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正确评价林彪--忠魂为何守辽东

              -相炳-

希望正确评价林彪--红五星

            功勋卓著的军事家

  1928年4月底,20岁的林彪上了井冈山,从此与毛泽东结下不解之缘。
从此以后,他在毛泽东的指引下,青年得志,官运亨通而不断晋升。他如此地快速
升迁,是受到毛泽东的精心呵护吗?显然不是,战争年代官职的升迁全靠的是战功
,是来不得一点虚假的,那些什么耍阴谋、吹嘘拍马等本事在此时毫无市场可言,
中共高层总把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他,这足以说明了他才华出众,技艺超群。同年,
林彪被毛泽东、朱德破格提拔成中共第一位年轻的将领,出任红四军主力28团团
长,而同时期与他资格相近甚至比他资格老的军官多的是,李奇中、周子昆原是林
彪的上级,胡少海连降两级从师长降到营长,却都成了林彪的下级,这除了林彪的
军事才能比他们都出色外,还能有什么原因?大家可以回过头看一下,林彪在上井
冈山之前,在没有毛泽东的情况下是如何的表现:

  1926年10月4日,19岁的林彪靠着黄埔军校的一纸文凭,在号称“铁
军”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3连任见习排长。

  10月10日,林彪参加第二次北伐,他冲锋陷阵,累立战功,在国民革命军
攻占武汉后,林彪随独立团在武汉接受英租界。11月,林彪所在部队由武汉乘船
南下参加对南京的进攻,令孙传芳主力遭到毁灭性的打击。1927年2月,林彪
升任3连排长。

  1927年5月,林彪所在团在河南境内与奉系军阀作战。有一次3连把溃军
追至渭河边,20岁的排长就违抗连长停止追击的命令,率队乘胜猛冲过桥,在这
个小排长的带领下,其他各排亦紧随其后,大胜敌兵,俘获800余人。仅此一战
,铁军大胜,不仅因他冲锋在前、骁勇善战,而且能独断专行地抢得战机,立即被
提升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25师第73团1营7连连长。

  从1926年10月任见习排长,到林彪升任连长,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领
导人是:叶挺。

  1928年春,经过在耒阳的两次战斗,因营长周子昆在同许可祥部的交火时
负伤,刚满20岁的林彪再凭战功,升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1师第1营营长,这时
的领导人是:朱德、陈毅。

  只有1年半的时间林彪就升到了营长,这和井冈山上的毛泽东扯不上一点关系
。在领导人不断更换的情况下,特别是南昌的起义队伍由起初2万人马锐减到1千
人的情况下,队伍不断缩编、改编,他反而能够快速升迁,毫无疑问:一颗即将升
起的天才将星已经展现在世人面前。

  胜败乃兵家常事,“战无不胜”不过是文人惯用的赞美词汇而已,但用在军事
天才的头上,是最恰当不过。纵观林彪军旅一生,他从不打无把握之仗,所以他能
将“常胜将军”的美名保持始终。说林彪“用兵如神”,他也当之无愧,就是与中
国历史上最著名军事家相比,也毫不逊色。

  “青,取之于蓝”。只有“青胜于蓝”才能使社会进步,人类的文明才能向前
发展而不倒退,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林彪24岁时就升任红四军军长,能从年长
21岁的朱德前辈手里接管帅印,不可能靠谁的赏识,更不可能靠什么人情关系,
而是靠着自己的本事--“50天歼敌万余人”的战功和独到的军事指挥才能。有
人说:“凡是毛泽东指挥的战斗,林彪屡战屡胜。”这种说法是不客观公正的,它
仅能说明毛泽东的军事才能和林彪的军事见解曾经多次达到共同,经过思想上的碰
撞才产生出共鸣的结果,其本质是通过掩盖林彪的军事天才,来达到美化毛泽东军
事思想的目的。毛泽东和林彪,一个是年长14岁的统帅、另一个是后起之秀的年
轻战将,毛泽东作为长辈、领导,在军事思想方面确实起到了言传身教的作用,但
是由于俩人在中共党内所处的地位不同,经过官方可意去宣传美化,对大众思想不
断进行诱导,使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了极大的偏差。针对这个错误的说法,笔者用
两个事实足以说明问题:一是凡毛泽东没有指挥的战斗,他屡战屡胜。二是凡毛泽
东指挥错了的战斗,他还是屡战屡胜。换句话说:“常胜将军”取得屡战屡胜的美
名,跟毛泽东的指挥,在本质上是不存在什么因果关系的。

  林彪个性极强,谋略极深,兵法运用独到。作为一个军事天才,作为毛泽东帐
前的一员心腹大将军,“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被他运用得得心应手,简直达到
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即使在庐山会议以后,他也不是个处处“高举、紧跟”的亲密
战友。大家可看几个事例:

      黄陂之战、草台岗伏击等胜仗都违背了上级的军事指挥

  林彪的军事天才,来源与他见解独到的个性。就拿他在红军时期的黄陂、草台
岗大伏击来说,战果令古今中外兵学战史都为之瞠目,值得研讨的问题在于毛泽东
事后知道这两大胜利是林彪改变了原来的指示,做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
决定而欣喜若狂,一方面他大加赞赏林彪用兵独到,另一方面又为自己在军事指挥
上靠边站找到不少借口。

  这两次战斗发生在第四次反“围剿”中,林彪接到与敌打遭遇战的命令。他觉
得打遭遇战,达不到歼敌目的。于是临阵应变,指挥主力趁大雾弥漫、阴雨连绵的
夜晚悄悄进入伏击阵地。他先派重兵堵住可能突围的沟口,当蒋介石的52师走进
设置的“口袋”时,在战线长达10余里的一字长蛇阵上被截成数10段,使其首
尾不能相顾,在居高临下的攻势下被动挨打,不到3个小时一个整建制师被全歼,
师长被击毙。接着,蒋介石的59师亦被歼灭,黄陂之战大获全胜,仅俘获就达1
万人。

  接着在草台岗,林彪指挥所部用几乎同样的战术,重兵埋伏在山势险峻的山路
两恻。当11师师长肖乾进占草台岗时,才发现天气地形的不利,可为时已晚。尽
管有飞机大炮助阵,也难逃全军覆灭的下场。陈诚急得口吐鲜血,蒋介石更哀叹自
己的铁军被敲碎。说“此次损失凄惨异常,实有生以来唯一之隐痛。”战后,光战
场就打扫了一星期,缴获各种枪支弹药不计其数。林彪乾脆利索地消灭了蒋介石嫡
系陈诚赖以起家的“常胜军”11师,为粉碎国民党军的第四次“围剿”取得了决
定性的胜利。

  平型关大捷,“不懂事的娃娃”不顾毛泽东的一再劝阻,主动率兵迎击日寇

  平型关一战,第115师以劣势装备一举歼灭日军坂垣军团精锐第5师第21
旅一部1000余人,战役虽不大,歼敌也不多,而且日军主要是些运输部队,敌
我人员损失比例高达1:1,基本上是一命拼一命,可林彪作为师级指挥员,使日
本“陆军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使日本侵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彻底打破,从而创造
出自抗日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场胜仗,八路军的一个
师长一举成为世界闻名的抗日名将。

  这场使国人引以为自豪的伏击战,一再违背毛泽东的战略初衷:“到敌后开展
山地游击战、发展敌后武装、扩大根据地。”是靠林彪的独断专行,自作主张,主
动出击,才取得辉煌战绩。这场胜仗,使中共,乃至中国在八年抗争史中留下最值
得炫耀的一页,它改变了全中国人民对共产党真心抗日的看法,极大地鼓舞了国民
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士气。后来林彪中枪负伤,离开抗日战场,毛泽东也没有深
究这个违抗军令师长的过失,而一心一意地在边区窑洞里搞整风运动,并写了几本
军事著作。但是,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为批判彭德怀,林彪竟以自己终身
引以为自豪的平型关大捷为错误,作自我批评。林彪的政治谋略如此深不可测,可
见当时的世道又是如何地被黑白颠倒。

             四平保卫战,林彪挽救东北

  1946年的四平保卫战是毛泽东在军事战略上犯的最严重错误,结果也正是
林彪的提前撤退才使东北险些丢失。若说是谁挽救了东北、挽救了新中国,这个人
不是别人,正是林彪。坚守四平的失利,使民主联军一口气从四平败退到哈尔滨,
一路弃甲丢盔,当时东北局的战略物资已装车待运,撤退的目的地是中苏边境,东
北几乎全境丢失。

  早在1927年7月25日,在田中义一的《田中奏折》中关于日本新大陆政
策的总战略就说得很清楚:“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蒋介石是很清楚这个
道理的,以抗日闻名于世的东北军司令难道会不知道?林彪完全理解毛泽东“独霸
东北、拒敌与国门之外”的战略意图,谁不想得到东北?要独霸东北,关键是四平
守不守得住。事实是,在东北战场上若不是他改正毛泽东的错误,民主联军早在四
平就全军覆没了。

  在战争年代,毛泽东很欣赏林彪的独断专行,不断赞赏,而且鼓励。和平时期
就不一样了,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期间,黄克诚与毛泽东一同吃饭。席间,黄
克诚认为1946年的四平保卫战有错误。毛泽东马上说:“固守四平是我的决定
。”黄克诚却回答:“是你决定的也是错误的!”面对这种倔强和坦荡,毛泽东沉
默了,他说:“那就让后人去评说吧。”可饭刚吃完,黄克诚就跟彭德怀一起被打
倒,罢官免职,毛泽东如此对待自己的错误,后人该怎么去评说?“9.13”事件
发生后,林彪挽救了东北而撤退四平,却被扣上“逃跑将军”的罪名,受到不公正
的批判,可见被歪曲的历史又是何等的不公。

  “过去的工作搞得好的时候,正是毛泽东思想不受干扰的时候。凡是毛泽东的
思想不受尊重,受到干扰,就会出毛病。几十年的历史,就是这个历史。”这是1
962年初,林彪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片段。“主席挥手我前进!”尽管在
林彪的嘴上是这么说,其实他心里最清楚,这几十年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历史。以毛
泽东原来的个性,当是忠言逆耳,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如果没有一个虚怀若谷,
豁达大度的胸怀,他是不可能将共和国的支柱、栋梁们团结起来的,这也是他能得
天下的原因之一;不干预前线人员的指挥,不禁锢前线人员的战略、战术思想,对
指挥人员尖锐的批评能冷静思考,这是他能得天下的原因之二。在战争年代,他不
可能跟蒋介石一样在天上飞来飞去,去亲临一线,去到处指挥,他成天只能呆在窑
洞里干着急,这实在是没办法的办法,这是当时的历史条件造成的。可到了和平建
设时期,情况就不一样了,宁可错上加错,也无人奈何。当年张奚若说他“好大喜
功”,他怒斥道:“若不好大喜功,难道要我好小喜过不成!”公开承认自己不是
个“闻过则喜”的角色。1959年的庐山会议,继而发动文革,就是在“好大喜
功”的思想驱使下,知错不改,再错上加错的史例。

  用掩盖林彪的军事天才,去刻意美化毛泽东的军事才能,这种宣传只能掩盖一
时,是经不起历史考验的。同在毛泽东的指挥下,林彪能屡战屡胜,可别人能屡战
屡胜吗?二野、三野在战略决战中也有光辉的战绩,把他们的战绩与林彪的相互比
较一下,就能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因为他们与林彪的四野一样,都同处在毛泽东
的英明指挥下,通过简单的相互对比,一个不比不知道的历史事实就呈现在大家面
前,请看:   整个决战战役共消灭国民党军队155万余人,四野消灭近100万人,占6
成以上;二野和三野加在一起共消灭55万余人,占比多少不用算就能得出结论。


  我方伤亡方面:四野9万余人,敌我消耗比在10:1以上,其中辽沈战役6
.9万余人,敌我消耗比为7:1,平津战役中2.1万余人,敌我消耗比为25:
1;二野和三野伤亡13.6万余人,敌我消耗比为4:1,谁的战术高明,相信不
难得出结论。

  在战略决战后的情况跟决战前是不一样的,此时国民党军队士气尽失,兵败如
山倒,除了逃跑就是投降,而在此之前,各个战役都进行得空前残酷,所以决战后
的歼敌数和效率比是失真的,二者的数据不能相提并论。要知道林彪的对手基本上
全是国民党的王牌主力,战斗力强,士气旺盛,都是经过抗战检验的部队。仅仅一
个傅作义,就足以说明一切。平津战役中,傅作义所部能跑却没跑掉,最后不得不
困守北平,但在傅作义最先提出的《北平停战条件》中就可以清楚看到这么几条:
《条件》必须由傅本人通电全国宣布,必须成立由他参加的华北联合政府,他的军
队必须交联合政府指挥等等。可是真到了最后,傅作义却以:“从此解甲归田,一
兵一卒一枪一炮都属多余”为由拒绝了中共为其保留一个营的私人警卫部队,其前
后反差如此之大,这可不是那个能吹牛的阴谋家就吹得出来的,假若凭二野的谋略
去攻打海南岛,说不定会比三野打金门更“精彩”!

  再举个“不比不知道”例子。孟良谷战役胜利后,华野缴获了大批美械装备、
也补充了不少俘虏兵,士气大振,当时粟裕统帅的军队几乎占中共整个兵力的一半
,可见毛泽东对争夺中原的战略,重视到何种地步。粟裕先分兵出师豫东鲁南(有
的认为7月分兵是毛泽东的战略失误,但当时陈、粟认为此战略没错只是战役没打
好)。外线兵团先攻汶上失利,再攻济宁失利,三攻藤县还失利,一路遭敌人围追
堵截和飞机轰炸,损失惨重,把历次战役中缴获的辎重几乎丢光。内线兵团在粟裕
亲自指挥下连打南麻、临朐两个败仗,每次都是主动集中了4、5倍的兵力去打敌
人,但围点攻不动、打援又堵不住,损失比敌人还大。内外线全面受挫,杀羽而归
,自报损失人马5万,创下了解放战争期间一次战役行动的失利使解放军损失之最
。当时,在东北的林彪若指挥失误,同样有全军覆灭或走抗联老路的危险。四野的
军力能在后来超过三野等部队,其百万大军是在东北发展起来的,精良的美械装备
也是从敌人手里夺的,他和粟裕不同的是:粟裕夺了还要奉还,林彪夺过来的武器
就姓林了。林彪在东北带出了一支能征善战,士气高昂的林家军,这正他和战友们
的过人之处,才创造得出来的伟大功绩,这是艰苦工作的结果,也是以林彪为首的
四野将士们积极寻机歼敌、战略战术高超的一个标志。

  林彪的四野是中共军队中战斗力最强,建立战功最大的一支部队,这已是无可
争辩的事实,仅辽沈战役,就好比垓下一战,国共两党的命运在此战后,就命中注
定。辽沈决战,林彪指挥千军万马,把国民政府驻东北的47万精锐军队全部消灭
,2000辆汽车、76辆坦克、150多辆装甲车以及大量重炮等美式装备,全
部武装起了四野,才有后面入关南下,平津不战而降的大胜。俗话说:“强将手下
无弱兵”,而强兵之上就能轻易得出谁是强将的正确结论。林彪在辽沈战役中打廖
兵团、长征途中打吴奇伟都打的太漂亮了,使一些人居然由此得出了林彪只会打“
乱战”的结论,这不荒唐吗?林彪擅长打运动战,其实共产党的将领都擅长打运动
战,只是他打得更绝、更精彩!他指挥部队的运动速度、运动距离和变化都堪称一
流,打得稳、准、很,迅雷又不及掩耳。他无论是打伏击、打追击还是组织撤退,
无论是突击敌人中枢要害、还是长途奔袭、迂回包抄都是很出色的战例,堪称力量
速度变化与准确细腻的完美结合。一件件战史都令人荡气回肠,都能算充满阳刚之
美的运动战艺术精品。除此以外,林彪不仅会打运动战,他也是中共将领中征战最
全面的战将,“湘江阻击战”,“四平保卫战”、“塔山阻击战”、“黑山阻击战
”都是共产党军队打的最著名、最惨烈、规模最大、最成功的阻击战,这些难道不
是林彪打的?林彪红军时期“攻漳州、克乐安、战宜黄”,解放战争时期“血战锦
州”、“激战天津”也都是各个时期共产党军队打的最成功、最漂亮乾脆的城市攻
坚战。其他的元帅、大将们都同在毛泽东的英明指挥下,拿什么去与他相比?林彪
擅长打“运动战”、打“伏击战”不假,但打“阻击战”、“攻坚战”同样打得的
漂亮,同样打得惊天泣鬼乾脆潇洒。

              战略军事家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史已经证明,至高无上的皇权,是容不得任何质疑的。《礼
记·曲礼》里的“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被历代利益集团肆
意歪曲地利用,人民的思想被禁锢,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被维持得秩序
井然,只反贪官的皇权至上思想决定了整个意识形态,帝王创造的历史自始皇开始
方得以稳定地代代延续,人治、君治、党治、德治主宰了社会的一切。一旦法律成
为虚设的外表,利益集团残暴、掠夺的本性就会表露无疑,太平盛世便告终结,随
即天下大乱,百姓遭殃,生灵涂炭。犯上作乱、大逆不道的治罪要么是诛灭九族,
要么是凌迟处死,使持不同政见者不能用和平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而只能通过
造反、暴乱,只能通过血腥的枪杆子,权利才能更替,社会才能重新整合,不满的
思想才能得到彻底地宣泄,这就是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演变史。

  林彪在辽沈战役中立下了奇功,打出赫赫威名。大军入关时,黄永胜就豪气十
足地说:“单是我们‘四野’就能跟蒋介石一争天下!”林彪麾下不少人拿辽沈战
役来说比垓下一战,说林彪这一仗打得不亚于韩信当年的十面埋伏,毛泽东就是在
此战后才意识到夺取全国胜利的时间要大大提前。于是在“四野”中那些最信任最
佩服林彪的指战员,确实有称其为“韩信”的,但韩信毕竟是悲剧性人物,所以林
彪为人便有“打仗像韩信,处世同张良”一说。若仅以纯军事而论,毛泽东亲自带
兵没有超过十万,林彪带兵超过百万之众,而且也是多多亦善。在延安大练兵时,
看毛泽东在靶场上表演出的射击水平,根本就不能与曾冲锋陷阵、威震敌胆的林彪
相比拟。历史上的赵构和岳飞在军事方面根本就没有一比,可结果是韩信被诛、岳
飞被杀,凡功高能震主的大将军没几个落得好的结局,这样的例子在古今中外都举
不胜举。刘邦、赵构的军事才能只能算个二、三流水平,而韩信、岳飞被诛杀是因
为他们的政治才能不及前者吗?是因为他们的战略思想不够深远、伟大吗?显然不
是,因为既然主子能被震于臣子的功高,就足以说明臣子的政治才能、战略思想都
超过了前者,在历史上,臣子因政治、军事才能低下,而具有“野心”的事例还鲜
有所闻。帝王的疑心加上利益集团去可意维护,使韩信、岳飞均死在几千年形成的
高至无上的皇权意识上。

  如今毛泽东成了伟大的战略家,毛泽东的思想仍照耀着神州大地,后人追封毛
泽东的佳冠是这一家,那一家的,笔者没有细数,估计也要让他戴上十几顶高帽子
。“9.13”事件发生后,林彪戴上了“阴谋家”、“野心家”的帽子,佳冠里仅
剩下一项 --军事家,而且还没有战略眼光。这不是在闭着眼睛说瞎话吗?他能成
为阴谋家,其基本条件就必须具有战略眼光,而且他还是个隐藏得很深的大阴谋家

  “天曰昭昭!天曰昭昭!”抗金名将岳飞因涉嫌“谋反”死于风波亭,也被神
州共讨过,但还是得到了昭雪,成为万世敬仰的民族英雄。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
是个人意志的产物,笔者在此先且不论林彪的下场,仅凭他赫赫的战功,是不可能
永远掩盖得住的。伟大的军事家林彪,不仅精通战略,而且眼光深远,这也是他能
成为中国最伟大的政治家所必备的条件,以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思想和他相比,根本
就不在一个档次上。客观公正的历史就是要讲事实,真假如何自有公论,请看:

  早在1929年,林彪就不同意毛泽东“一年争取江西”的计划,而且还建议
用比较游动的方式在江西、福建、广东三个边界建立根据地,不要死守一地,有没
有战略眼光?

  在红四军七大期间,林彪勇敢的支持毛泽东的建军思想和军事路线,有没有战
略眼光?

  1932年,林彪作为东路军总指挥改变了中央要他在赣江流域作战的命令,
支持了当时没有被多数人接受的毛泽东的主张,转而去打漳州并取得了重大胜利,
有没有战略眼光?

  在第五次反围剿期间,林彪多次打电报建议用运动战而不是堡垒对堡垒的阵地
战,有没有战略眼光?

  长征途中,会理会议前林彪写信建议迅速北进与4方面军会合,在北进会合前
毛泽东的战略是在川或黔建立新的根据地,而不是因为北面有强敌,最终造成四渡
赤水期间的四处碰壁,有没有战略眼光?

  抗日战争初期,林彪成功地指挥了平型关一战,使毛泽东单纯的“坚持独立自
主的山地游击战争”的抗日战略,变成了“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
运动战”,有没有战略眼光?

  东北初期中央和东北局都认为国内和平是可能的,命令林彪集中主力与敌人决
战,而林彪认为与蒋介石的和平是假的,建议作长期打算,有没有战略眼光?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后,林彪不失时机的提出南北满联军合二为一,以便打更大
规模的歼灭战,有没有战略眼光?

  在1948年初,林彪拒绝了毛泽东要他在春天南下作战的意见,避免了对我
不利的过早的战略决战,在同年7月,林彪主动提出了在秋天“以最大主力南下作
战”,此次南下最后演变成了辽沈战役并取得了空前的胜利,有没有战略眼光?

  辽沈战役后期,林彪建议中央暂不攻打太原,“围而不打”以拖住傅作义,使
其进退不得,有没有战略眼光?

  平津战役中,林彪把毛泽东的“先打两头后打中间”战略,改为“放弃两头直
取中间”有没有战略眼光?

  林彪只是中共军队里的一位年轻指挥官,他不是最高统帅,在十大元帅中年纪
最轻却排到了第三,若摆政治资历,充其量他也只能算个娃娃;若论战功,他是无
与伦比的无敌元帅。他的战略眼光独到而深远,在与毛泽东的战略思想进行碰撞时
已经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历史的结论就是最好的证明,林彪一系列的战略意见,质
量不可谓不高,在中共还有哪位军事家有这么多的战略眼光?

  在四平保卫战的时候,林彪手边只有3个纵队,当时1个纵队相当1个旅的兵
力,两年后他率军打回辽西走廊围攻廖耀湘的西进兵团时,1个纵队已经是1个军
了。1945年底中共党抽调2万干部11万部队出关,这2万干部中有多少是抗
大毕业的?有多少又是校长一手栽培的?本人无法去逐个统计,但林彪的功勋是无
法掩盖得住的,这时他还不到38岁。到了1948年底,跟随林彪出关的就有8
4万大军,考虑到大约有30-40万的国军加入共军,保守估计也有50万以上
东北青年参了军,中共的星星之火就这样被他烧成了莫之能御的燎原之势。

  在军事上的成就不仅表现在他屡战屡胜上,还表现在他把自己所带过的部队都
培养成了中共军队中战斗力最为强大的部队。据曾与林彪同连当兵的易水秋回忆,
在林彪还是见习排长时,就积极帮助连长组织士兵训练,出主意、想办法。因一些
士兵对射击训练没有兴趣,他为提高士兵射击的积极性,提高训练质量,提出用装
石灰的洋铁桶做为靶子,士兵射中时铁桶被打破,桶里的白石灰就会喷出一股白灰
。以至到解放后,各大军区在枯燥的训练中都增加了趣味性,在沙袋上、标靶上都
能找到他“白石灰桶”的雏形。刚进东北时,主力的1个纵队都挡不住敌人1个团
的进攻,经过林彪在战略战术方面的精心调教,经过“50米距离见功夫”的刻苦
练兵,四野各部都逐渐成为战斗力最强大的部队,其他将帅谁有这种本事?不要说
林彪的战功、他的战略战术思想、他的指挥艺术无人可比,就是他领兵训练部队的
本领其他将帅也望尘莫及。相当年“岳家军”也是以摧枯拉朽之势,令对手闻风丧
胆,落荒而逃,但那时的对手是同仇敌忾的外族,军队的战斗意志和爆发出来的战
斗力是不能与国共之争相提并论的,林彪训练出来的林家军比起当年的岳家军,都
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难道不是事实?

  抗日战争,林彪率领一群土八路首战平型关,就取得辉煌战果,要知道林彪是
在知己不知彼的情况下,运用独到的战略战术,一举扭转了整个中国抗日战场的被
动局势,他作为民族的英雄,功不可没!

  解放战争,林家军从东北打到海南岛,一路高歌猛进,所向披靡,攻必克、战
必果,狂扫全中国,一点不逊色于当年的岳家军!

  朝鲜战争,大家都为共和国最可爱的人自豪,为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震惊,要
知道志愿军的王牌主力、“万岁军”全来源于当年的林家军!

            谦虚谨慎的政治家

  林彪不是文豪级人物,一生所著不多,如同他不善言语一样,写的文章短小精
悍,基本全是军事方面的经典著作。如:《关于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歼敌一个团的战
术》、《论战术思想与战斗作风》、《战役指挥问题》、《硬拼仗问答》、《打胜
仗的根本办法》、《运动战》、《关于攻坚战的战术问题》等和他总结出的六个战
术原则:“一点两面”、“三三制”、“四快一慢”、“四组一队”、“猛战术”
、“三种情况下三种不同的攻击法”都通俗易懂,为文化素质不高,来自广大农村
的中共指战员们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理论指导,他的治军思想及理论直至影响到当代
的部队建设。

  林彪不仅在军事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在政治思想工作方面也做出了很大
贡献。从增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后两条,就看出能与岳家军的“冻死不拆屋
,饿死不掳掠”相媲美。从中共官方对林彪的定性来看,林彪是个隐藏得很深的大
阴谋家、大野心家,因此,反观这个定性,不难得出林彪是个谦虚谨慎的大政治家
的结论,否则他是隐藏不了多久的。下面是摘自林彪《战术思想研究 -论一点两面
及战术作风》里的一段话:

  “我们是人民起义军,……,是为了广大人民的解放,而不是为了自己或哪一
个。不是为了吃粮。我们的每一个胜利,都会影响到人民的吃饭、住房、种地。我
们每一个胜利都与人民利益直接联系着。我们自己吃得坏些,穿得坏些是没有关系
的。我们的生命,只是沧海一粟。无数万人的生命,他们后代的生命,才是宝贵的
。”

  林彪的所作所为无愧于他说的这些话,因为中共领导人在生活、起居方面一直
提倡的是艰苦朴素,要节约闹革命,所以他也用不着去搞“阳奉阴违”,对吃、穿
的生活享受方面,他是言行一致的。他一心想的就是部队,就是打胜仗,就是为穷
苦人民能过好生活而打江山。上级发什么衣服他就穿什么,从不去计较尺寸长短,
款式美不美观,只要能穿就行。林彪不仅穿得简单,吃得也很简单,青菜、豆腐是
家常便饭,平时唯一的零食是炒黄豆。林家的保姆王淑媛在“9.13”后“揭发”
林彪:别看他外表穿得好,里面的衣服都是林立果穿剩下的,他补补再穿”。王老
太太还揭发林彪“从来不玩女人,不象那些人喜欢玩女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林彪的前妻张梅号称陕北一枝花,叶群也是延安八美之一,林彪不是没有好美之
心,林彪不玩女人不是没这个欲望,也不是他玩不动,而是有自己高尚的道德要求

  红四军“七大”和“古田会议”,林彪对毛泽东的建军思想作了极大的支持;
在抗日战争时期,两度出任抗大校长;到60年代“我军政治工作的决议”(至今
仍是指导我军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他对政治工作的贡献也超过了其他任何元
帅,如果林彪不懂政治,他戴得上“隐藏得很深的大‘野心家’”的高帽子吗?

  说延安是新中国的摇篮,而东北才是中共的大本营。1945年8月随着日本
关东军战败,使东北这快肥沃的黑土地出现了权利真空,当时东北是全国最大的重
工业基地,钢铁产量占全国90%,煤炭占60%,发电量占40%,而且拥有全
国最大的兵工厂和最大的产粮区。东北的战略地位,注定了它将来会成为国共两党
争夺的焦点。在毛泽东指责蒋介石“下山摘桃子”的时候,林彪率部队为能早日得
到日军遗弃的战略物质,靠日夜兼程地急行军,基本都是赤手空拳地跑到东北,没
带什么装备。斯大林根据中苏协定不支持中共,苏联红军甚至动用坦克驱赶共产党
。作为总负责人,林彪审时度势,用智用谋,他几次更改部队番号,靠“阳奉阴违
”战略与苏军周旋。在苏军撤离时,东北民主联军已经夺得东北大部,为中共的大
本营打下了厚实的根基。可一看到东北形势的彻底改观,毛泽东的战略头脑随之发
热,他用王明式的左倾冒进思想 --“拒敌于国门之外”,企图一口独吞东北,因
此他严重地去干预了林彪的战略思想,造成四平保卫战的惨败,东北全境几乎又丢
失殆尽。也正是林彪靠“阳奉阴违”地执行毛泽东的命令,才保住了东北,保住了
中共得以生存的命根子,才有了今天的新中国!

  能与平型关大捷媲美的昆仑关大捷,是国民党“儒将”杜聿明指挥的,他是林
彪在东北战场的主要对手,经几次交手后,他多次要蒋介石重视东北的共军一部;
国军的“小诸葛”白崇禧,几次警告蒋介石:“放林彪是放虎归山”。1946年
5月30日,在林彪败逃到哈尔滨时,白崇禧随蒋介石飞抵长春,及时向蒋提出的
全盘计划(笔者注:下面是摘录于白崇禧之子白先勇先生所著的《养虎遗患 -父亲
的憾恨》片段,该文在台湾《当代》杂志独家连载):

  乘林彪部队溃不成军、丧失战斗力之际,穷追猛打,一举拿下哈尔滨、齐齐哈
尔、佳木斯、满洲里等重要城市;然后组织民众编成三百万民团,保卫地方,肃清
共产党残余势力;再调五个机械化师回华北消灭聂荣臻部。

  若依照白崇禧之计,林彪所部必败无疑,历史也将因此而改写,但历史就是历
史,它不是个人意志的产物。当时中共的主力大部集结在中原地带,在民主联军败
退到哈尔滨时,国军已进至松花江一线,东北的战略地位之重要,是谁得东北谁就
得天下的问题,如果蒋介石得到了东北全境,中共必走“长征”的老路。林彪是一
边着手再撤退的准备,一边将东北的危局呈报给毛泽东,敦促在中原发动策应,促
成停战谈判的可能。而被胜利冲昏头脑的蒋介石不知是计,继承宋襄公的遗志,漠
视心腹爱将和“小诸葛”的高见,竟然答应停战,还硬将“小诸葛”调离东北前线
,放了林彪一马。俗话说:放虎容易收虎难,蒋介石的这一放,使林彪这只受伤严
重的“虎”变成了“魔鬼”,等他再出山时,“战争魔鬼”就一路护送校长宋襄公
,一直安全地送他到达台湾岛,而白崇禧为“四平保卫战”没能消灭林彪一部,到
了台湾仍训斥得蒋介石不能吭气!

  如果大家熟悉这段历史,说“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的人应该是谁,相信大
家心里有杆秤。东北为中共在内战中取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兵员、人力和战略物
资,为新中国的诞生,林彪建立的丰功伟绩,用“功高盖世”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林彪是集政治、军事、经济、教育等为一体的全才,靠他运用独到的战略战术,
为中共取得了这快厚实的根据地。当时林彪纵观全国战局,能够审时度势,而不一
意孤行,他不仅要带兵打仗,还要发展当地经济,使他的地方治理取得辉煌成绩,
这就是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家也无法比拟的武德。在进行了辽沈战役后迅速出关,
他不仅带出了攻必克、战必胜,一路势不可挡的林家军,而且在队伍后面,还跟着
一大批浩浩荡荡的南下干部工作团,前面每解放一地,这些来自东北解放区的优秀
军地两用人才,迅速接管当地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为建立新政权,保障城市生
活,恢复正常的生产及文化教育事业,让老百姓安居乐业,他和他的战友们建立的
功勋,彪炳日月,永不可抹杀!

  林彪是中共唯一的一位没有打过败仗的常胜将军,毛泽东称赞是“无与伦比的
无敌元帅”,他受之无愧。他在军事史上写出的辉煌篇章,彪炳千秋,永不可磨灭

  “天马行空”是他为之奋斗一生的理想,“善用兵者隐其形、有而示之以无”
是他为帅、为将之道。林彪在军事战略、治国政策、国防建设等方面与毛泽东产生
了很多分歧,为捍卫民族利益,他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为了生灵免遭涂炭,他不
惜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立于狂澜。他灵活运用“阳奉阴违”的战略谋术,巧妙而隐
蔽地改正毛泽东的错误,使古老封闭的国门再度向世界开启!他对共和国忠心耿耿
,毫无愧色地做到了始终,使他终于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
思想家。他对中华民族建立的功勋,彪炳千古,万世流芳!

  林彪是中国罕见的非常全面的军事家,古今中外能与他相提并论的也不多。他
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民族的无形资产,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我们有什么理由
不珍惜?林彪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洒下了热血,战功赫赫,仅凭一个“抗美援朝
”,就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最伟大的战略军事家,在中共党内、
军内无人能与他相比。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