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坑”探险纪实:发现奇特动物脚印

  北京时间4月11日消息:在广西百色乐业县进行的探险世界最大的“天坑”活动中又有新进展,探险的科学家在溶洞中又发现了奇特的动物脚印。

  据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报道,为加快广西乐业县大石围天坑群的科探险进度,科考队决定兵分两路展开考察。一路以洞穴探险专家为主,考察乐业天坑群中最大的大石围天坑底部,另一路由动植物学家带队,对天坑群附近纵横跤错的地下容洞进行考察,大石围天

坑是世界上最大的处于发育期的天坑,这个天坑的山体表面松散不时有石块泵落到坑底,这加大了探险队下到天空底部的危险性。

  另外天坑犹如巨大的竖井,里面形成了许多上下三层的气旋,因此科考队下到坑底的难度很大,目前还没有人成功的下到过底部,但是天空下面生长着茂密的原始森林,有神秘的溶洞和悠长的暗河,这些都强烈着吸引着科考队员下去探险。此外,乐业天坑群周围还分布着众多的地下溶洞,为了搞清这里的地质古生物等资源,科考队也将展开全面考察。

  专家指出,两路探险的危险性都很大,但是大石围的探险难度更大一些,队员们能否成功的下到天坑底部是这次考察的关键,尤其下降时队员既要身体悬空,又要警惕上空坠石,再往下又是密不见底的原始森林,估计最快也要半天的时间才能到达天坑底部。

  雄家洞位于大石围天坑的东南部,它的特点是一个洞川过了三座山峰,全长6公里,与熊家洞相通的天坑被称为穿洞直围,科考队进入熊家西洞不久就来到了一个……高度近50米,专家指出,这些石块都是近期坍塌下来的,而且崩塌随时可能发生,这一溶洞正在不断发育,很快就会形成一个新的天坑,像大石围天空一样。专家认为,这一溶洞的结构,为研究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和天坑的早期发育提供了最为生动的依据,科考队深入到地下溶洞一公里时,所有的队员都感到很疲惫,但是随之而来的一些发现又使大家兴奋不已。

  张春光(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教授)说:“我们发现三种无脊椎动物第一种属于昆虫类,蟋蟀这一类的另外两种是多足纲的,这些很可能是新的物种。”

  在溶洞中随即又发现了奇特的动物脚印,经过专家的仔细辨认后认为,这很有可能是一种猫科动物的脚印,但是洞穴中几乎不可能为这么大型的动物提供足够的食物,因此这种动物为什么能够来到如此之深的洞穴,这还是个迷。另外在这次考察中专家还对洞中的水质和二氧化碳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洞中的水质和空气质量远远超过洞外的。

  据专家介绍,“天坑”是一种喀斯特地形独有的地质景观——喀斯特溶洞,是一种世界罕见的地质奇观,形成于6500万年前,形如一个巨大的漏斗,具有极高的旅游探险价值和观光价值,在我国首次发现于重庆奉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