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协商 授权使用 万事如意 心想事成

左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党报刊文:中国30余年无战事,人民军队“血性”不容乐观 [复制链接]

1#
2015-04-19 14:39:11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苏银成

  4月19日,人民日报评论指出,“有血性”被认为是解放军一脉相传的红色基因,然而,和平时期有些军人身上丢失了这股子劲,“骄娇二气”盛了,敢打仗打胜仗的勇气没了,畏缩不前的懦夫多了。 新华网 资料图

  习主席曾多次指出,军人还得有血性。何谓“血性”,顾名思义指的是愱恶如仇,敢当敢为,不向邪恶势力低头的气质和品质。
  翻开我军的成长史,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千千万万的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诠释了它的真正含义。
  那就是不怕死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明知不敌也要敢于亮剑。长征途中,当战斗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候,总司令朱德冲在前沿阵地。他说:“只要红军胜利,区区一个朱德又何惜!”
  那就是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要守住阵地的责任和担当。狼牙山五壮士,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
  那就是困难面前不低头,敢让高山低头、敢令河水改道的雄才大略。1935年5月25日9时至29日17时,短短的4天又8小时的时间里,红军两次上演长征路上最为精彩的经典之战: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战后刘伯承跺着脚说:泸定桥呀,泸定桥,我们为你花了多少精力,费了多少心血,现在我们胜利了。
  那就是大爱无言,为祖国利益不计个人得失的价值取向。1937年12月初,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山西省洪洞县给母亲写了一封信:我全军将士,都有一个决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准备将来也不要一个铜板。
  由此可见,中华民族历来不乏“血性”之师。“有血性”已经成为我军一脉相传的红色基因。毛泽东曾说:“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无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
  精神不是万能的,没有精神却是万万不能的。我国已30多年无战事,人民军队是否还保持着当年那股“血性”?答案不容乐观。当你走进军营,总能听到个别军人把以人为本和严格管理对立起来,把满足正当需求与强化自我约束相提并论,把关爱身心健康与降低训练标准画上等号。有的甚至错误认为:“年年喊狼来了,狼在哪儿呢?”“准备打仗,不等于真要打仗,打仗也不一定能轮上我。”“不是我怕死,而是我是独生子,我死了家里人怎么办?”凡此种种,如果任其下去,军人身上的“血性”没了,“骄娇二气”盛了;敢打仗打胜仗的勇气没了,畏缩不前的懦夫多了。这不能不令人痛心和发人深思。
  当前,虽然我们处于相对和平时期,但军人的“血性”不能丢。当然,军人的“血性”不会与生俱来,更不会说有就有。那么,当代革命军人的“血性”从哪里来?除了继承和发扬我军一脉相传的“血性”基因外,还要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在思想教育中要树立“霸气”。战争与和平历来都是对立的统一,害怕战争抑或逃避战争,绝不能避免战争。只有培养和塑造官兵“敢于压倒一切敌人”的霸气,才能增强官兵敢打必胜的高度自信。
  在军事训练中养成高昂的“士气”。气可鼓不可泄,和平时期必须继承和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优良传统,以实战为背景从难从严训练,瞄准强敌恶敌卧薪尝胆,彻底丢掉“骄娇二气”,这样官兵才能个个虎虎生威,部队才能所向披靡。
  在联合演训中凸显“杀气”。要聚焦战斗力标准,紧紧围绕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之要,贴近实战锻造精兵强将,瞄准未来砥砺雄狮劲旅,只有这样,才能建设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血性”之师。(原标题:军人的“血性”哪里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