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2月7日10:6:1 华声月报
通常人们印象中的恐龙总是庞然大物,但今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已初步确定,一个处在古生物科学家争论的焦点问题将在辽宁朝阳得到解答--新近在朝阳地区发现的被命名的小盗龙化石,使鸟类飞行起源树栖说和争论有了新的说法。
於一条不相称的尾巴使轰动世界的“古盗鸟”成为科学丑闻,如今这条尾巴重新回到恐龙身上,成为一种会爬树的小盗龙。中国古脊椎动物和人类研究所的徐星、周忠和、汪筱林等几位博士已在去年底在世界上最权威的英国《自然》杂志上宣布了他们的发现。
近年来,科学家在辽宁朝阳发现了一些小型兽脚类恐龙,如中华龙鸟、原始祖鸟、尾羽龙、北票龙、中华鸟龙,而小盗龙只有四十厘米长,是世界上已知个体最小的恐龙。这种恐龙生活在距今一点二到一点一亿年的早白垩地质的时期。
鸟类是怎样飞上蓝天的,长期以来存在着树栖假说和地栖假说的争论。一说生活在树上的爬行动物在树上跳来跳去或向地面滑翔时形成飞翔能力;一说生活在地上的爬行动物在捕食奔跑过程中拍打前肢形成了飞翔能力。徐星等对小盗龙的后足结构进行研究分析认为,它会爬树,可能有树栖的特性,从而为树栖说找到实证。科学家们认为,小盗龙在形态上最接近鸟类,从而拉近了恐龙和鸟的距离,为鸟类起源於小型兽脚类恐龙说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