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冯骥才、王朔、林语堂贬损鲁迅的文章同时刊登在3月25日出版的《收获》杂志上。鲁迅故乡作家朱振国对此惊忿不已,日前以会员身份致函中国作协,表明自己的态度。
冯骥才在《鲁迅的功与“过”》一文中说:“鲁迅的国民性批判源自1840年以来西方传教士那里”,“鲁迅的国民性批判来源于西方人的东方观”,“没有对西方人的东方观做立体的思辨”。而且,“鲁迅在那个年代,并没有看到西方人的国民性分析里埋伏着的西方霸权的话语。”王朔在《我看鲁迅》一文中说:“我认为鲁迅光靠一堆杂文、几个短篇是立不住的,没听说有世界文豪只写过这些东西的。”林语堂的《悼鲁迅》一文则是给鲁迅“画像”,似乎鲁迅是无事生非,寻衅耍赖之徒。
现为绍兴市作协主席的朱振国在致中国作协的信中说,贬损鲁迅之风始于80年代之初,这次似乎想用“重拳”和“组合拳”给鲁迅以致命的击打。他说,在冯骥才看来,鲁迅的“国民性批判”是拾了西方传教士的牙慧,而且还崇拜了西方霸权思想,简直成了西方文化侵略的内应和献媚者;王朔贬损鲁迅仍使用“文革”时代红卫兵“破四旧”的那种做法;林语堂1937年写的《悼鲁迅》这篇老文,意思是鲁迅死得活该。
朱振国说,读了这么三篇文章,鲁迅成了什么呢?“伟大”两字早掼到太平洋去,余下“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也不复存在。对待历史人物,尤其是文化伟人,我们需要用明智的心态。宗师、奠基人、开先河者,有其不完美是难免的,但其历史地位永远是不可动摇的。想以对巨人的轻侮衬托自己的高明,只能证明自己的浅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