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夫妇相濡以沫的过了四十年,他们两人只有一双手,一双脚。女的叫杨杏英,今年75岁;男的叫陈正孟,是特等残疾军人,今年87岁。
他们一起生活了四十年,居住在浙东海滨三门县海游镇。
他们的结合没有很多的浪漫史。当年,是"组织"的"介绍"使他们走到了一起。
但他们的爱情不逊色于任何人,相濡以沫的四是在生活中,每一个共同度过的日子就是证明。
陈正孟老人出生于三门县花桥镇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1942年参军。尽管她今年87岁,但对他引以为豪的战斗经历,老人依然记得十分的请楚,如数家珍般地向我们一一历数。 老人是1942年参的军,参加过抗日战争,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等等。当年他从江西打到湖北,在打到山东,河南,安徽,江苏,上海。他1946年入党。1950年冬季,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二十六军奔赴朝鲜。
就在进入朝鲜一个多月的一天,老人在一场 战斗中被美军的坦克打断双腿。老人说,他当时 也不知道昏迷了多久,当他醒来时,身边已空无 一人,他就用双手在几尺深的雪地里爬行了半 天,后来是一位朝鲜妇女发现了他,用担架把他 送到了战地医院,而他的双手也因在雪地里被冻 死而截肢。老人至今依然记得,当时他所在的战 地医院,截下来的断肢残腿堆得如同一座小山。
杨杏英则告记者,她与陈正孟的结合则是 在十年之后。
杨杏英是萧山西兴人。1960年时,陈正孟等 一批残疾军人就生活在离她家数十里之遥的诸 暨荣军疗养院。她说:老陈失去双腿双手后,依然 斗志不减,有些残疾军人思想一时想不通,老陈 就教育他们:“人残疾了,但革命者的思想不能残 疾。在认识她之前,老陈还被评为全国烈军属社 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
当时,疗养院考虑要让老陈这些残疾军人也 成个家,于是在疗养院门口开小店的一位大娘向 疗养院的刘院长推荐了杨杏英。
尽管已经过去了四十年,但杨杏英至今依然 记得她第一次与陈正孟见面时的情景。她说,当 时刘院长赶到萧山西兴,向她介绍了老陈,出于 对英雄的崇拜和对“组织的信任,她当即与刘院 长一起赶到诸暨。那一天,院里正在开模范大会,老陈坐在主席台上介绍自己的先进事迹,杨杏英就坐 在台下静静地听。会后,杨杏英又看到老陈和他的 一群战友们一起打牌,尽管老陈没有双手双腿,但 他的“上肢”依然很熟练地洗牌、发牌。
杨杏英说,那个年代的人,思想都很单纯,当时 见了陈正孟,她满脑子都是对英雄的崇拜,当场就 答应了刘院长。
196O年的国庆节、陈正孟和杨杏英就在疗养院 里结婚了。结婚时,没有办—桌酒席,也没有做一件 家具.连床都是向疗养院借的、杨杏英老人回忆.当年和她一样,由“组织”介绍而与残疾 军人结婚的共有十多位姐妹她和这些姐妹们一起在疗养院里组成 了一个织布车间,平日里就织布、织 麻袋,用以补贴家用。老陈也在那时 学会了织麻袋,帮她一起干活。
说话间,杨杏英老人掏出一张D当年她与这些姐妹的合影。她说:,这 么多年了,这些当年的好姐妹现在 也不知在何方,也已记不起她们的名字了,只记得有的来自仙居,有的来自金华、临海、温州。她希望报社 能登一下这张照片,以找到当年的 姐妹们,一起谈谈四十年走过的日 子。
1965年,陈正盂与所有的残疾 军人一样,依照国家有关政策,回到 自己的老家三门县生活。
四十年的历程.与~个失去双手双脚的人一 起生活,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更何况对于杨杏 英来说,在她与老陈结婚一年后开始,他们又陆 续有了三个女儿。但尽管经历了四十年的艰难, 杨杏英老人却不愿多谈她的艰难。在记者与她的 交谈中,始终听到的是她的笑声和她对老陈亲呢 的称呼“老头子”。
在杨杏英和陈正孟一起生活的岁月里,老陈 每天的大小便都要由老杨来料理、每一次老杨都 把老陈洗得干干净净。四十年的岁月,这是怎样 的一种付出!
四十年来的每一个夏天,老杨都天天给老陈 洗澡;每一个冬天,老杨都至少 一个月给老陈洗一次澡。家里条 件不好、没有热水器,在每年的冬天,老杨就挑一个有太阳的日 子,在院子里围上塑料布,生上 煤炉,把老陈洗得干干净净。
四十年来的每一个夜晚,老 杨都要给老陈翻几次身;四十年 来的每一天,老杨都要给老陈买 菜、烧菜、做饭。老陈是个节俭的人,他虽然失去 了手脚,却总不忘打听菜的行情,有时老杨买了好 菜给老陈补补身子,老陈就忍不住要“骂”老杨, 毕竟家里所有的开支都仅靠民政局发的一点钱,但 老杨边挨着骂,边自己吃着青菜淡饭,一声不吭。
老陈是个孝子,每年的清明都要回乡下的老家 给双亲上坟。每一年,都是老杨背着他上车、爬山; 老陈喜欢到户外活动,每隔几天,老杨就将他抱出 家门,推着轮椅陪他散步,陪他晒太阳。四十年的 岁月,老陈没有得过一次褥疮.但老杨却患了腰肌 劳损。
陈正孟很自豪地让老杨从他的床单底下翻出一 个布包,一层层地打开,里面是十几枚军功章,有特等模范、解放奖章、渡江胜利纪念。淮海战役纪念 …当记者给他们拍照片时,老陈执意要老杨把军 功章一枚枚地别在他衣服上,他说:老杨和这些军功 章是他生命的全部。而老杨则告诉记者:这么多年 了,她还没有和老陈一起拍过一张合影照,年轻时度过 的岁月,没有给两个人的生活留下点纪念。
老陈还告诉记者,现在他老了。一只眼睛得了白 内障,已经失明,耳朵聋了、牙齿没了,就更觉得离不开杨杏英。现在,杨杏英经常给他买一些蹄髈炖起 来,让他喝汤。他说,他能活到87岁,完全是靠杨杏英。
听着陈正孟的这些话,杨杏英显得很开心。她 说:现在的老陈,在这个世上多活一天就是一天, 就像是一个来世上做客的客人,说不定什么时候说 走就走了,还有什么理由不对他更好一点?只是自己 的年纪也大了,有很多的事情虽然想到,但做起来 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说话时,杨杏英剥好了一只桔子,将桔瓣轻经 地塞到老陈的口中,嘱咐他嚼一嚼,再把渣吐掉。 就像对待一个孩子。
这时,初春午后的一缕阳光,很灿烂地照在这 对老人的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