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北京30多万志愿者的节日

我骄傲 我是志愿者

北京青年志愿者行动走过八年

从12月5日,第56届联大将召开特别全体会议,专门讨论政府如何支持志愿服务发展。1997年,第52届联大把2001年确定为“国际志愿者年”。1985年联大把每年的12月5日确定为“国际志愿者日”。1993年12月5日,北京团市委召开纪念“国际志愿者日”大会,正式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省级志愿者协会——北京志愿者协会。   

8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青年志愿者行动以倡导互助互爱的社会风气、完善社会保障服务、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青年健康成长为宗旨,动员组织全市各级团组织、志愿者组织和广大青年志愿者宣传志愿精神,开展志愿服务,为首都“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目前,北京已经基本形成了市级志愿者协会、区县局级志愿者组织、基层志愿者服务队三级志愿服务体系,相继建立了志愿者科普顾问团、3·15权益保护、禁毒宣传、法律援助志愿者服务队以及大学生环保志愿者协会等7支专业性志愿服务队伍,形成了以大中学生、国有企业职工、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医务工作者为主体的总数超过30万人的志愿者队伍。

大型活动志愿服务   

4万彩虹志愿者受到海内外的广泛赞誉  

为大运会服务的彩虹志愿者们的故事不胜枚举。在海淀乒乓球馆服务的中国人民大学的14名场地志愿者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工作时间长,在决赛期间他们每天夜里都将近零点才能下班,第二天早上七点又要到岗;在大运村洗衣房工作的志愿者不仅精心制作外文洗衣介绍说明,还用对联、红灯笼、中国结装饰洗衣房,让来洗衣服的各国朋友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   

在今年的大运会志愿服务活动中,4万名彩虹志愿者提供了接待服务、场馆服务、交通服务、导游服务、翻译服务、治安协助、陪同服务等七种类型的服务。北京市副市长、大运会组委会秘书长刘敬民对彩虹志愿者给予了高度评价:“如果没有彩虹志愿者的奉献和努力,就不会有一届历史上最成功的大运会。”   

自1990年以来,北京青年志愿者先后为1990年第11届亚运会、1993年第七届全运会、1994年第3届远南残疾人运动会、1995年第4届世界妇女大会、200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提供了热情、周到、高效的志愿服务,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赞誉。   

目前,共青团北京市委、北京志愿者协会正在制定《北京青年志愿者奥运行动规划》,及早设计、部署2008年奥运会的志愿服务工作,力争为北京奥运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   

数百名青年志愿者到贫困地区支教   

今年9月7日,姜成平等5名经过严格选拔的志愿者奔赴内蒙古,开始为期一年的扶贫支教工作。这是第四批前往内蒙古扶贫支教的青年志愿者。他们的平均年龄不到27岁,将在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白灵中学任教。   

北京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始于1998年9月,由市文明办、团市委、市志愿者协会、市教委共同主办,采取公开招募、定期轮换、长期坚持的接力机制,组织青年志愿者为贫困地区提供每期半年至两年的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科技推广等方面的服务。在此之前,已经有三批共42名志愿者到内蒙古任教。   

志愿者社区发展计划   

“关爱工程”成创新品牌   

今年3月,团市委、北京志愿者协会、市民政局联合北京市鑫丹妮科技发展中心推出了帮助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的老年人的“关爱工程”,一年来共免费供应5万余元的鲜奶,帮助429位“三无”老人解决了实际困难。   

目前,八城区已全部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部分城区还结合本区实际情况进行了创新,如崇文团区委与区青联联合设立了“关爱工程基金”,截至6月份,赞助资金已达5万余元;海淀团区委召开社区青年志愿者培训班,以使志愿者更好地为老人服务;东城团区委、石景山团区委等制定了一系列的监督、考评、表彰奖励制度。   

1994年,北京团组织在“综合包户”的基础上,推出了青年志愿者“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工作。截至2000年底,全市已建立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站100个,专业志愿服务队1907个,长期接受青年志愿者结对服务的有5000多人。   

大中学生“三下乡”活动   

400余名北京博士奔赴20余省市   

今年7月19日,由清华大学等5所首都高校的14名党员博士生组成的北京“三个代表”博士实践服务团来到广东茂名高州市根子镇元坝村,在满是荔枝树的山坡上,支起一张小课桌,就地开起了课堂。几十名果农坐在小方凳上,听他们讲“三个代表”,讲农业科技知识,特别是结合当地实际讲起了荔枝的保鲜问题。   

这支博士团是今年团市委、市学联组织开展的“首都高校党员大学生‘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之一,据悉,今年共组建北京博士团36支,400余名博士生足迹遍布云南、新疆等2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科技支农、企业帮扶、支教扫盲、法律普及、医疗服务、文化宣传等方面做出了切实的贡献。   

中学生成人预备期志愿服务   

成人仪式前要参加48小时志愿服务   

1996年,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在十六周岁至十八周岁未成年人中开展成人教育的决议》,规定了16至18周岁的中学生在参加成人宣誓仪式前,要参加48小时的志愿服务。   

北京市成年教育在城区已经基本实现三个百分百:即百分百的高中学校开展成年教育活动;百分百的适龄学生完成48小时志愿服务;服务活动能做到全部记载。   

全市还建立起了市、区县、学校、班级四级志愿服务基地,推出了18个爱心基地,百对“一助一”热心服务户,建立了400余个“讲文明、树新风”共青团(红领巾)卫生街活动等。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中学生志愿者们打出“迈好成人第一步,先做青年志愿者”的旗帜,开展环境保护、城乡建设、重点工程等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以帮困扶贫、助残抚孤为内容的“爱心行动”,开展以便民利民、社区服务为内容的“文明行动”等。同时在工作中推广《成人预备期志愿服务手册》,规范记载和认定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情况。   

今年,北京团市委、北京志愿者协会开展了三次全市性“环保”、“科普”、“敬老”等主题成人预备期志愿服务统一行动日活动,有效地推动了成人预备期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   

绿色志愿者行动   

募集绿化资金200多万元   

2001年5月29日,团市委与河北丰宁县和内蒙古多伦地区联合启动了“保护母亲河——构筑北京绿色屏障世纪林”活动,截至目前,共募集资金200多万元,已向当地拨款31万元,用于植树造林。   

为保护和改善首都的生态环境,近几年来,团市委每年集中组织青少年在重点区域开展植树造林、沙漠治理、水污染整治、清除白色垃圾等环保志愿服务活动。据统计,“九五”期间,参加绿化活动的青少年达600多万人次,共植树3000万棵。每年4月初的第一个星期六是首都青少年植绿护绿的统一行动日,每年全市8个城区都有10万余名中学生参加。   

自1998年以来,团市委连续三年向社会招募志愿者开展植树活动。首都高校成立了“首都大学生环保志愿者协会”,10余所高校面向社会开展绿色宣传咨询活动。为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团市委还组织了多所大、中学校与市园林局绿化队签订绿地管护责任书,由学校对绿地进行定期管护,效果良好。   

此外,团市委实施了外来务工青年培训工程,目前,已形成“百校千人”的讲师团规模;通过开办青少年法律援助中心、星光青春自护学校等形式,广泛开展了青少年法律援助、普法教育和自我保护知识与技能教育;还与北京市禁毒委员会联合开展了禁毒宣传志愿活动。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颖   

以彩虹精神为动力   

推进北京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   

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的4万名彩虹志愿者为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塑造了“无私奉献、互助友爱、科学求实、开放自信、奋发向上、争创一流”的彩虹精神。“彩虹精神”是北京志愿活动不断深入发展、志愿精神广泛普及的产物。自1993年北京志愿者协会成立以来,开展的所有行之有效的志愿服务为首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今年8月,市委书记贾庆林同志在听取团市委工作汇报时,就志愿者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通过开展志愿者工作,在全社会倡导互助友爱精神和社会公德意识等,用有形的载体切实提高北京市民的文明素质;要把志愿者工作当做一件大事来认真解决。”这一指示,是对北京共青团多年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成果的高度认可,也对深入贯彻“以德治国”方略,全面推进北京志愿服务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当前,北京正在加快现代化国际都市建设的步伐,积极筹备2008年奥运会,这也给志愿服务事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为此,我们要深入挖掘、不断丰富“彩虹精神”的思想内涵,要不断推进志愿服务工作走上日常化、规范化的轨道,通过建立新型的社会动员机制,提高志愿服务的参与面;通过探索创新,提高志愿服务管理的科学化水平;通过完善活动机制,形成“党政支持、社会化推进、项目化运作”的工作格局,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稳定依托;通过构建志愿服务的评价机制,提高社会对志愿服务的认可度,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内在动力。要积极为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通过建立全市性的志愿服务指导协调机构和推进地方性志愿服务立法,为志愿服务事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保障。   

——北京志愿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