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协商 授权使用 万事如意 心想事成

左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毛泽东与周恩来的故事 [复制链接]

1#
矛盾是普遍的,共产党内常常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解决各种各样的矛盾。
但是,有些人喜欢形而上学,常常把一切绝对化。在肯定好的时候,连矛盾二字都不能提了,者就是用一个倾向掩盖另一个倾向。
有的人为了栽赃,诬陷,连毛主席和周总理有矛盾也不能说,谁说“主席与总理有矛盾”,就乱扣帽子。这么普通的话,都上纲上线,甚至搞成大事件,吓唬干部群众,说这个话毒得不得了,甚至通过不让说话解释,暗中从事诬陷谋害。
那就错了,学习一点共产党历史的人都知道,总理对毛主席是有过矛盾的,不是一次二次。但是,共产党人大方向一致,内部矛盾都是轻松化解的。
“周恩来总理和毛主席有过矛盾”,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这句话有毒吗?还是绝对否定矛盾的人头脑有问题?
矛盾是难以避免的,没有矛盾才是不可思议的。


毛泽东与周恩来 既有不满又最离不开


矛盾是客观的,正确化解才是共产党人的度量。


毛远新说,主席认为建国以后总理的功劳大,这是主席的原话。讲到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主席说现在都把责任推到李德身上我就不赞成。王明路线造成整个苏区丢失这个责任,政治路线责任应该由博洛来负,就是博古、洛甫,也就是秦邦宪和张闻天。军事失败主要责任要周恩来负责。这是主席的原话。因为当时军事负责主要是周恩来。
  主席说,红军被迫撤离,说是北上抗日,对外宣传这么讲,实质上是逃命。不走就要被国民党吃掉了。军事上的责任第一位是周恩来,这个他是明确的。主席说,李德是一个外国人,跑到我们的江西山沟里帮红军打仗已经很不容易了,他还是个顾问,顾问,顾问,顾而问之,可问可不问。他的话可听可不听,为什么都听他的。李德出的馊主意,军事上拍板还是周恩来,命令是他下的,他是军委的最高负责人。
  主席说,全怪总理也不合适。总理这个人是很守纪律的,莫斯科下来的命令他是要坚决执行的,用我们现在的话就是说,宁可犯政治错误也不犯组织错误!就是说哪怕我政治上错了,但我组织上没错,上边的命令我是坚决执行的。总理组织纪律性很强,当时给中央苏区造成的损失,实际是莫斯科斯大林的瞎指挥。但是在这里执行政治路线的是博洛,军事上是总理,责任都推到李德头上有点冤枉。但是,主席又说了,都要总理负责也不对,为什么呢?他是守纪律的,他要听莫斯科的。再一个就是湘江战役失败以后,总理也反思,而且总理起了很大作用,就是遵义会议,如果总理不转变,遵义会议就很难开。
  遵义会议确定了总理、主席、王稼祥三人的新的领导以后,实质上还是总理是一把手。但是做起来,开始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象土城战役等等。后来红军到了鸭溪,主席讲的很清楚,就是贵州的一个地方,总理专门找了我,总理说:再这样下去不行了。主席也说:是不行了。怎么办呢!总理说,还是你来吧!我不行。主席自己讲,要我来可以,你得给我全权,就是全部的权力。总理说,就给你全权!主席说,那别人不服怎么办?总理拍了胸脯,我去做彭德怀和林彪的工作,一军团、三军团是主要的、核心的主力部队。从那次谈话以后,总理确实是让部队服从主席。遵义会上他也做了自我批评,总理他认识到自己确实不行后敢于检讨,敢于自我批评,敢于请主席出来。
  主席还讲,到了王明从莫斯科回来,回到延安。我还到机场去欢迎,他是莫斯科派来的钦差大臣,左右两边,一边是陈云,一边是康生,哼哈二将,厉害啊!王明带着这两个人从莫斯科回来了,传达的是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


周恩来两度失权 曾顶撞毛泽东来源:人民网


毛泽东在全党全军领导地位确立的历史过程

2011年07月12日 11:42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毛泽东在全党全军领导地位确立的历史过程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姜廷玉

  我们过去常讲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这是对的。但是,毛泽东在全党全军领导地位的完全确立,则有一个历史的过程。实际上,毛泽东在全党全军领导地位的确立经历了遵义会议的开始确立、遵义会议后的逐步确立、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进一步确立、党的七大在组织和思想上的完全确立这样一个历史过程。

  (一)遵义会议,毛泽东在全党和全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

  众所周知,毛泽东是党的一大代表,出席了在上海召开的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党的三大上当选中央执行委员,在党的八七会议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任前敌委员会书记。曾先后任红四军党代表、红一方面军总政委,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1932年10月,中共苏区中央局在江西宁都召开全体会议。会议贯彻执行临时中央“左”倾冒险主义进攻路线,对毛泽东在红军中实行的战略方针和战术原则进行了批评和指责。毛泽东鉴于不能取得中央局的完全信任,坚决不赞成由他“负指挥战争全责”。会议批准毛泽东暂时请病假,必要时到前方。10月12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根据中共苏区中央局决定发布命令:“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兼政治委员毛泽东同志,为了苏维埃工作的需要,暂回中央政府主持一切工作。”毛泽东被迫离开了红军的领导岗位。

  1934年1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长征,此时的毛泽东已被剥夺了对军事工作的领导权,只保留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的职务。因为周恩来的力争,毛泽东才得以随军长征,被编在由中革军委、红军总司令部和总政治部及其直属队编成的第一野战纵队的中央队。

  湘江战役使中央红军遭受惨重损失,由8、6万人锐减到3万人。红军广大指战员希望改变军事指挥,摆脱疲于奔命、被动挨打的不利局面。

  1934年12月12日,中革军委在湖南通道县城紧急召开临时会议,毛泽东被吸收参加会议,讨论进军方向问题。在会上,毛泽东鉴于国民党已在红军前往湘西的路上布下重兵,力主通道转兵,主张避实就虚,放弃原定向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师的计划,向敌人兵力薄弱的贵州进军。王稼祥、张闻天、周恩来等大多数与会人员赞同毛泽东的主张。这是1932年宁都会议以来,毛泽东第一次参加高层决策会议,他的战略转兵主张为大多数与会者所接受。

  1934年12月5日,红军攻占贵州黎平县城;12月18日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会上李德、博古仍坚持由黎平北上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意见,毛泽东主张向贵州西北进军,在川黔边建立根据地。会议经过激烈争论,决定采纳毛泽东的意见,西渡乌江北上。

  1935年1月1日,中央政治局在瓮安县猴场召开会议。会议重申了毛泽东提出并经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同意的在川黔边地区建立新根据地的主张,作出了《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会议决定立即北进,强渡乌江天险,占领遵义城。

  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为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和确立毛泽东在全党和全军的领导地位起到了酝酿和准备作用。

  1935年1月,红军打下遵义。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会议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着重纠正了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博古及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在军事上的错误,重新肯定了毛泽东根据战争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一系列正确的战略战术的基本原则。会议决定:1、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2、指定洛甫(张闻天)起草会议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讨论;3、常委中再进行分工;4、取消三人团,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周恩来为党内委托的在军事指挥方面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遵义会议,毛泽东成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之一,进入了党中央最高决策核心,毛泽东在全党和全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

  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是党和红军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在我们党与共产国际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召开的,它标志着我们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二)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

  1935年2月5日,在云南威信县水田寨花房子村,中央政治局常委进行分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张闻天代替博古负中央总的责任(习惯上也称总书记),博古还留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任红军总政治部代主任。

  在此次会议上,毛泽东被委任为“恩来同志的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成为党内最高军事指挥的帮助者,参与中央军事指挥。

  1935年3月4日,为了加强和统一作战起见,保证军事上的集中、机动和前方指挥的有效性,由张闻天提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组成遵义战役前敌司令部,朱德为前敌司令员,毛泽东为前敌政治委员。接着,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致电各军团,要求“各兵团一到集中地即受前敌司令部指挥”。这是1932年10月宁都会议后,毛泽东首次获得公开直接指挥红军的权利。

  1935年3月12日,张闻天在贵州苟坝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考虑到指挥作战权利必须高度集中,不能靠许多人开会集体研究决策,中共中央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亦称 “新三人团”,全权负责指挥军事,使红军有了一个精干、有力的领导核心。在当时战争的环境下,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是中共中央最重要的军事领导和决策机构,代表中央行使军事指挥决策权。毛泽东进入党中央军事指挥决策核心。

  毛泽东在全党和红军领导地位的确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经过斗争确立的。

  红军四渡赤水,顺利渡过金沙江,摆脱了国民党数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到达四川会理地区。部队由于连续作战,十分疲劳,某些基层指战员有些怨言。此时,林彪甚至提出要改变中央军事领导,要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随军主持大计,由彭德怀任前敌指挥。1935年5月12日,中央政治局在会理县城郊召开扩大会议。会议批评了林彪提出的改变军事领导的意见,要求维护遵义会议确立的政治领导和军事领导的团结,决定立即北上,同红四方面军会合。会议统一了认识,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巩固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1936年6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反对党中央确定的北上方针,率领部队南下,并另立中央,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对抗。后经过党中央和红军广大指战员的斗争,战胜了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1936年12月7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团转发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关于扩大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组织的命令: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国焘、彭德怀、任弼时、贺龙等七人组成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团,毛泽东为主席。毛泽东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从周恩来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到前敌司令部政治委员,从党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成员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不仅在名义上,而且在实际上,逐步确立了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三)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在全党全军领导地位进一步确立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西洛川召开会议,确定了八路军实行独立自主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制定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为在新形势下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担任主席,成为党的最高军事领导人。

  1937年11月份,王明从苏联回国,以共产国际派来的“钦差大臣”自居,凌驾于党中央之上,提议召开政治局会议。12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王明作了题为《如何继续全国抗战和争取抗战胜利呢》的报告,强调要“一切服从统一战线,一切经过统一战线”,反对洛川会议以来党坚持的统一战线独立自主的方针政策,并不点名批评了毛泽东。  1938年3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王明又作了长篇的总结发言,提出了“以运动战为主,配合以阵地战,辅之以游击战的战略方针”,反对党的洛川会议确立的独立自主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他还于1937年12月25日在武汉发表由他起草而未经中共中央同意的《中共中央对时局的宣言》。他的这种右倾思想一度在党内占了上风,引起了党内思想上的混乱。他在组织上,不尊重、不服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

  1938年3月政治局会议后,党中央派任弼时去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汇报中国党和抗日战争情况,并向共产国际递交了《中国抗日战争形势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和任务》的书面报告,还向共产国际书记处书记季米特洛夫单独作了汇报,使共产国际对中国的实际情况有了较多的了解,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新的认识。共产国际专门开会研究了中国革命的情况,认为:中共一年来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中央的政治路线是正确的,中共在复杂环境和困难条件下真正运用了马列主义。

  中共中央决定任弼时接替王稼祥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8月,王稼祥回国前,共产国际书记处书记季米特洛夫接见了他和任弼时。王稼祥回忆:季米特洛夫说了一番语重心长的话,他说:“应该告诉全党,应该支持毛泽东同志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他是在实际斗争中锻炼出来的领袖,其他人如王明,不要再争当领导人了。”王稼祥当时很高兴,感到毛泽东的威信已使共产国际的最高领导人信服了。

  王稼祥回国后,给在武汉的王明拍电报,要王明回延安参加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听取传达共产国际的文件。王明拒不服从,反而提出到他那儿——武汉或西安召开六届六中全会。王稼祥又拍了电报,告诉他速来延安,听取传达共产国际季米特洛夫同志的重要意见,应服从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否则后果由你自己负责。王明这才回延安。

  1938年9月,王稼祥先后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和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传达了共产国际的指示和季米特洛夫的意见。在六届六中全会前,陈云等曾提议由毛泽东担任党的总书记,但根据毛泽东本人的意见,这个问题没有提交六届六中全会上讨论。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政治报告和会议总结。会议通过了《中共扩大的六中全会政治决议案》,批准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政治局的政治路线,克服了王明右倾错误对党的工作的干扰。毛泽东从抗战以来一直坚持的正确主张,在这次会上得到绝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支持。彭德怀在会上发言说:“领袖是长期斗争经验总结的,是长期斗争中产生的。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是由正确的领导取得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后,毛泽东实际上主持中共中央的工作,党的一切重大问题已由毛泽东作出决断。  (四)党的七大,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在组织和思想上完全确立

  为了肃清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影响,1942年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批判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使全党受到了一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运动。

  1943年3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的决定》。决定指出:“在两次中央全会之间,中央政治局担负领导整个党的工作,有权决定一切重大问题。政治局推定毛泽东同志为主席”。“凡重大的思想、政治、军事、政策和组织问题,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讨论通过”。“书记处是根据政治局所决定的方针处理日常工作的办事机关”,“书记处重新决定由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三同志组成之,泽东同志为主席”。书记处“会议中所讨论问题,主席有最后决定权”。毛泽东在组织上正式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共中央书记处主席。

  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毛泽东在会上致开幕词和作了《论联合政府》政治报告。在党的七届一中全会上,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选举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兼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主席。党的七大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至此,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在组织上、在思想上完全确立了。

  综上所述,毛泽东在全党全军领导地位的确立,经历了一个在遵义会议开始确立、遵义会议后逐步确立、党的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确立和到党的七大在组织上、思想上完全确立这样一个历史的过程。




分享 转发
TOP
2#

中国工农红军大事记
·
1927年8月1日 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了八一南昌起义
·
1927年9月9日 毛泽东领导发起秋收起义
·
1927年12月11日 中国共产党领导发起广州起义

1928年5月4日 井冈山会师大会宣布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的建立

1928年5月25日 中共决定将工农革命军定名“红军”

1930年2月1日 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宣布成立

1930年6月19日 中共中央发出《中央特别通告——关于组织兵士暴动问题》

1930年6月19日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三军团成立

1930年8月23日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成立

1930年12月25日 毛泽东提出红军的游击战术

1930年12月27日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反围剿战争开始

1931年3月28日 国民党向红军发起第二次“围剿”

1931年9月2日 红军粉碎第三次围剿

1931年11月7日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33年6月6日 中共苏区作出扩大红军百万决议

1933年9月25日 中国工农红军开始第五次反“围剿”

1934年7月15日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组成

1934年12月1日 湘江血战红军损失过半

1935年1月4日 中国工农红军突破乌江天险

1935年1月29日 中央红军四渡赤水

1935年5月1日 红军抢渡金沙江

1935年5月25日 中央红军开始强渡大渡河

1935年5月29日 中央红军飞夺泸定桥

1935年8月21日 红军开始过草地
·

1935年9月16日 中央红军开始进攻腊子口
·
1935年10月19日 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
·
1935年11月19日 红二、红六军团开始长征

1935年11月23日 陕北红军直罗镇告捷
·
1935年12月9日 红军表示与东北抗联军一致抗日
·
1936年2月3日 红军抗日先锋军渡河东征
·
1936年2月19日 中共工农红军与东北军达成协议
·
1936年6月1日 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在陕北安定县瓦窑堡创立
·
1936年6月6日 张国焘被迫取消“第二中央”
·
1936年7月2日 红二、红四方面军开始北上
·
1936年8月10日 中共放弃红军称号联蒋抗日
·
1936年10月7日 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与红一方面军部队会师
·
1936年10月9日 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
1936年10月23日 红六军在兴隆镇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
1937年8月25日 中共发布《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改红军为八路军


万里长征 大事记

1934年10月10日 红一方面军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开始万里长征
·
1935年2月16日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发出《告全体红色战士书》
·
1935年5月25日 中央红军开始强渡大渡河
·
1935年5月29日 中央红军飞夺泸定桥
·
1935年9月16日 中央红军开始进攻腊子口
·
1935年10月19日 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
·
1935年11月19日 红二、红六军团开始长征
·
1936年8月1日 红四方面军三过草地
·
1936年10月7日 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与红一方面军部队会师
·
1936年10月9日 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
1936年10月23日 红六军在兴隆镇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