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2000-12-08)
我国科学家今天在此间宣布,他们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会爬树的恐龙化石,这一发现不仅进一步拉近了鸟类和恐龙的距离,而且第一次为鸟类飞行树栖说提供了化石证据,也为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鸟类飞行起源问题提供了重要信息。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徐星、周忠和、汪(悠去心上加竹字头)林的研究成果发表在12月7日出版的权威刊物《自然》上。
尽管恐龙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种庞然大物,但科学家们在多年的研究中陆续发现了许多小型恐龙。然而迄今为止,所有已知恐龙的成年个体都大于世界上最原始的鸟类——始祖鸟。而徐星等人去年底在辽西地区发现的这种被命名为小盗龙的恐龙化石,全长不过40厘米,是世界上已知个体最小的成年恐龙。
“小盗龙保存了约70%的部位,包括头部、后肢、腰带、尾巴等。这种恐龙和《侏罗纪公园》中的迅猛龙是近亲,它生活在距今1.1到1.2亿年前。”科学家说。
从解剖学和形态学角度进行研究后,科学家惊奇地发现,小盗龙不仅和其他小型兽脚类恐龙一样善于奔跑,而且具备了爬树的本领,可能具有树栖的特性。
长期以来,鸟类飞行起源问题存在着地栖说和树栖说两种假说。然而树栖说一直缺乏化石证据的支持。徐星博士说,小盗龙的后足具有明显的树栖特征,它的发现表明小型兽脚类恐龙的生活习性远比过去我们知道的要复杂,一些传统的兽脚类恐龙生态复原图需要修订。
据悉,过去几年中,我国科学家从辽西地区陆续发现了一些带“羽毛”的恐龙,为鸟类起源于恐龙说提供了有力证据。作为迄今形态上最接近鸟类的恐龙,小盗龙化石的发现,进一步拉近了鸟类和恐龙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