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领导人关于严厉惩治侵权者的讲话>>> http://www.zuoxuan.net/YS/YS/2.asp

左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蒋高明|第一次绿色革命反思之六:呼唤生态的真绿色 [复制链接]

1#
2016-06-12 11:11:55 来源:红歌会网 作者:蒋高明
顾名思义,绿色革命应当是生态的,是环境友好的。在这里还有必要特别强调生态学的好处么?按照中国科学家设计的思路,其出发点是提高产量并保护生态环境,在源头少制造病人。第一次绿色革命除了造成环境污染外,大部分粮食被原本不消耗粮食或消耗很少粮食的动物所利用,如将增加的粮食依然用来养猪、鸡、鸭、鹅、牛、羊、兔、鱼、鳖、蟹等等,本身就是对辛辛苦苦种植出来的粮食的最大浪费。可见,下一步要解决的不是粮食产量问题,而是肉和奶的来源问题。以生态学为特征的绿色革命,是在秸秆上做文章,是在培肥地力、恢复生态平衡上做文章,而不是在单纯在种子上做文章;是利用生态学的原理解决食物问题和环境问题,而不是用工业的思路制造环境污染(化肥、农药、地膜等);是用生物多样性中的物种增加人类的食物(如牛、羊肉和奶食品),而不是用其中的某些基因获得人类期望的食物(如单一的粮食);是将动物的习性恢复到齐自然属性,而不是用所谓的合成饲料消耗粮食。因此,以生态学为主导的第二次绿色革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革命。  这就是说,生态学的解决方案,不是将眼光直接盯在提高粮食产量上,而是将人们废弃的50%以上的光合产物(以秸秆为主),高效循环利用起来,通过植物生产(截获太阳能)、动物生产(收获肉奶等食品)、微生物生产(生产饲料和肥料)等,使单位土地面积升值,既增加了食物,又增加了肥料。有机肥增加后,将大量的中低产田改造,反过来可提高粮食产量,即实现循环农业。
  我国每年生产粮食6.2亿吨,1.86亿吨供给人消费,2.48亿吨作为饲料供给畜牧业(占粮食总产量40%),其中用于猪饲料近1.8亿吨,猪消耗的粮食已与人类消耗基本持平。可见当前粮食生产的压力是因为动物与人争粮造成的,而一些草食动物原本是不消耗粮食的。以生态学为主导的第二次绿色革命有哪些优点呢?分析认为有以下几点好处:
  第一,解决国家食物安全问题。我国年产秸秆6~7亿吨。如果充分利用起来如养牛养羊等反刍动物,则相当于得到1亿吨的活牛重,以54%的出肉率计算,等于5400万吨纯牛肉,或2.7亿吨粮食(1斤肉等于5斤粮的营养和热量),扣除育肥过程中消耗的1亿吨粮,净增加粮食1.7亿吨。试想,什么样的技术有如此强大的威力?生态学的解决方案还从猪、羊、鹅等动物嘴里夺出粮食来。当然,上述是理论计算值,在具体实践中,我们能够将50%的秸秆利用起来就是很不错的增产计划了。目前,全国80%的牛羊已经在农区养殖,充分说明秸秆畜牧业是有巨大潜力的。
  第二,制造有机肥,减少化肥等造成的环境污染。如果有效利用秸秆资源,那么牛羊这些流动的“化肥厂”所制造的有机肥量将十分巨大。初步计算,如将全国50%的秸秆利用起来,就可增加牛粪32.8~38.3亿吨(鲜重),折合2835~3310万吨硫酸胺,均为有机肥,大量使用对土壤不形成破坏,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产量也不会下降反而可能增加。根据我们在山东的前期实验,如果每亩施用3吨有机肥,即使减少一半的化肥用量,玉米产量也高于施常规化肥的产量。
  目前,由于拖拉机取代了畜力,农民不再饲养大牲口,有机肥来源少,造成化肥用量居高不下,农药、地膜的大量使用还导致了严重污染。新绿色革命利用生态系统的元素循环规律,将无机元素循环利用,培育地力,改善土壤水、肥、气、热条件,可大大减少化肥用量,减少农村面源污染。
  第三,避免了转基因食品带来的恐慌。尽管分子生物学家们反复强调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然而对于其长期影响,尤其他们没有底气自己带头吃,人们还是不信任该技术的安全性问题。发达国家对转基因粮食和传统粮食是严格区分的,我国也有法律规定转基因食物需要明确标识。利用生态学办法生产的食物则不存在这种风险,所有从事生态农业的人员不仅带头吃自己的产品,还会向亲朋好友介绍食用生态农产品。目前农民种地实现“双轨制”,留给自己吃的恰好是用生态的办法生产的。生态农产品欢迎标注,但转基因食品害怕标注,这就是两种食物的巨大差别。
  第四,转基因的绿色革命是使生物技术公司受益,生态的绿色革命则使广大农民受益。转基因技术为高新、复杂技术,农民不可能掌握,一旦进入推广阶段,农民必须每年购买转基因的种子,这样就会受到生物技术公司或种子公司的“剥削”。与此相反,生态学的绿色革命所需要的原料是农民自己的,所获得的额外收入大都进入自己的腰包。即使利用秸秆转化饲料的新技术,也多为常规技术,经简单培训后农民就能掌握,不用担心种植成本加大。
  第五,生态学主导的第二次绿色革命在源头生产健康食物。由于少用化肥,少用或不用农药,食物生产系统增加了优质劳动力,加上现代科学技术应用,生态农业可在源头生产健康食物,减少医院病人,促进城乡和谐。在国外,生态农业又称自然农业、有机农业和生物农业等,其生产的食品称生态食品、健康食品、自然食品、有机食品等。尽管各国对生态产品的叫法不同,但宗旨和目的是一致的,这就是:在健康的土地上,用健康的生产方式生产健康的食品,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城市富裕人群对于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对粮食生产的要求是:一点化肥不施,一滴农药不洒,一粒除草剂不用,坚决不能有转基因。这样的食品是有市场竞争力的。
  第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农田生态系统碳逆转。目前的农业模式是排放温室气体的,高达44%-57%的全球温室气体来自所谓的现代农业。我们的研究发现,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可显著减少温带农田温室气体排放量,其固碳潜力达8.8吨CO2/公顷/年。与此同时, 施用有机肥还增加了土壤肥力,进而提高了小麦和玉米产量。有机肥全部替代化肥后, 农田变为典型的碳库;而全部施用化肥,农田则为典型碳源,释放速率为2.7吨CO2当量/公顷/年。如果该模式推广出去,我国18亿亩农田的固碳潜在高达301亿吨碳。这说明发展生态农业,对于温室减排潜力是巨大的。
  第七,城市消费带动环境保护。生态农业得到广大消费者、政府和经营企业的一致认可。例如,在德国,现在顾客购买生态牛肉要比购买常规方法生产的牛肉至少贵30%,但消费者认为,由于生产生态牛肉需要付出较多的人力和财力,因此,付这个价格值得。近年来,德国普通牛肉销售量下降了50%,但生态牛肉销售量增加了30%。生态农产品可以解除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心,这是生态农业发展的最大市场动力。西欧是全球最大的生态农产品消费市场,其消费额在未来几年里将会保持连年增长。由于生态农业是环境友好型的,市民消费实际上是在满足自身健康的同时,帮助国家治理环境污染,促进温室气体减排。
  第八,农民受益后主动消费工业品,促进经济发展。目前搞的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房地产下乡,非常热闹,然而,农民兜里没有钱还是拉动不了经济,政府补贴也没有用。中国人口基数庞大,农民占据了半壁江山,生态农业是在现有土地规模不变的前提下实现农民增收,一亩收入是原来的3-5倍,等于土地在生态修复的前提下扩大了面积。由于效益高,农民愿意投入劳动,农民收入高了,也会发过来购买城市工业品。如与我们合作发展“六不用”(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人工合成激素、转基因)农业模式富裕的农民,第一时间就购买了12万元的小轿车,与我们长期合作生态草业的牧民富裕后,不仅购买了2辆小轿车(包括1辆商务轿车),还在城里购买了2套住房。可见农牧民有了钱,国家的经济才会活跃起来。
  生态农业已经引起了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在欧洲,《欧洲共同农业法》有专门条款鼓励欧盟范围内的生态农业的发展。欧盟各国也大都制定了鼓励生态农业发展的专门政策。例如,奥地利于1995年即实施了支持生态农业发展的特别项目,国家提供专门资金鼓励和帮助农场主向生态农业转变。法国于 1997年制定并实施了“有机农业发展中期计划”。德国农业部长建议欧盟在10年内使生态农业产值占整个农业生产的20%。在经营企业方面,美国有机农业商业联合会主席凯瑟琳•迪马特奥说:“有机农产品已不再限于健康食品店,现在它们正不断涌进大型连锁超市。”生态食品已不再只是一种时髦。正如有专家指出的那样,生态农业有朝一日将会成为世界农业的主流和发展方向。
  为什么说以生态学为主的农业具有中国特色呢?这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中国农民占总人口75%以上,美国农民仅占其人口的1.8%,劳动力昂贵且严重不足,只好借助机械和转基因技术。其实该国发展的是一种“懒人农业”。另外,中国62%的耕地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旱、瘠薄、洪涝、盐碱等各种因素制约,要改造这些中低产田,必须借助有机肥,而无机肥和转基因只能使土地越种越“瘦”。
  当然,生态农业也有其缺点,即利用的劳动力多,动植物的生长周期长,但前者可通过农产品加工延长产业链,带动农民就业;后者,可通过逐步实施,将动植物产量稳定一定规模后可实现源源不断地供应,且从源头避免了食物浪费。
  我们不难认为,第一次绿色革命起源于印度,以美国规模化农业为最盛时期,结束于转基因农业。真正的绿色革命,即以生态学为指导的第二次绿色革命发端与中国,最终引领人类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农业道路,这与执政党提倡的生态文明建设是高度吻合的。第二次绿色革命是由城市中觉醒的市民发起的。他们拒绝被喂养,拒绝食物生产“双轨制”,拒绝现代农业中的有害要素,从保护自身健康,乃至生态环境健康角度出发,通过理性的消费引领农业理性回归;农二代,大学生二代因效益提高,主动回到农村;通过科学设计与生态农业连锁产业,将农村建设成为比城市生态环境还要优美的健康的食物生产之地、宜居之地、长寿之地与科学养老基地,盘活社会资源,实现真正的城乡和谐互动,变互害模式为互利模式。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75-982261.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蒋高明博客
分享 转发
TOP
2#

http://www.szhgh.com/e/search/result/?searchid=45422
1.蒋高明|第一次绿色革命反思之六:呼唤生态的真绿色2016-06-12 所属栏目:学者观点  顾名思义,绿色革命应当是生态的,是环境友好的。在这里还有必要特别强调生态学的好处么?按照中国科学家设计的思路,其出发点是提高产量并保护生态环境,在源头少制造病人。第一次绿色革命除了造成
2.蒋高明|事实教育了农民:大蒜覆盖地膜或能叫停2016-06-07 所属栏目:农民关注
  最近,弘毅生态农场的有机大蒜收获了,虽然没有达到普通大蒜产量,但在严格“六不用”前提下收获,产量也表现不俗。  为了试验“六不用”(不用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人
3.蒋高明|第一次绿色革命反思之四:社会与政治问题2016-06-06 所属栏目:学者观点
  第一次绿色革命成果的成功推广,需要大量石化物质生产与供应。离开了杂交种、农药、化肥、除草剂、大型机器设备等,第一次绿色革命就无法显示其优势,而在一线从事生产的农民是没有能力生产那些物
4.蒋高明|第一次绿色革命反思之五:雪上加霜转基因2016-06-05 所属栏目:学者观点
  第一次绿色革命在哪些方面过头了呢?那就是在粮食产量提高的同时,环境受到了极大危害,人类健康问题越来越多。今后几十年间,世界人口将从60亿增至90亿,这样,第一次绿色革命的成果,就难以继续满足庞
5.蒋高明|第一次绿色革命反思之三:环境与健康问题2016-06-03 所属栏目:学者观点
  第一次绿色革命虽然解决了粮食增产问题,但也带来了其他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环境问题、社会问题以及政治问题等。农业是一个及其复杂的产业,需要人付出一定的劳动,农产品不同于工业产品,受气候、土壤
6.蒋高明|第一次绿色革命反思之一:绿色革命缘起2016-05-31 所属栏目:学者观点
  自从人类从类人猿中分离开来,进化动力促进了人类向更文明的目标前进。然而,生存依然是第一要务,解决吃饭问题就是最大的政治。其实这个问题在奴隶社会以及整个封建社会,都是没有很好地解决的,原始
7.蒋高明|第一次绿色革命反思之二:所解决的问题2016-05-30 所属栏目:学者观点
  既然叫绿色革命,那么农业所发生的变化还是很值得大书特书的,这就是人类实实在在地增加了粮食供应,减少了饥饿发生。消除饥饿,是人类奋斗的共同目标。其中,第一次绿色革命过程中,人类针对品种改良所
8.蒋高明|北京农村经济: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016-05-28 所属栏目:学者观点
  当前,我国“三农”问题出现的新动向,制约着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是两级分化严重,我国还有7017万现行标准线以下的贫困人口在农村。二是农民增产不增收,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但价格低迷,部分省
9.蒋高明|回绕冰清网友:有机农业亩产吨粮还满足不了你的大前提吗2016-05-03 所属栏目:学者观点
  昨天,接到一位老师转过来来的短信,希望我回应一下:  //@饶冰青 弘毅农场自己官网说玉米小麦周年产量1028公斤/亩,玉米亩产量高的就有一千公斤了,你吹捧的弘毅农场加起来才1028公斤,你还真敢吹。
10.蒋高明|中医将亡于药?令人担忧的中药材转基因2016-03-22 所属栏目:中医
由于严重违背生态学规律,中药材面临着来自资本市场的疯狂入侵,中药材向着远离道地性和有效成分方面越走越远了,其中乱象丛生的中医材转基因不得不令人这一新技术应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1.蒋高明|明说新语:从人生病到社会生病2016-03-03 所属栏目:学者观点
  当一个国家的医生最挣钱,说明这个国家的病人太多了;  当一个国家的律师成了最挣钱的职业,这说明这个国家的社会病了;  当一个国家监狱不断扩张,那一定是法律出了问题;  当一个国家的人越
12.蒋高明|为《寂静的春天》中译本而序:让春天不再寂静2015-11-19 所属栏目:学者观点
  最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卡尔逊《寂静的春天》中译本,编辑部特邀我做序。该书已正式出版,特将所做的序言部分在这里转发。《寂静的春天》是环保历史上的杰作,希望卡尔逊的呐喊没有过时,让我们一起
13.蒋高明|净化食物链:向食物中的有害成分宣战2015-03-22 所属栏目:学者观点
  本文发表在环保部《绿叶》杂志,2015,1-2期(总198期):46-51  当前,我们面临的最大生存问题就是净化食物链了。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将直接影响中华民族的生态系统健康和身体健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