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旋联合体欢迎合作,同时欢迎选择左旋名字和图形标志,通过左旋授权正确使用!!坚决反对盗版剽窃不劳而获!

左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转基因Bt棉花直接导致印度雨养地区农民自杀 [复制链接]

1#
2015-09-28 10:05:47  来源:人民食物主权  作者:伊娃·斯丽娜星吉
经过1970年代的绿色革命和后来的Bt引种,印度农民已经难以获得自留的、一季一熟的雨养棉花种子,而不得不购买高价的、一季两熟的灌溉棉花Bt杂交种子。  翻译:人民食物主权西西废、羊晓涛
  校对:黄瑜
  【原编者按】从1995年至今,印度已经有30万名农民自杀。去年,有510民农民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目前有许多研究从经济方面批判Bt棉花导致农民破产,可是极少研究从科学的角度论证Bt棉花为何会导致雨养地区棉农的自杀。Bt杂交种子在2002年引入印度,到2012年,全国92%的棉田已种上Bt棉花。经过1970年代的绿色革命和后来的Bt引种,印度农民已经难以获得自留的、一季一熟的雨养棉花种子,而不得不购买高价的、一季两熟的灌溉棉花Bt杂交种子。美国伯克利大学的研究者用生物气候学(phenology)的方法,追踪天气和虫害的动态变化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得出结论: 灌溉棉花一季两熟,与棉红铃虫从滞育期蜕变到下一代幼虫同步,因此易遭虫害袭击。相比之下,传统的雨养棉花品种一季一熟,在棉红铃虫成虫之后才结桃,与害虫的成熟期刚好错开。Bt品种的种植只会带来越来越多的杀虫药需求,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重新种植短季的本地品种,走生态防虫的道路。
  伊娃·斯丽娜星吉(Eva Sirinathsinghji)博士的研究表明,导致农民自杀的原因包括留种负担加剧和化学品投入增长,以及难以有效地获得农业技术信息。
  一项新的研究将印度农民自杀危机与雨养地区Bt棉花的种植直接联系起来,目前,印度棉花主要在雨养地区种植。许多农民欠债累累,原因是需要购买昂贵的、商品化的转基因种子和化学投入品,却无法达到足够维持生计的产量(详见1)。
  1雨养棉花的产量受天气而非虫害的影响,Bt技术无效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安德鲁·古提尔雷兹(Andrew Gutierrez)2做了一项最新的研究,他运用基于动物群体的生理模型(physiologically based demographic modeling, PBDM)来评估天气和虫害的动态变化对棉花产量的影响,这一研究质疑了Bt棉花的有效性——Bt棉花主要针对的棉红铃虫只攻击灌溉棉花,而非雨养棉花。
  与之前研究Bt棉花产量的计量经济学方法不同,基于动物群体的生理模型全面追踪生物和生态因素对作物产量的影响。通过模拟计算1980到2000年间雨养地区非Bt棉花的预期产量及其与棉红铃虫的动态关系,这一模型提供了1970年代绿色革命发生之前印度棉花生产的历史基线测量数据,当时棉红铃虫是主要害虫。1970年以后,杀虫剂带来了生态破坏,引起次生虫害,引发杀虫剂抗药性,并对人体产生健康危害。Bt科技的随后引入应用同样使印度棉业遭到负面打击。
  研究者观察印度试验田里的棉花生长的参数,估算了水压对棉花生物气候特征、生长和产量所产生的日常影响,预测了棉花叶、茎、根和果实在农民自杀率最高的印度4个邦(马哈拉施特拉邦、卡纳塔克邦、古吉拉特邦和安德拉邦)的日常生长动态。接着,研究者用日常天气状况数据(来自美国环境预报中心再分析数据,CFSR)来运行该模型。研究人员通过调节降低温度和缩短光周期来诱导棉红铃虫休眠,并控制温度令滞育期的棉红铃虫进入春天,棉红铃虫的生物气候学特征被动态地记录下来。
  研究结果表明雨养棉花之所以能够预防棉红铃虫,是由其结桃的时间所决定的。灌溉棉花一季两熟,与棉红铃虫从滞育期蜕变到下一代幼虫同步,相比之下,雨养棉花一季一熟,仅仅在新的棉红铃虫成虫之后才结桃(见图1)。这令Bt技术对雨养棉花难以产生作用。
  

  图1 比较灌溉棉花与雨养棉花带棉红铃虫的模拟生物气候学
  相反,季风区雨季的时间、降水量分布和大小是雨养棉花产量的决定性因素。其他因素还包括种植密度和日平均气温等。如图2所示,马哈拉施特拉邦亚瓦特马尔地区降雨与棉花产量具有相关性。这些结果令研究者得出结论,在产量低且不稳定的地区,Bt棉花不能保证雨养棉花的产量。短季非Bt棉花才是灌溉地区和雨养地区两者皆可行的选择。
  

  图2 1980-20102 1980-2010年间马哈拉施特拉邦亚瓦特马尔雨养非Bt棉花的模拟产量;上图显示棉花产量与降雨量以及高于12°C的天数相关,12°C为棉花生产所需的最低温度;下图为雨量和产量关联的线性回归分析
  2Bt棉花未减少杀虫剂使用,却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Bt作物在2002年引进印度,到2012年,全国92%的棉田已经种植了超过1128个品种的Bt杂交棉花 [3, 4]。引入的初衷据说是为了减少农药使用,但杀虫剂使用量仅在一开始有所降低,在2013年已经回到了2000年的水平,而棉花产量却在全国范围内停滞了,在一些地区农民自杀率出现上升的趋势5。生物科技产业也推广杀虫剂的使用,农民为了避免作物歉收而增加了杀虫剂的使用量,但这样并没有带来增产,却更加剧生态破坏和种植失败的风险。生物科技产业利用农民的信息空白继续向农民售卖Bt作物和杀虫剂。杀虫剂使用的不断增加,加上Bt棉花种子的昂贵成本,农民被进一步推入经济困境中。
  在计算了每公顷雨养棉花的平均利润(售卖籽棉的收入减去种子、杀虫剂和其他生产开销的平均成本)之后,该研究指出农民面临着生产成本的急剧增加(见图3)。在种植杂交品种之前,成本非常低(每公斤0-9卢布,相当于0-0.81人民币),但渐渐地,高产的本地品种买不到了,农民开始买F1杂交种子,其中Bt品种每公斤售价2111卢布(相当于189.99人民币)。在研究所覆盖的四个邦里,籽棉的平均产量每公顷300-1200公斤不等,其中安德拉邦和卡纳塔克邦产量较低,4个邦几乎一半地区每公顷皮棉产量不到5000公斤。当每公顷平均产量从1320公斤下降到500公斤时,相应的生产成本就会从总收入的8%上升到21.1%,这一结果导致农民每日净收入不到2美元。对于那些每公顷产量只有300公斤的农民来说,生产成本则上升至总收入的42.2%,他们每天的净收入只有1美元。生产成本会随着产量减少指数倍上升。这些数据表明产量低且不稳定是造成农业风险的主要原因,而高价的Bt棉花种子和杀虫剂的持续使用则加剧了风险。
  

  图3 雨养棉花地区棉花产量、收入和成本
  3Bt棉花加剧经济困境,引起农民自杀

  重新审视2001-2010年间四个雨养棉花种植邦(安德拉邦、古吉拉特邦、卡纳塔克邦和马哈拉施特拉邦)每年的原始自杀数据,研究者发现54.9414万起自杀中有80607起是农民自杀,其中87%是男性,以30-44岁年龄段的人数居多。研究者使用线性回归分析评估了自杀与下列因素的关系,包括:每个州雨养棉花田所占的比例,平均农田大小,棉花种植区域大小,Bt棉花区域大小,Bt棉花种植比例,然后模拟天气因素影响下每公顷的平均产量。他们发现自杀数量随着农田规模的增大和产量提高而减少,但在Bt棉花种植区域的数字却反而增长了。正如研究者所指出的,“农田大小和产量是衡量贫困与风险的标准,而Bt种植区域自杀数量的增长则显示了Bt技术应用及农药的持续使用所带来的高成本。”
  4此前的研究尚未系统地考虑农业生态因素对产量的影响

  此前的多项研究声称Bt棉花能提高产量,本项研究对这一结论提出了挑战。Bt棉花并不是一个提高产量的技术,其发明是为了保护作物免受鳞翅类诸如红棉铃虫的灾害而减产。此前的研究并未考虑到的因素包括:在2003年至2011年期间,政府提供的肥料补贴增长了近五倍;灌溉和雨养棉花的数据被混合在一起计算平均值;耕作技术有所提高,比如种植密度增大。此外,从1975年至2007期间,全国的棉花产量一直呈现增长趋势。支持这些论断的研究都将2004年之后的产量增长归功于Bt棉花的种植,比如Gruère和Sengupta的研究6。然而,这项最新的研究表明,2004年只有8%的棉花是Bt棉花,而在2005年种植比例达到了46%,但是2004年之后的产量数据与引进Bt棉花之前的产量数据有着相同的增长趋势。
  此前针对1970年代绿色革命杀虫剂技术引发生态破坏的研究,常常被用作与Bt棉花进行比较的控制变量。这些关于生态破坏的研究往往局限于孤立的小块田地,而不是考虑更大的地域范围和历史框架。众所周知,这些研究常使用未经处理数据而得出偏见性结果,肥料和水等生产投入的数据都没有被控制、产业数据常常被用于预测不切实际的潜在增长[7-9]。对这些研究进行批判的学者已发现Bt棉花所号称的产量增长其实是由其它因素引起的,包括灌溉“布局不平衡分布”和“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10]。
  5改头换面的印度棉花殖民主义

  印度棉花的殖民化在绿色革命和巨头跨国公司引入转基因作物之前就早已存在。印度曾经是全球的纺织品中心,种植双倍染色体的本土”德西(Desi)”棉花长达五千年,一直无须使用化学品。在这期间,印度农民选种目的性强,寻求适应性强的品种。然而一直到英国对印度进行殖民之后,棉花种植才经历巨大的改变,因为英国把棉花作为推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材料。1790年新大陆的棉种被引进,此后20世纪70年代绿色革命,F1杂交品种需要杀虫剂和肥料的高投入。由于害虫的天敌遭受灭顶之灾,进而引起红棉铃虫的再度复苏,同时,新次生虫害的爆发以及杀虫剂耐药性的出现, 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雪上加霜的是,化学制品影响了人类和环境的健康[11-13]。结果,印度在90年代使用农药达到了顶峰,以有效成分计算高达75 000吨,其中的80%为杀虫剂,这些杀虫剂中的40-50%被用于棉花种植[14]。 由于有机磷农药和除虫菊酯的使用,先前的次生虫害如杂食性棉铃虫、棉粉虱等其它虫害,比红棉铃虫的破坏性更大。另外,杀虫剂的耐药性也成为一个问题,其中的例子是1980年代食叶害虫斜纹夜蛾(S. litura)的泛滥。
  而今,印度在跨国公司的图谋下种植Bt棉花,重蹈覆辙。事实证明,这条路让印度人民蒙受了彻底的灾难,却让跨国公司成功地掠取每一卢比的利润。研究作者总结了7种因素可能导致农民陷入经济困境继而自杀,其中5种是受生物科技产业所掌控的:
  (1) 受天气影响,作物自身产量低兼不稳定;
  (2) 2002年之前,杀虫剂使用量上升,增加了成本,并由于生态破坏而诱发虫害引起减产;
  (3) Bt 棉花种子、肥料、杀虫剂和生态破坏所带来成本上升,Bt棉花引入之后作物减产;
  (4) Bt品种适应性差,甚至可能无效,导致作物减产;
  (5) 农民为了购买新技术而不断增加高利贷借款;
  (6) 种植未达到最适宜的密度;
  (7) 未知的天气影响(比如干旱或2013年的大量降雨).
  6Bt棉花在布基纳法索种植失败,将逐步被禁绝
  棉花也是布基纳法索的主要作物。2006年,该国有逾六分之一的农户种植棉花,棉花种植成为该国从业人口最多的行业[15]; 30%的GDP来自于该产业,农村经济很大程度受制于每季棉花产量和市场价格。Bt棉花最初于2008年被引入,而今已占据了约73%的籽棉产量[16]。 然而,这一局面将被扭转,棉花的私人生产者决定叫停Bt棉花,在未来的3年内将产量的比例减少20%。Bt棉花因其纤维短和产量低等不良特征而不受欢迎。上述的这些问题,再加上种子的高昂成本—与印度棉农的经历相仿---Bt棉花被认为加速了印度农民的贫困,迫使一些农民出售他们的土地[17].
  7总结

  我们发表对印度棉花种植体系的全方位研究,对于了解为何印度农民无法维系个人和家庭的生计非常重要。替代的农业生产体系,诸如有机农业,已经被证实是高产的[18]. Bt棉花不但没有将农民从债务危机中解救出来,反而加剧了贫困,应当被其他生长季节短、本地品种和有机品种所取代。
  参考文献1. Ho MW. Farmer suicides and Bt cotton nightmare unfolding in India.Science in Society 45, 32-39, 2010.
  Ho MW. 农民自杀与Bt棉花种植的恶魔在印度显现。社会中的科学45,32-39, 2010.
  2. Gutierrez AP, Ponti L, Herren HR, Baumgärtner, J, Kenmore PE. Deconstructing Indian cotton: weather, yields, and suicides.Environmental Sciences Europe 2015, 27, 12. DOI 10.1186/s12302-015-0043-8
  Gutierrez AP, Ponti L, Herren HR, Baumgärtner, J, Kenmore PE. 印度棉花的被破坏因素:天气、产量与自杀。 欧洲环境科学 2015,27,12. DOI 10.1186/s12302-015-0043-8
  3. Kranthi KR. Bt Cotton: questions and answers. Mumbai, India: Indian Society for Cotton Improvement (ISCI); 2012.
  Kranthi KR. Bt 棉花: 质疑与回答。孟买,印度:印度棉花促进协会 (ISCI); 2012.
  4. Blaise D, Kranthi KR. Cry1Ac expression in transgenic Bt cotton hybrids is influenced by soil moisture and depth. Current Science 2011, 101, 783–6.
  Blaise D, Kranthi KR. 转基因棉花杂交品种受土壤湿度和深度的影响。当代科学 2011, 101, 783–6.
  5. Kranthi KR. Cotton production systems—need for a change in India. Cotton Statistics & News. 2014;38 (16 December 2014):4-7.http://caionline.in/newsletters/issue_38_161214.pdf. Accessed 10th July 2015.
  Kranthi KR. 棉花生产体系—印度急需转变。棉花统计与消息。2014;38 (16 December 2014):4-7.http://caionline.in/newsletters/issue_38_161214.pdf. Accessed 10th July 2015.
  6. Gruère G, Sengupta D. Bt cotton and farmer suicides in India: an evidence-based assessment.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2011, 47, 316–37.
  Gruère G, Sengupta D. 印度Bt 棉花与棉农自杀:一项实证评估。发展研究期刊, 2011, 47, 316–37.
  7. Qaim M. Bt cotton in India: field trial results and economic projections. World Dev. 2003;31(12):2115–27.
  Qaim M. 印度的Bt棉花:田间结果与经济计划。世界发展。 2003;31(12):2115–27.
  8. Bambawale OM, Singh A, Sharma OP, Bhosle BB, Lavekar RC, Dhandapani A, et al. Performance of Bt cotton (MECH-162) under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n farmers’ participatory field trial in Nanded district. Central India Current Science 2004, 86, 1628–33.
  Bambawale OM, Singh A, Sharma OP, Bhosle BB, Lavekar RC, Dhandapani A, et al. Performance of Nanded地区农民参与结合害虫管理的Bt 棉花表现。 中部印度当代科学, 2004, 86, 1628–33.
  9. Naik G, Qaim MAS, Subramanian A, Zilberman D. Bt cotton controversy: some paradoxes explained. Econ Polit Weekly. 2005, 40, 1514–7.
  Naik G, Qaim MAS, Subramanian A, Zilberman D. Bt 棉花的反面:有悖于常理的解释。每周经济联播2010, 10, 482–509.
  11. van den Bosch R. The pesticide conspirac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8.
  van den Bosch R. 杀虫剂的阴谋。伯克利:加州大学出版社,1978.
  12. Zadoks JC, Waibel H. From chemical pesticides to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history, economics, politics. Netherland Journal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00, 48, 125–49.
  Zadoks JC, Waibel H. 从化学杀虫剂到转基因作物—历史、经济、政治。农业科学杂志。2000, 48, 125–49.
  13. DeBach P, Rosen D. Biological control by natural enemies. 2nd ed.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DeBach P, Rosen D.天敌的生物控制(第二版),剑桥,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1991年。
  14. ICAC, International Cotton Advisory Committe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use of pesticides in cotton in India. Washington DC, USA: Report From the Expert Panel on Social,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Cotton Production (SEEP); 2010.
  ICAC, 国际棉花倡导协会。印度影响杀虫剂使用的因素。华盛顿,美国:由社会、环境、经济表现(SEEP),2010.
  15. Influence of the Fast Spread of Bt Cotton on Organic Cotton Production - Examples from India and Burkina Faso. ENSSER.org, accessed 13th July 2015 http://www.ensser.org/fileadmin/files/4.1-Klaiss-etal-paper.pdf
  Bt 棉花快速增长对有机棉花生产的影响 – 来自印度和布基那卡索的消息。ENSSER.org, accessed 13th July 2015 http://www.ensser.org/fileadmin/files/4.1-Klaiss-etal-paper.pdf
  16. Burkina Faso plans to decrease planting area of Bt cotton. New.agropages.com, accessed 13th July 2015http://news.agropages.com/News/NewsDetail---15132.htm
  布基那卡索计划减少Bt棉花种植面积。New.agropages.com, 获取于 13th July 2015http://news.agropages.com/News/NewsDetail---15132.htm
  17. Burkina Faso is a Trojan horse for GMOs in Africa. GMWatch. com, accessed 13th July 2015 http://www.gmwatch.org/latest-listing/502011/13342-burkina-faso-is-a-trojan-horse-for-gmos-in-africa
  布基那卡索是在非洲设置的转基因特洛伊木马. GMWatch. Com,获取于 13th July 2015 http://www.gmwatch.org/latest-listing/502011/13342-burkina-faso-is-a-trojan-horse-for-gmos-in-africa
  18. Blaise D. Cropping and forage systems/crop ecology/organic farming yield, boll distribution and fibre quality of hybrid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as influenced by organic and modern methods of cultivation. J Agronomy Crop Science 2006, 192, 248–56.
  Blaise D. 作物与掠夺系统/作物生态学/有机农业产量,圆荚分配和杂交棉纤维质量 (Gossypium hirsutum L.)被有机和现代培育方法的影响。农业作物经济, 2006, 192, 248–56.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