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古今话飞碟

日常生活中常常听见“飞碟”这个词,它是现代世界的一个迷,到底有没有飞碟,是真是幻费猜详,但迷团的揭开是需要时间的……

 飞碟:现代世界的一个谜

  飞碟是现代世界的一个谜。许多人声称,他们曾见到过飞碟,飞碟出现在许多国家。在欧洲、亚洲、美洲和非洲,都有发现飞碟的报道。在地球和月球,在大海和天空,在美国、英国,在世界的许多地方,都有关于飞碟的报道。
  美国总统也曾看见过飞碟的光临。1969年,担任佐治亚州州长的卡特有一天晚上看到天空中有一个巨大的、光亮的物体,它“飞近,离去,又飞近,然后又离去,最后它消失了”。
  美国宇航员在月球上也发现了飞碟的形踪。1969年7月16日,美国3名宇航员乘阿波罗飞船11号开始了离开地球飞向月球的飞行。7月 18日,飞船进入月球轨道,飞船上的3个飞行员阿姆斯特朗、柯林斯和奥尔德林全都看到了编队飞行的飞碟。7月 19日,飞碟又一次临近,宇航员拍下了飞碟的照片。1973年9月20日,美国宇航员加里奥特在太空实验室中发现了地球大气层中有一个红色的不明飞行物,另一位宇航员洛马斯也看到了。洛马斯的证言说:“最初是在加里奥特的居室窗外看见一个红色的星点,当这个红色的不明发光体出现在遥远的地球边缘时,我们观察了10分钟,并拍摄了照片。这个不明飞行物以10秒钟的间隔变化着亮度,并慢慢地旋转着。”
  关于飞碟的目击的报道成千上万。世界上组织了许多个飞碟协会,从事飞碟的观察和研究。但是,目前距离揭开飞碟的谜底还很遥远, 是真是幻费猜详
  中国有一个飞碟研究会,出版一本飞碟杂志。经常有报道说,飞碟在某地上空出现,有许多目击者声称见到过飞碟。飞碟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似乎的确出现过。在云贵边境,在西藏的高寒山区,在华北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在巨浪滔滔的东海之滨,在茫茫戈壁滩上……总之,飞碟似乎在全国各地自由来往,频繁出没。
  在中国古代浩瀚的文献中,也曾有过许多不明飞行物的记载。这些飞行物光亮四射,来去神速。从记载看,很像是现在所说的飞碟。这些记载,为我们认识飞碟提供了一个历史的画面。中国最早记载飞碟的是《晋阳秋》这本古书。书中写道:“有星赤而芒角,自东北西南投于亮营。三投,再还。往大,还小。俄而亮卒。”这段话在《三国志》裴松之的注中。在郑樵著的《通志略》中,在马端临著的《文献通考》中,都有类似的记载。书中说的是公元234年秋天的事,地点在西北五丈原地区。夜晚天空中出现一颗发射红光、来去自由的星,它三来三往,从东北到西南,以后便消失了。它不像是星,如果是星,它不可能三往三还,也不可能“往大,还小”。它能自由飞行,很像现在人们所说的飞碟。
  中国古代文献中,有过不明飞行物似乎发生故障而摇摇欲坠的记载。在《竹溪县志》中就记载过飞行物坠地的事。那是同治元年,即公元1862年农历8月19日夜,这一夜“东北有星火如月,色似炉铁,人不能仰视,初出声则凄凄然,光芒闪烁。顷之,向北一泻数丈,欲坠复止,止则动摇,直至半空,忽然银瓶乍破,顷出万斜明珠,缤纷满天,五色俱备,离地万丈余没,没后犹觉余霞散彩,屋瓦皆明”。这个飞行物温度极高,极为光亮,使人不能仰视,后来“银瓶乍破,顷出万谢明珠”,似乎是爆炸了。
  历史上,不仅有不明飞行物发生故障的记载,还有与人发生纠葛的故事。多数飞行物飞来飞去,独往独来,既不犯人,也不避人。而有的记载则说它与人发生某种误会,并对人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湖北《松滋县志》记载了清代光绪六年,即公元1880年,一个姓覃的汉子的一次奇遇:“西岩嘴覃某,田家子也。光绪六年五月初八日,晨起,信步往屋后山林,见丛林间有一物,光彩异常,五色鲜艳,即往扑之。忽觉身自飘举,若在云端,耳边飒飒有声,精神懵昧,身体不能自由,忽然自高坠下,乃一峻岭也。覃某如梦方醒,惊骇非常,移时来一樵者,询之,答曰:“余湖北松滋人也。”樵者咤日,‘子胡为乎来哉,此贵州境地,去尔处千余里矣。’指其途径下山。覃丐而归,抵家已逾十八日矣。究不知所为何物吁。异矣。”
  这个物体有光彩,能使覃某飞入云端,速度极快。覃某飞行时,飒飒有声。覃某因为扑这个物体,似乎遭到了不明飞行物的报复。如果是出于报复,那就是有意识的。
  这些记载是真是假?现在难以辨别。但是,它们告诉我们一个信息,即中国古代也有过类似飞碟的记载。

科学家笔下的飞碟

如果说,这类记载还有点中国古代小说家的神秘主义笔调,那么,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笔下的飞碟则应该有较大的可信性。他的《梦溪笔谈》是中国古代的科学巨著。而沈括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嘉祐中扬州有一蚌甚大,天晦多见,初见于天长县陂泽中,后转入鎞社湖,又后在新开湖中,凡十余年,居民行人常见之。余友人书斋在湖上。一夜忽见其蚌甚近,初微开其房,光自吻中出,如横一金钱。俄顷忽张亮,其大如半席,壳中光如银,珠大如拳,灿然不可正视,十余里间林木皆有影,如初日所照,远处但见无赤如野火,修然远去,其行如飞,浮于波中,沓沓如日。古有明月之珠,此珠色不类月,荧荧有芒焰,殆类日光。崔伯勛曾为明珠赋,伯勛高邮人,盖常见之,近岁不复出,不知所往。樊良镇正当珠往来处,行人至此,往往维船数宵以待见,名其亭为还珠。
  沈括所记载的是误传吗?如果不是误传,那么,这个能够飞行的发光物又是什么呢?

文人笔下的飞碟  

 飞碟也与文人打过交道。
  宋朝大诗人苏斌在镇江金山寺也曾见到过不明飞行物。这一天,他游金山寺,寺僧仰慕他的诗名,盛情款待,当晚留宿寺中。这一夜的二更天,东坡尚未入睡,只见一个光亮的物体在江心降落,并发出光焰。他用诗记录了这个奇观:“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天栖鸟惊。怅然归卧心莫让,非鬼非人竟何物?”写完了诗,作者又加了个注:“是夜所见如此。”说明这不是梦中所见,更不是虚构,而是实见。苏东坡所见的能飞行的光亮物体似乎很少有误传的可能,那它是什么?是飞碟吗?苏东坡发出“非人非鬼竟何物”的疑问是非常自然的。就是今天的人们,还不能很自信地回答他的问题。
  飞碟在画家的笔下,也留下了足迹。1892年,即离开现在大约100年,南京城里的市民们曾蜂拥在朱雀桥边,仰头观看空中的飞行物。画家吴友如目睹了这个情景,并画下了当地群众仰头观看天空中出现奇怪天象的情景:万众拥挤,有的仰望空中,有的互相谈论,有的发着惊叹。天上有一个圆球,闪闪发光。这个圆球,不是太阳,因为是在晚间;也不是月亮,因为月竟不会飞行。画家在图上题记:“九月十八日晚间八点钟,时金陵地南隅忽见火球一团,自西向东,形如巨卵,色红而无光,飘荡半空,其行甚缓。…··约一炊许,渐远渐灭。”
  从记载看,这个飞行物的速度不快,温度也不高,因此,人们能够“举头仰视,甚觉分明”。它停留的时间也比较长,约有一顿饭功夫。

历史记载的透视

 如何看待历史上的这些记载呢?
  有些关于不明飞行物的记载可能是历史的误传。《晋阳秋》中关于诸葛亮去世时有飞行物在天空徘徊的故事,可能是不甚确切的。这记载可能是辗转传闻的故事,只是一些道听途说的奇闻选事,经过人们的夸张编造。《晋阳秋》、《三国志注》、《随志略》、《牧献通考》几种书中的记载很相似,很可能是互相引用,可能出自同一个原始的出处,原始的记载又可能来自传闻。
  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一些记载的真实性,就是说,不能认为古代的记载都是假的,根本没有不明飞行物的活动。沈括的记载,就有可信之处。沈括是著名科学家,取得过很高的科学成就。他制定了历法,发现了共振、聚焦现象,发现了磁偏角,提出了海陆变迁的思想。对这位科学家提供情况的是他的一位好友,好友就在“蚌”所在的湖边,当不像是杜撰。
  画家吴友如关于飞行物有文有画,它相当于当年的一幅摄影作品、一部纪录片。显然画家目睹了这个空中奇观,才有文有画。画上人物形态逼真,记载也准确生动。它不可能来自传闻,不可能出于虚构,应该是比较可信的。
  这些飞行物似乎并不相同,它们不是同一类飞行物。有的能出没水中;有的能在高空盘旋往复;有的速度很快,疾如星火;有的刚缓缓而行;有的发着红光,有的则发白光,各有不同的特点。但是,它们都能发光.都能一匕行,都是来去自由。 飞碟究竟是什么?
  飞碟究竟有没有,它究竟是什么?连现代人也还是若明若暗,不甚了了。它可能是一些连现代人也还不清楚的自然现象,也可能只是人们的一种错觉,有的甚至可能是幻觉。它可能是物理现象,可能是生物现象,也可能是人造飞行器。
  但是,我们仍然不能排除确实有不明飞行物的可能性,它有可能是一种未知的物理的、生物的、宇宙的新现象。因为人类已知的东西比起未知的东西来,只是沧海一粟。
  如例看待飞碟现象,美国人的心态是比较健康的。 1973年,美国作过一次飞碟问题的民意调查,51%的人认为不明飞行物是存在的。1978年,相信者达到57%。美国天文学会中的53%的会员认为,不明飞行物的研究有科学价值。在调查356名对象后,有62人报告亲眼看到过飞碟。他们对飞碟保持着探索的动机,但是,先不固执地肯定它是什么。一个谜团的解开,是需要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