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由资本主义的剥削本性

在今天,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是不能不谈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这就象一个 要远行人,如果他不想南辕北辙的话,那么,在行动之前,他就不能不弄楚目的 地有些什么特征,以及至少大致在哪个方向。这里谈一谈个人粗浅的看法。

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多年来,在现代社会主义理论的影响下,人们一直把所有制当做社会主义与资本 主义的本质区别,认为:私有制就必然要产生资本主义,而公有制就一定是社会 主义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列宁的那句关于小生产的名言。这里,我们且 敝开是否有必要去探讨一下那句名言的历史前提不谈,也不管它是否有被利用之 嫌。至少我们可以说,这名话是不能仅从字面来理解的。因为,谁也不能否认, 小生产的历史比封建社会更长,如果它果真是每时每刻的,而且必然地要产生资 本主义的话,那么,谁又能否定封建社会的存在呢?小生产其实与资本主义并没 有直接关系,资本主义的历史前提或自然前提不是小生产而是工场手工业。列宁 自己就曾这样说过:“小商品生产者之成为比较大的作坊,乃是到较高工业形式 的过渡。”(《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15页,人民出版社1952年版)。

(在这里顺便说明一下:正因为这句名言,在改革之初不谈姓“社”姓“资”的 问题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在政策上适当后退也不能说不是正确的,自然也理所当 然的受到民众的欢迎。但是,在改革了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如果还不想谈姓“社 ”姓“资”的问题…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工场手工业与小生产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或曰:是雇佣劳动与资本(它使工场 主能够也至少主要以剥削为生)。其实,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说,工场手工 业是资本主义的历史前提或自然前提,而不是必然前提。为什么呢?因为即使没 有这个前提,也有可能产生资本主义主义;所不同只是,这些资本主义或许并不 贴上资本主义的标签…,当然,标签怎么贴都可以,但是都不可能改变一个社会 的本质。那么,小生产与工场手工业的本质区别究竟是什么呢?是资本主义的生 产方式,正是这个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才是资本主义的必然前提,因为资本主义 社会连同它的种种弊端都是这个生产方式的必然产物!不用说,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也是它区别于社会主义的主要标志。

那么,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又在哪些基本特征呢?现代社会主义那些貌似马克思 主义理论从几个什么方面绕来绕去,最终还绕到所有制决定论这个老地方来,其 实它是绕开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个最根本最本质的特征,那就是:旧分工!

二,旧分工与自由资本主义 旧分工源于简单的分工与协作,它在历史上也曾起过积极的和革命的作用,它导 致了机器的发明,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力量与集体的力量是有本质区别的,在生产中,这也就体现 为不同的生产力。我们就比如运砖这样一种具体的劳动吧,每个劳动者各自政与 组织起来传递,这就是两种不同的劳动方式了,很显然,后者就比前者的效率高 。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就是在工场手工业时期,在最简单的分工与协作的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 我们不难发现,旧分工越发展,或者说,分工越细致,劳动本身就趋向于变成一 些简单的往复动作,这些往复动作也就越是容易被机械力所代替,而一但把这些 用机械所代替的往复动作组合起来,机器也就被发明出来了。所以说,机器是劳 动群众发明的,这是历史的本来面目。 正是机器的不断完善和推广,推动机器的自然动力,比如风力、水力、畜力也就 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了,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前提下,卡特才去改进了实际 上是早已存在了的蒸气机…自由资本主义也就这样发展起来了。

请注意,所有的反动统治阶级都一无例外的鼓吹英雄造史论,其实,卡特也是劳 动人民的代表,历史从来就是劳动人民创造的。 另一方面,集体的生产力也是蕴藏在劳动者身上的一种自然力,一种潜力,由于 工场手工业把个体劳动者组织起来了,从而一定程度地把这个潜力开发出来了。 显然,这种潜力即使资本家不去开发它也是存在的,正象煤炭与石油即使人们没 有勘探到,它也自然存在一样。很显然,在一个没有蕴藏的地方开采石油,无论 资本家的本钱有多大,设备有多好都是一滴石油也开采不出来的。同样,如果劳 动群众中没有这种潜力蕴藏的话,无论资本家怎样组织劳动者去生产,那都是不 可能产生任何新的生产力的。因此,这种潜力蕴藏的所有权是不属于资本家,而 只能是属于劳动者,因为它本来就蕴藏在那些劳动者中间,而不是资本家身上。 同理,这种潜力被开发出来,所创造的财富也不应属于资本家,而应属于劳动者 ,充其量,资本家所应得到的至多也只能等同于他为开发这个潜力所付出劳动的 那一部分。

那又为什么呢?比如有些小煤窑就是用一些最原始野蛮的方法来开采的。用旧分 来开发蕴藏在劳动者中间的自然力也是一种最野蛮的方法。在工场手工业以前, 各个个体手工业劳动者都必须熟悉生产的全过程,还要兼顾原料与销售等,因此 ,每个劳动者一般都能体现为一个个具有丰富个性与特长的人,他们自然也有在 这个过程中所练就的能力,够去适应市场的变化。然而,在工场手工业里,他们 被旧分工所奴役的年代越长,就越是趋向于变成一个个没有任何个性和一无所长 的废人!当然他们的生存也就越依赖于这个旧分工。一但工场转产或破产,那些 被资本家一脚踢开的劳动者,也就很难再在自由竞争中生存下去了。

很显然,在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贪得无厌的资本家们差不多完全摧毁了劳动群众的潜能素质 ,他们还要把这个责任推在劳动群众自己身上:谁让你们没有本事的呢? 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资本家们正是这样把旧分工带来的财富全部占为已有,而 把它带来的弊端全部推给了劳动者。

三,自由资本主义的剥削本性 我们知道,每一个资本家,要想在自由竞争中打倒对手,发展自己,他就不能不 最大限度的用有限的资本榨取尽可能多的利润。随着机器的发展,劳动力的不断 过剩。劳动力的价格必然越来越低,一直低到只能基本保持劳动者及其家人的生 命延续下去。因为很显然,如果低于这个最低线,劳动也就失去意义了。

历史上 就曾有一些资产阶级的鼓吹手鼓吹这个最低线是什么铁的工资规律。胡说什么无 产阶级的贫困就因为他们具有懒惰天性,一但他们的工资明显高于这个最低线, 就必然要滋生懒惰。这种谬论理所当然地受到马克思无情的批判。在自由资本主 义时期,由于无产阶级还没有联合起来,所以只能听任资产阶级的摆布,他们虽 然为资产阶级的老爷们创造了无数的财富,自己的所得却只能一直在这个最低线 上。这就是著名的: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化。

(我们顺便说说。现在的一些资本主义的吹鼓手们总喜欢用现代西方劳动群众的 优厚待遇来反驳马克思的这个论断;不过,他们总是闭口不提:在现代西资本主 义社会里,工人阶级早不是没有觉悟的一盘散沙了,他们有自己的政党、组织, 有了资产阶级不能用武力消灭的政治力量,这才是他们不再“绝对贫困化的原因 ”。 其实,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也是建立在这基础之上的;即:等量劳动相交换,也 是建立在交换双方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基本相当,这个必不可少的前提之上的。 换句话说,如果交换双方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不是平等,那么,这个等量劳动相 交换要么就是暂时要么就是虚假的。当然,我们也可以反过来,用劳动交换的是 否等量来衡量不同的社会阶层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是否是平等的。比如改革前, 农民与工人的等量劳动就往往是不能相交换的,这就说明双方在社会生产中的地 位是不平等的。) 实际上,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资本家们在自由竞争的压力下,总是常常把工人 的工资压到这个最低线以下的,这就必然会使一些劳动者(不论男人还是女人) 沦落为流氓无产者,走向堕落,走向犯罪…

因此,特别是在这个自由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回潮的今天,我们一定要牢记马克 思的这样一句忠告: 资本来到人间,它的每一个毛孔都浸透着罪恶的鲜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