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月21日电(人民日报记者胡果、新华社记者曲志红)中宣部今天举行学习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重要思想座谈会,首都部分专家学者、长期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工作特点,畅谈学习“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心得体会。大家认为,这一重要思想,包含着丰富而博大的思想内容,是我们实现新世纪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明确提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的重要思想,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间产生极大反响。参加今天座谈会的各界人士一致认为,这一重要思想的提出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是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基础上得出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在我国经济和社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之际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 全国总工会颜辉谈及自己的学习体会时说,提出以德治国重要思想,对于中国的现在和将来,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发展,是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建设。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罗国杰在他的书面发言中也认为,这一思想,在理论上是对社会主义关于政治、道德、法律的一个重大发展;在实践上,它必将对我国的社会稳定和道德风尚产生积极的影响,大大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速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制建设进展很大,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以法治国”的建国方略,法制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现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又将“以德治国” 提高到同等地位。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徐惟诚的理解是,法律和道德都是调节社会人群相互关系以及行为的规范,各有其独特的地位和功能。法律带有权威性和强制性,以法治国,避免了随意性、任意性,保证了国家社会生活有秩序进行和人民的合法权益;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依靠人的价值判断,依靠人的良知和传统习惯来维系,虽没有法律那样的强制性,但在社会生活中也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可以说,法制是德治的升华,德治是法制的思想前提,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实际上,我国古代思想家历来有“以德治国”的理想,但由于统治者与人民的利益相对立,所以,这个理想千百年来只能是空想。对此,国防大学政治理论教研室许功志的看法是,我们的党和政府,本质上说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这是我们最根本的“德”。因而,在治理国家上,以人民为本,一切相信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是我们党以德治国的核心内容;审慎制定并执行适合客观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广大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利益,是我们党以德治国的重要体现;而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严于律己,为官清正,以自己高尚的品德来影响和带领广大群众,则是我们党以德治国的必然要求。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黄楠森认为,党中央把以德治国提高到治国方略的高度,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充分说明了我们党对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建设的极大重视。而要实现这个方略,是关系到社会各行各业一大课题。与会各界人士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陈立思说,深入广泛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是促进以德治国方略的途径之一。公民教育可以使“法治”和“德治” 很好地交融在一起,互相渗透,并且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大部分范围。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胡春华、教育部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夏伟东都提出,青少年正处在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通过学校和青年组织系统的教育工作,帮助广大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神圣使命。而全国妇联宣传部长王乃坤则表示,要充分利用家庭这个阵地,通过大力推进家庭美德建设,促进社会道德建设,以家庭文明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实践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
来自经济建设主战场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思想政治部主任关晓红和北京房山区韩村河村党委书记田雄有共同的体会,他们深切感到,发展经济离不开精神文明、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思想是经济改革深入发展的精神之源,要将这个思想融为企业的经营理念,以德治企,以德治村。
中宣部副部长刘鹏主持了今天的座谈会。他说,以德治国,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要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他认为,道德建设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要紧紧抓住影响人们思想道德观念形成的各个重要环节,还要制定实施具体指导规划,把基本道德观念的要求融于有关法律法规和各项具体政策中,融于社会的各项管理中。他特别指出,道德建设要以党员干部为重点,使广大党员和干部成为身体力行“三个代表”、身体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的模范,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