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传(1949-1976)》首次披露毛泽东关于文革的一段重要谈话


作者:高加深(xxx.xxx.xxx.xxx) 2004/06/02 00:31 字节:3K 点击:537次 帖号:9539
当前论坛: 昆仑论坛。


[ 作者:钟志诚 转贴自:兴华论坛 点击数:783 更新时间:2004-1-7 文章录入:周文 ]


“以革命的名义想想过去”!
——始读《毛泽东传(1949-1976)

“以革命的名义想想过去。只有微不足道的小人,才会忘记过去。如果忘记,那就意味着背叛。”苏联话剧《以革命的名义》(在中国曾摄制成影片)中列宁这样说过。

多年来,在中国,很有些大大小小的人物,借口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错误和曲折,不仅忘记过去,而且完全否定过去,嘲弄革命,“告别革命”,乃至诋毁革命,向无产阶级革命伟大领袖毛泽东倾泼污泥浊水,为被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推翻了的旧人物、旧制度扬幡招魂,大造舆论,意欲“改天换地”,似乎颇有市场,自以为得计。

这种时候,在亿万劳动人民倾注满腔热情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毛泽东传(1949-1976)》的问世,恰如劈开阴霾的雷电,震撼了我们的心灵,也照亮了那些个人的丑恶伪善的嘴脸。

“青史如鉴耀千秋”,新华社记者曲志江、李术峰以此为题的访谈录说得好:“谁也无法否认,毛泽东对20世纪中国和世界产生的巨大而深刻的作用和影响;谁也无法抗拒,毛泽东拥有的强烈而长远的个人魅力和精神力量。”在另一篇报道中,他们写道:“深棕色的封面色调透着历史的沧桑,毛泽东自信地端坐着,目光深邃……翻开《毛泽东传(1949-1976)》,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几十年风雨曲折的历程,自其中从容展开。”“历史的力量在于真实,历史的作用在于鉴今。一部跨度27年的个人传记,以130万字的篇幅展开,笔力沉雄,宏大壮观。走进这部书,也就走进了毛泽东丰富的内心世界,在领略毛泽东的卓越智慧和高尚情怀的同时,我们更听到了那来自历史深处的伟大回响……”。

对于我们这些跟随毛泽东走过这27年艰难历程的人来说,事情更是这样。时隔27年之后,通过阅读这部传记,尽管还只来得及浏览了下卷,当年的种种斗争拼搏,历历在目,拳拳在心,显得更加明晰,越发清新。

就拿“文化大革命”来说,本书第34章,就第一次披露毛泽东当时曾对身边的护士长吴旭君说过:

“我多次提出主要问题,他们接受不了,阻力很大。我的话他们可以不听,这不是为我个人,是为将来这个国家,这个党,将来改变不改变颜色、走不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我很担心,这个班交给谁我能放心。我现在还活着呢,他们就这样!要是按照他们的作法,我以及许多先烈们毕生付出的精力就付诸东流了。”

“我没有私心,我想到中国的老百姓受苦受难,他们是很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所以我依靠群众,不能让他们再走回头路。”

“建立新中国死了多少人?有谁认真想过?我是想过这个问题的。”(本书第1389-1390页)

这番话,字字句句,岂非像千钧重锤,敲响历史的洪钟,响彻云雷,震撼我们的心灵,既令人惊心动魄,更使人思绪万千?

联想及邓小平1978年12月13日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所说,就越加发人深省了。邓小平当时这样说过:“关于文化大革命,也应该科学地历史地来看。毛泽东同志发达这样一次大革命,主要是从反修防修的要求出发的。至于在实际过程中发生的缺点、错误,适当的时候作为经验教训总结一下,这样对统一全党的认识,是需要的。文化大革命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阶段,必要总结,但是不必匆忙去做。要对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做出科学的评价,需要做认真的研究工作,有些事要经过更长一点的时间才能充分理解和作出评价,那时再来说明这段历史,可能会比今天我们说得更好。”(《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9页)

《史贵在信,信史可读》,2003年12月25日新闻晚报发表的这篇文章中,作者王昕最后写道:

“书里有这样一个细节,1976年9月的毛泽东,已病入膏肓,经常昏迷,但在他逝世前的8小时,他还在阅读文件,书载:‘8日这一天,毛泽东看文件、看书11次,共2小时50分钟。他是在抢救的情况不看文件看书的:上下肢插着静脉输液管,胸部安有心电监护导线,鼻子里插着鼻饲管,文件和书是由别人用手托着’。

次日零时10分,毛泽东与世长辞。

这才是历史。历史是沉甸甸的。”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历史是不能忘记的,更不容任意涂抹,随意编造,肆意戏弄。不然,历史的惩罚是严酷无情的。谓予不信,请看现实。

“以革命的名义想想过去”!

以革命的名义,读《毛泽东传(1949-1976)》。

返回红五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