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领导人关于严厉惩治侵权者的讲话>>> http://www.zuoxuan.net/YS/YS/2.asp

左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陈毅与中国首位女将军婚事,共运出英才 巾帼多烈女 [复制链接]

1#


共运出英才 巾帼多烈女!

陈毅与中国首位女将军婚事,1937年党组织为何否决
莲城文苑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陈毅与张茜
陈毅

原题:十大元帅的爱情往事:朱德爱"兰"林彪早恋被拒绝

“儒将”陈毅:情天恨海坎坷路

陈毅是十大元帅里的才子,差点成为一个大文豪,所以他的婚恋经历也充满了浪漫的辛酸。

陈毅原名陈世俊,小名秋江,1901年生于四川乐至,后迁成都。求学时受五四运动影响,开始追求进步,特别喜爱文学。到法国勤工俭学因组织学潮被押送回国后,经常给重庆《新蜀报》投稿,1923年成为该报主笔。陈毅的诗文引来不止一位女性的爱慕,其中一位不知名的美女读了他的诗后,来信表达了“无限的缠绵”。可惜陈毅只跟这位少女见过一面,就被四川军阀杨森“礼送出境”,前往北京了。

但是另一位美女兼才女却被陈老总给“害苦了”,此人便是号称“绝世佳人”的中国第一位女将军(国民党少将)胡兰畦qi (1901-1994)。胡兰畦乃明朝开国重臣胡大海之后,自幼具有朴素的革命精神。军阀杨森慕她的姿色,欲讨之为妾,被她拒绝。茅盾听女友秦德君转述此事后,就写出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虹》。

胡兰畦也因爱慕陈毅的诗文与他相识,留下传说种种,今天已经很难考证当时二人的“密友”关系究竟发展到何种地步。1924年,胡兰畦嫁给一位叫陈梦云的军官,夫妻二人掩护陈毅在军队中做了大量革命工作。1927年,形势危险,陈毅再次离川到武汉,胡兰畦夫妇也先后前往。南昌起义前夕,陈毅向二人辞行,一别就是10载。

胡兰畦1929年被蒋介石点名驱逐,1930年赴德留学,加入德共,坐过三个月法西斯的监牢,曾与大学者德共领袖莱曼相恋。几年后她去了苏联,深受苏联文豪高尔基的喜爱。高尔基逝世,斯大林等抬棺,胡兰畦执绋。但由于跟王明有矛盾,受到克格勃的监视,遂于1936年回国,担任何香凝的秘书。

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陈毅度过了“此头须向国门悬”的最艰苦岁月,担任新四军领导。在南昌遇到了率领上海战地服务团一路宣传而来的团长胡兰畦,二人彻夜倾诉思念,遂订白首之盟。陈毅禀告父母,得到同意。然而组织上却不同意,说二人倘若结婚,则胡的党员身份就暴露了。

二人只好痛哭而别,陈毅致信胡兰畦说:“为了革命,我们就吃下这杯苦酒吧。假如我们三年内不能结合,就各人自由,互不干涉。”

三年后,陈毅“自由”了,可胡兰畦却一杯苦酒喝了终生。她牺牲个人幸福,孤独地战斗在隐蔽战线上。不料却因社会关系复杂,有时与国民党特务来往,引起中共情报负责人潘汉年的怀疑。

1949年,上海解放,陈毅当了市长。胡兰畦写信要见他,来的却是副市长潘汉年,对胡兰畦说:“陈毅都儿女成群了,你还找人家干啥?”胡兰畦不知组织上对她有了误解,只是一个劲儿地哭。

因为1947年国民党报纸大肆宣传“陈毅阵亡”并详细报道了“陈毅追悼会”的经过。胡兰畦看后十分伤痛,拿出自己在成都的房地产赡养陈毅的二老,实在是以“儿媳”自居了。胡兰畦此后未再婚育,收养了妹妹的女儿。后来到北京工业学院管后勤,曾被错划为右派,平反后当了全国政协委员。晚年在邓小平支持下,为老年事业贡献甚多。

而陈毅的感情轨迹也是一路坎坷。经过南昌起义、湘南暴动,陈毅走上井冈山,成为一名干练的革命领袖。他1930年任红22军军长时,在江西信丰,娶了当地一位才貌出众的19岁女学生萧菊英,次年陈毅去开肃反会,归途遇白匪袭击,马死了,人活着,步行绕路回去,不料萧菊英认为陈毅已死,跳井殉情了

1932年,李富春蔡畅夫妇给陈毅介绍了18岁的兴国女红军赖月明,于重阳佳节洞房花烛。陈毅当时是江西军区司令兼政委,指挥6个独立师和所有地方武装,却居然没钱结婚,还是赖月明借了20块钱,摆了八桌宴席。二人婚后情深意重,却是聚少离多。

1934年,红军长征后,担任石城县妇女部长的赖月明照料陈毅的腿伤。陈毅却动员她带头疏散,回乡打游击。想到此一去凶多吉少,生离死别,赖月明抓起手枪,要陈毅打死她,陈毅夺枪,要她服从大局。二人于10月20日,含泪分别。从此陈毅指挥南方八省游击战争,艰难困苦之状,可见《梅岭三章》。

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陈毅几次派人寻找赖月明,得知赖月明被捕后为抗拒逼嫁,跳崖自尽了。陈毅心中翻江倒海,曾写下一首《兴国旅舍》:“兴城旅夜倍凄清,破纸窗前透月明。战斗艰难还剩我,阿蒙愧负故人情。”此诗写于农历九月初一,哪里来的“窗前透月明”?谁都可以看出,此诗是对“月明”的怀恋追忆,真挚感人。

1940年,陈毅与胡兰畦的三年之约差不多到了。年近不惑的新四军一支队司令员陈毅,与18岁的武汉姑娘张茜结婚,白头到老,生了长子陈昊苏,次子陈丹淮和老三陈晓鲁。张茜本名张春兰,陈毅追人家时,苦心经营了一首《赞春兰》:“小箭含胎初生岗,似是欲绽蕊吐黄。娇艳高雅世难受,万紫千红妒幽香。”

张茜婚后成为陈毅的得力助手和感情知音。动荡的战斗岁月里二人有时吟诗抒怀。陈老总有一首表达思念张茜的诗是这样写的:“足音常在耳间鸣,一路风波梦不成。漏尽四更天未晓,月明知我此时情。”诗中又出现了“月明”,大概是想起了赖月明的“在天之灵”,希望前妻能够理解自己此时的心情吧。

其实赖月明并没有死,她在战斗中失去组织联系后,流浪乞讨,被父亲抓回卖给一个鞋匠,次年鞋匠死了,她找到一位负伤掉队的红军结婚,生下一女二男。1959年她看到陈毅会见外宾的照片,想去找陈毅,但被丈夫儿女死死拦住。1972年陈毅逝世,赖月明从生产大队的喇叭里听到陈毅的讣告,焚香遥祭并发去唁电。读到陈毅那首《兴国旅舍》时,赖月明泪如雨下。直到1988年,她才到北京会见了全国妇联主席蔡畅。1989年春,74岁的赖月明接受了记者采访,世人才知道陈老总的“月明”还在人间。而这些,陈毅都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了。

陈毅逝世,毛泽东病得上不去汽车,却破天荒地参加了他的追悼会,深深地鞠了三个躬。毛泽东有句最普通的名言:“陈毅是个好同志”,可能好就好在陈毅是个纯情痴情之人,是十大元帅里最幽默最有文人气质的一位文武将帅吧。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陈毅与18岁的武汉姑娘张茜结婚,白头到老,
最后编辑zxmy 最后编辑于 2018-06-05 16:44:21
分享 转发
TOP
2#

梅岭三章
陈毅

一九三六年冬, 梅山被困。余伤病伏 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 泉台招旧部 ,

旌旗十万斩 阎罗。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 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 纸钱。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 自由花。

参考译文

1936年冬天, 梅山游击队根据地遭敌围困,当时我受伤又生病,在树丛 草莽中隐伏了20多天,心想这次大概不能突围了,就写了三首诗留藏在衣底。可是不久,我们又有幸的逃脱了敌人的包围。

如今即将兵败身死我该写些什么?身经百战才创立了这番革命事业,多么的不易啊!这次我要到阴间去召集已经牺牲过的同志。带领十万英灵击败国民党反动派!南方已经打了十年的仗了,我死后,我的头颅要挂在城门上,那些还活着的同志要多多努力,一定要用胜利的消息来祭奠我。

革命者 四海为家,含有血腥味的风雨应当有止境,今天为正义的事业牺牲生命,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幸福的美好理想必将实现。

注释:  旋:不久。   泉台:传说中的阴间。    旧部:从前的部下。这里指牺牲了的战友。

旌旗:这里借指部队。旌,古代用于指挥或开道的一种旗帜。

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起来作报警用的烟火,后泛指战火。这里指当时的国内革命战争。

诸君:这里是各位同志的意思。诸,许多、各位。君,对人的尊称。

涯:边际,止境。

取义成仁:为真理或正义事业而献身。这里指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牺牲。取,求取。义,正义。成,成全,达到。仁,现在借指崇高的道德。

作品赏析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因“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指挥而导致失败,红军主力不得已被迫作战略转移。陈毅因伤奉命留下,担负起领导江西革命根据地的工农红军进行游击战争的重任。当时形势如黑云压顶,敌强我弱,赣南游击队在敌人重兵围攻中,斗争万分艰苦。陈毅和战友们转战在深山密林中,已有两个年头。由于和陕北中央长期失去联系,大家非常着急。这时,有个派在敌军内部做 兵运工作的 陈海叛变投敌,他写信上山谎称中央派人前来联络。要游击区负责人下山前往县城接关系,妄图诱捕我游击区领导人。陈毅接到密信,亲自赶往大余城接头,幸遇我基层群众报告陈海叛变,于是立即离开县城。归途中又遇陈海带领反动军队搜山,只好躲进树丛,避开敌人的搜捕。敌人听说山上有游击队的重要负责人,便调集了四个营的兵力,将梅山团团围了20多天。陈毅以伤病之身伏丛莽间,幸得脱险。《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被困梅山,自料难免牺牲的情况下写成的一组带有绝笔性质的诗篇。

第一首诗的前两句用倒接法。照理说诗意顺序应是先写革命事业的开创自然是备极艰难,总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再谈如今自己面临即将来到的牺牲的心情。但做诗要是顺着这个意思去写,就显得太平实。诗人把“断头今日意如何”一提前,恰似睛空中的一声惊雷,把一个革命者面对牺牲的情景一下子推到了读者面前,给整个组诗造成了一种苍茫悲壮的基调。对读者来说,则能产生一种凝精聚神,急欲一读的强烈效果。再说这一组诗主要在于抒写一个革命者面对牺牲的胸怀,而不在于述说革命创业的艰难,所以这一提前又有侧重意义。而更重要的是,这个开头对整个组诗起到了大气包举,笼照全篇的作用。所以这是一个发端突兀,豪气 凌云的极好的起句。后两句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作结,是对前面自问式起句的呼应,也可以说是自答之词。但这里丝毫没有议论式的叙说,而是以一种奇特的悬想,形象地表明了陈毅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至死不渝的心迹,即使化作鬼魂,也要在九泉之下带领雄兵十万,将反动的统治者彻底埋葬!这个结句犹如空谷中一声惊天动地的长鸣,壮怀激烈,使人拍案叫绝,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一个视死如归,正气凛然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 昂然挺立在读者的面前。

第二首“ 南国烽烟正十年”,是抒写壮志未酬,死难瞑目的情怀,以及对战友满怀激情的鼓励。“此头须向国门悬”句,化用春秋时期 吴越争霸中 伍子胥的故事,使人产生一种强烈的悲壮之感。接下来两句文气渐缓。结句“捷报飞来当纸钱”尤为 精绝,不仅与上首诗紧密呼应,而且从这一出人意表的想象中,透露着一个共产主义战士在临危之际,对革命事业仍然充满乐观主义的坚定信念。宋人 陆游放翁在临终之际,给他的子女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 绝笔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 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 乃翁。”如以此与陈毅的这首诗相比,则陆游虽对国家的统一表示坚信不移,但细味诗意却悲而不壮。 陈诗则于抑扬跌宕中尤显其悲壮,感人至深。

第三首“投身革命即为家”,表达了诗人面对死亡的坦荡胸怀和共产主义必定胜利的坚定信念。陈毅早年投身革命,从此就成了共产主义事业的 马前卒,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英勇奋进,义无反顾。艰苦的斗争生活锤炼出坚定的革命意志,从战友们前仆后继的斗争精神中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血雨腥风应有涯”,反动派对人民的血腥屠杀总有一天要结束,人民终究会得到解放,光明的社会总归会到来,共产主义的理想必定会实现!为了革命的胜利,个人的生命又算得了什么!“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就是对第一首自问式起句的最后回答。这是何等博大的胸怀,何等壮烈的气概!

在陈毅光辉的一生中,有20多年的时间是在 铁马金戈的枪林弹雨中度过的,而 赣南的三年游击战,正如 陈毅自己说的那样,“是我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 梅岭三章》可以说是反映这一历史阶段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杰作。诗人以其崇高的革命情操,临危而斗志弥坚的豪迈胸怀,谱写成这一不朽的壮烈诗篇。三章比秋月,一字偕华星。它犹如挂在 夜空中的皎洁明亮的秋月,它的一字一句犹如黑夜灿烂的明星,将永远激励人们为了壮丽的 共产主义奋勇前进。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