谈何派遣公司为派遣工缴纳社保?还有一种情况是,北大已经将社保费用给了派遣公司,但派遣公司不买或少买社保。在这种情况下,北大也应给派遣公司施压。如果要避免被派遣公司两头通吃,北大应直接与后勤工人签订劳动合同,给工人缴纳社保而非通过派遣公司。
  再次,北大后勤部门派遣工占正式员工比例已超过法律规定的10%,却并没有将超出比例的派遣工转为正式工,直接与后勤部们签订劳动合同。因此,造成后勤部门派遣工权益被侵蚀。以“派遣工人与派遣公司签订合同,所以不是后勤部的劳动合同工”为理由并不能推卸掉北大对后勤部门劳务派遣工应该承担的责任。
  在此,我们认为:
  第一:北大后勤部减少劳务派遣工的比例,降低到法律规定的10%以下,并通过转正的形式优先将工作时间长的派遣工转为正式工,直接与北大后勤部签订劳动合同。
  第二:在过渡期,北大后勤部应要求派遣公司依法与派遣工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保,并支付派遣工与同岗位正式工同等的工资和福利。
  第三:北大后勤部门不得在非临时性、非必要性、非可替代性岗位使用劳务派遣工。
  钱理群教授曾批评包括北大在内的一流名校是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何谓“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利己主义者是一群只顾自己利益而不顾别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人,而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则是指那些高智商,世俗,自私,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的人。北京大学利用多种用工方式,违法使用劳务派遣工降低劳动成本,不顾多年为北大辛勤付出的后勤工人的权益,这何尝不是一种精致的利己主义。希望北大能够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摆脱“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骂名,为莘莘学子做出表率。北京大学作为一所百年学府,希望北大不仅在学术研究、师资教育上力争第一,也应在合法用工方面成为国内高校的典范。

     【更多精彩,点击进入破土网

    推荐阅读:北大后勤工人调研报告——被忽略的群体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Ctrl+Enter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