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涛文章:《苏联解体、苏共亡党13年祭

——寻访十月革命遗迹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定稿)


--- zxmya 发表于202004-9-1 20:01:00 [第:100117]

张海涛文章:《苏联解体、苏共亡党13年祭——寻访十月革命遗迹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定稿)》
作者: 秀龙山人
日期: 2004-09-01 20:02

苏联解体、苏共亡党13年祭(定稿)
——寻访十月革命遗迹过程中的一些思考
张海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研究员)
2004年8月31日

(一)寻访十月革命遗迹
2004年6-8月,在苏联解体、苏共亡党13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本文作者偕夫人江红怀着敬仰和沉重的复杂心情赴俄罗斯,寻访十月革命遗迹。敬仰是很自然的,因为十月革命的故乡——伟大的苏联一直是我们向往的圣地;它的领导者——由伟大的列宁缔造并由列宁事业的继承者斯大林长期主持的俄罗斯和苏联共产党,在一段很长的时期里一直是我们景仰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心情之所以沉重,是因为在将近13年前的1991年年底,发生了令人惊心动魄的历史大倒退:苏联解体,苏共亡党,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在苏联境内复辟;我们现在赴俄罗斯,只能“寻访十月革命的遗迹”了!
让我们先从十月革命的理论准备说起。
沙皇俄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国。1917年取代沙皇执政的资产阶级政权、以克伦斯基为首的临时政府对外继续参与世界大战,对内镇压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在国内工人斗争高涨、国外帝国主义各国在大战中互相厮杀的形势下,经历了1905年革命和1917年二月革命的苏联共产党的前身——俄罗斯共产党(布尔什维克),正在为在帝国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俄罗斯发动无产阶级革命做种种准备,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理论准备,主要是由列宁完成的。
这种理论准备的名著之一《国家与革命——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学说与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任务》,是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夕——1917年8、9月间,在秘密状态下写就的,写作的地点是在圣·彼得堡(即列宁格勒,当时称彼得格勒)北部山区的两个小地方——萨拉伊和沙拉什。我们驱车沿芬兰湾东北岸行驶,找到萨拉伊。这是一个非常荒僻的地方。列宁在这里的一间木屋里开始《国家与革命》的写作。由于克伦斯基政府的追捕,列宁不得不迅速化装转移。我们在这里的那间木屋(为了保护革命遗迹,苏联政府在这里建了一个玻璃罩子,将木屋罩在里面)的墙壁上看到了一幅列宁的丝织像。令我们感到自豪的,是列宁像下端绣着一行中文:“中国杭州东方红丝织厂”。我们前往沙拉什。在距离沙拉什5公里的亚历山大罗夫斯卡雅,我们瞻仰了苏联政府为纪念列宁撰写《国家与革命》而竖立的一座塑像。它显示:列宁正在为撰写《国家与革命》而聚精会神、俯首疾书,将革命领袖在险恶环境下从事理论创作的形象表现得惟妙惟肖。在沙拉什,我们瞻仰了列宁当时撰写《国家与革命》时居住的草屋和列宁纪念馆。草屋已毁;由于经费缺乏,尚未修复;但苏联政府为纪念这个重大事件、用钢筋水泥竖立起来的模拟草屋的建筑物,仍然屹立在这里。在规模不大的列宁纪念馆里,一位女工作人员热情地为我们讲解了列宁撰写《国家与革命》的过程以及当时列宁化装的模样和使用的证件。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国家与革命》的中译本,感到特别亲切。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里全面阐明了被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者歪曲、阉割了的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的学说,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使用暴力夺取政权)、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学说,不仅对指导十月革命的胜利、而且对指导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这里还应该提及列宁在1916年上半年撰写、1917年初出版的另一部理论著作《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在这部名著以及这个时期撰写的其他有关著作(包括《论欧洲联邦口号》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里指出,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在帝国主义制度下,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不平衡的;随着资本主义的这种不平衡的发展和矛盾的加剧,使帝国主义战争成为不可避免;资本主义发展的这种不平衡性,使帝国主义的战线有可能在其薄弱环节被突破;社会主义在所有“文明”国家里同时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而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取胜则是可能的。显然,列宁的这些理论著作不仅对于指导十月革命、而且对于指导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处还应提到,在马克思主义得到传播以前,民粹主义曾一度在要求革命的俄罗斯知识青年中流行。民粹派的特点之一,就是主张使用个人恐怖手段反对沙皇制度。列宁的兄长亚历山大·伊里奇·乌里扬诺夫(按,列宁的原名是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是他的化名)就是一个民粹派,因从事暗杀沙皇的活动而被沙皇政府绞杀。我们此次在圣·彼得堡期间,曾从涅瓦河边乘小艇,驶到拉多加湖畔,在那里参观访问了沙皇时期关押囚犯的一座监狱--什里谢利堡(也译为彼得要塞)。列宁的这位兄长就是在这里被绞死的。由于民粹主义阻碍了马克思主义在俄罗斯的传播,列宁在19世纪90年代上半期就不得不撰写理论著作(《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与民粹主义作斗争。
俄历1917年10月24日夜到25日(因此被称为“十月革命”),也就是公元1917年11月7日,伟大的十月革命爆发。此次在圣·彼得堡期间,我们寻访了以下的十月革命遗迹:
第一,我们以无限崇敬的心情瞻仰了十月革命的指挥部——位于东涅瓦河畔(涅瓦河的主流穿过圣彼得堡市中心区、由北而东拐了一个弯)的斯摩尔尼宫(在沙皇时期,斯摩尔尼曾经是一所贵族女子学校)。十月革命时,对武装起义发号施令、以列宁为首的革命军事委员会就设在斯摩尔尼宫里;由赤卫队(工人)和革命士兵(包括陆军士兵和水兵)组成的起义队伍也集结在这里及其附近地带。我们走进斯摩尔尼宫的大门,只见大门左、右端上方由苏联政府为纪念十月革命的胜利决定雕刻着的两排金光闪闪、十分醒目的标语:“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个苏维埃”,“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不禁肃然起敬!走进院内,我们瞻仰了苏联政府决定建造、分别伫立在东西两方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的塑像;塑像下面鲜艳的菊花丛引人注目。在斯摩尔尼宫主楼前,耸立着左手握着革命文书、右手指向前方的列宁塑像。
第二,我们瞻仰了在十月革命中发挥过重大作用、现在停泊在北涅瓦河北岸拐弯处、距离冬宫不远的阿芙乐尔巡洋舰。这艘舰艇原为沙皇政府的海军舰只;十月革命前夕,在俄共(布)的教育下,全舰士兵决定起义,转向革命方面。1917年11月7日,阿芙乐尔号上的全体官兵遵照以列宁为首的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将舰只开到涅瓦河上冬宫对岸,向冬宫院内开炮,向全世界宣告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当天,该舰又播发了由列宁签发的俄共(布)《告俄国公民书》,宣告俄罗斯国家政权已转到苏维埃手中。现在,尽管该舰已于1948年从苏联海军退役,但远远望去,这艘英雄舰艇的雄姿依旧。我们走近她,沿着舷梯,登上舰艇,走上舰艇前端的主炮下。炮座前面的一段文字说明:十月革命时攻击冬宫的炮弹,就是从这门主炮发出的。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里回顾中国先进人士寻找革命真理的经过时说:“谢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他们给了我们以武器。这武器不是机关枪,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他又形象地写道:“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注1]我们现在来到了这“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的地方,感到特别高兴。我们永远要感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感谢阿芙乐尔号的革命官兵们!
第三,我们参观了位于北涅瓦河南岸的冬宫。十月革命以前,冬宫是克伦斯基反动政府总部的所在地。1917年11月7日,在阿芙乐尔号攻击冬宫的炮声响起以后,依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由革命的工人、士兵和水兵组成的武装起义队伍向冬宫发起冲锋。起义队伍与克伦斯基政府的守卫部队(士官生和突击营)经过一阵交火,夺取了冬宫大门的铁门,进入冬宫广场;然后冲进冬宫二楼,逮捕了克伦斯基政府的部长们,从而宣告了克伦斯基政府的倒台和武装起义在当时俄罗斯首都彼得格勒的胜利。在我们参观时,冬宫大门的铁门已经拆除;冬宫二楼的191、190展室,就是武装起义队伍逼近克伦斯基政府的地方;189展室(孔雀石厅)是克伦斯基政府召开最后一次会议的地方;188展室(孔雀石厅隔壁的餐厅)就是克伦斯基政府的部长们被起义队伍逮捕的场所。
随后发生的事情是,莫斯科和俄罗斯其他城市的工人阶级纷纷起而响应,十月革命在全国范围内获胜;1918年1月迁都莫斯科;同年7月,在苏维埃第五次代表大会上通过宪法,正式成立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12月,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这就是全世界第一个由共产党领导、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然而帝国主义者和国内反革命势力并不罢休。第一次世界大战临近结束时,英、法、日、美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不宣而战,国内被推翻的资产阶级、地主阶级及其武装力量起而响应;于是在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历史上形成了1918—1920年的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的时期。我们此次寻访十月革命遗迹的过程中,曾走访了伏尔加格勒,也就是斯大林格勒。在十月革命及其以后的一个时期,这座城市称为察里津。1918年7月——1919年2月,斯大林奉命领导南方战线(军事委员会成员中包括著名将领伏罗希诺夫),指挥了保卫战略铁路枢纽和内河港口城市察里津的战役,先后三次粉碎了受到帝国主义支持的克拉斯诺夫反革命武装对察里津市的进攻,保卫了苏维埃共和国的安全,保证了南方的粮食、煤炭、石油对莫斯科和彼得格勒的供应。这场战役,史称“保卫察里津战役”。我们在这座城市里,瞻仰了“察里津保卫者纪念碑”,并参观了位于共产主义街上的“保卫察里津纪念馆”。
此处有必要简略提一下斯大林。
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1879年诞生于格鲁吉亚第比利斯州的哥里城(父亲是修皮鞋工人,母亲是农奴的女儿),1898年加入俄共(布)的前身——俄罗斯社会民主工党,1899年走上职业革命家的道路;1912年初,受党中央委托,到彼得格勒创办《真理报》,同年9月任该报主编;在反对沙皇政府的斗争过程中曾多次被捕和多次被流放。从1912年到1917年,斯大林多次被选进党中央领导机构,担任负责职务;在十月革命中,协助列宁指挥武装起义。在前述1918——1920年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斯大林任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南方战线、西方战线和西南战线革命军事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驻国防委员会代表。在这一时期,除上述保卫察里津战役外:(1)1919年5月,斯大林曾奉命领导打击尤登尼奇反革命武装进犯、保卫彼得格勒的战役。(2)1919年夏,在帝国主义者支持下的白卫将军邓尼金率领反革命军队,从南方进攻,威胁莫斯科,苏维埃共和国处于危急之中。斯大林受党中央委托,偕同伏罗希洛夫、布琼尼(看过苏联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读者应当熟悉这个名字,保尔·柯察金就是布琼尼率领下的骑兵部队里的战士)等将领,再次前往南方,指挥红军部队,歼灭了邓尼金反革命武装的主力。(3)1920年5月,斯大林在西南战线指挥红军、打退了波兰贵族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发动的进攻,收复乌克兰首府基辅。1922年,斯大林被选为俄共(布)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下面,我们简略叙述一下此次寻访十月革命遗迹过程中涉及到的两件事,即:
(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在莫斯科期间,我们多次看到市内最引人注目的“斯大林式建筑”。它们是:位于列宁山(现在改称麻雀山)上的莫斯科大学主楼;坐落在波德戈尔濒河街上的艺术家大楼;位于街垒街的科学家大楼;坐落在斯莫棱斯克林荫道上的外交部大楼;位于花园-斯巴斯街的交通部大楼;坐落在库图佐夫大街上的乌克兰宾馆;坐落在卡兰切夫街上的列宁格勒宾馆。这些建筑物气势磅礴,雄伟非凡。就其气势而言,在莫斯科和我们到过的俄罗斯其他城市,几乎看不到能与这些“斯大林式建筑”相提并论的建筑物了。它们是在斯大林领导苏联时期建设起来的。
在莫斯科期间,我们曾多次乘地铁或者参观地铁站。莫斯科地铁以其规模宏大、风格优美、崇高闻名于世。它的布局由市中心呈放射形延伸,连接市内各个主要街道、住宅区、火车站和广场。它的车站以不同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为主题,采用大理石、花岗岩、陶瓷等材料镶嵌成多采多姿的浮雕以及壁画,加上华丽的灯具和富丽堂皇的大理石地面,被人们称它们为地下宫殿。莫斯科地铁的主要部分,是在充满革命激情的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建设起来的;1935年开始通车,随后继续建设。
“斯大林式建筑”和莫斯科地铁,使我们的思想回到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热火朝天的年代。
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主要是在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共产党(布)中央的领导下,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1932)、第二个五年计划(1933-1937)、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头三年(1941-1945年为卫国战争时期,这个五年计划的后两年被迫中止)和第四个五年计划(1946-1950)、第五个五年计划(1951-1955,斯大林于1953年逝世)期间实现的。这些伟大成就曾经鼓舞过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并且在20世纪30年代震惊了处于严重经济、政治危机之中的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富兰克林·罗斯福1933年3月上台执政、紧急推行“新政”、运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挽救美国垄断资本于垂危之中,就是在这种背景发生的。本文作者在有关拙著里已经谈过这一点[注2],此处不再赘述。
(2)苏联卫国战争。
此次寻访十月革命遗迹,我们重点参观、访问了三个城市,即莫斯科、圣·彼得堡(列宁格勒)和伏尔加格勒(斯大林格勒)。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苏联,这场战争称为卫国战争)期间,这三个城市分别是举世瞩目的“莫斯科会战”(1941年9月30日到1942年4月20日)、“列宁格勒保卫战”(1941年7月10日到1944年8月10日,其中城市被围困达900天)和“斯大林格勒会战”(1942年7月17日到1943年2月2日)的所在地;它们分别被苏联最高苏维埃授予“英雄城市”的称号。
在莫斯科期间,我们参观了:(1)“卫国战争纪念馆”;(2)希特勒下令运来、准备在德军“占领莫斯科”后修建纪念碑、现在是莫斯科市特维尔大街(原高尔基大街)上一排建筑物的基石--赭色花岗岩石;(3)德国法西斯军队推进到莫斯科市最近、现在仍然保留着苏联红军防御“路障纪念碑”的地方——城市西北方向距离市中心23公里处的希姆基;(4)瞻仰了斯大林1941年11月7日检阅苏联军队的红场。这后一件事情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最深。1941年11月初,莫斯科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形势:德国法西斯重兵压境;德军飞机连续轰炸;城市内的国防工厂、苏共中央和苏联政府的部分机关、大部分外交使团已经紧急东迁。但是,以斯大林为首的苏共中央政治局、苏军最高统帅部、苏军总参谋部仍然留在莫斯科,指挥莫斯科保卫战。当年11月6日,在莫斯科地铁马雅可夫斯基车站,苏联领导人与首都人民群众一起举行了庆祝十月革命24周年大会。7日,在敌军重重围困之下,苏军最高统帅斯大林毅然决然走上红场检阅台,检阅即将开赴前线的部队,并发表演说,号召苏联军民粉碎法西斯侵略者,消灭德国占领军。斯大林从红场上发出的沉着而充满力量的声音,鼓舞了正在抗击法西斯侵略者的苏联军民和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正在反抗德、意、日法西斯侵略者的广大人民群众。
在圣·彼得堡,我们瞻仰了列宁格勒保卫战纪念馆,并参观了伊萨大教堂。希特勒曾经决定,德国法西斯军队“占领列宁格勒”以后,在这座教堂的大厅里举办庆祝宴会,并且已经发出了请贴。在以斯大林为首的苏军最高统帅部的领导和朱可夫元帅的直接指挥下,被围困900天的列宁格勒军民浴血奋战,粉碎了希特勒的梦想。这座教堂身上现在仍然保存着的被德国军队炮击的累累伤痕,既谴责着德国法西斯的罪行,也歌颂着列宁格勒军民的英勇无畏精神。
在伏尔加格勒(斯大林格勒),我们参观了位于伏尔加河畔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纪念馆,并瞻仰了玛玛耶夫高地(也译为“玛玛耶夫山”或“玛玛耶夫山岗”)上苏联政府建立的《祖国母亲在召唤》巨型塑像。斯大林格勒会战期间,玛玛耶夫高地曾被德国法西斯军队占领;苏联军队从伏尔加河畔向玛玛耶夫高地反复冲锋。在斯大林格勒会战期间,玛玛耶夫高地是双方血战最激烈的地区之一。这座在玛玛耶夫高地上耸立着的高度52米、重量为8000吨的“祖国母亲”,右手握剑,指向前方,头发和衣襟仿佛随风飘荡,形象伟大、美丽而崇高。她召唤着祖国的儿女们保持警惕,时刻准备保卫社会主义祖国。这座塑像俯视着伏尔加河。在这条著名河流里行驶的船只经过此处时,向她鸣笛致敬。我们乘游艇游览伏尔加河时,就目睹了这种令人十分感动的情景。
斯大林格勒会战,是在英、美等国拖延开辟第二战场,由苏联红军在以斯大林为首的苏军最高统帅部的领导之下单独进行的。就苏军而言,整个会战分为两个大阶段,即战略防御阶段和战略进攻阶段。在这场会战的第一阶段结束时,毛泽东同志即为延安《解放日报》撰写社论,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注3]美国总统罗斯福也是承认这一点的。这位美国总统1944年5月曾以“美利坚合众国人民”的名义授予斯大林格勒和列宁格勒荣誉证书,由当时美国驻苏联大使哈里曼交给斯大林。罗斯福在授予斯大林格勒的荣誉证书里说,斯大林格勒的保卫者“取得的辉煌胜利遏制了侵略的势头,成为反侵略力量同盟的战争的转折点。”[注4]
上述各项参观和瞻仰活动,都引起了我们的高度敬仰。然而有些参观却使我们的心情感到无比沉重。这后一个方面,主要是:(1)位于莫斯科市东北部、1939年开始建立、随后又曾扩建、总面积达300余公顷、规模宏大、金碧辉煌的苏联国民经济成就展览馆。这是一个展览馆群。走进大门,就是苏联展览馆,也就是总馆。它的顶端是红星,下面并排排列着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国徽,中间从左到右刻着一排大字: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往里面走,分别排列着当时苏联的15个加盟共和国的展览馆,由15名(象征15个加盟共和国)手握麦穗的金色少女组成、彩虹与金色交相辉映的“民族友谊”喷泉,以及航天馆、种子馆、冶金馆、有色金属馆、电力馆、通讯馆、医疗馆、文化馆,等等。这个展览馆群原来共拥有展品十万余件,展示了苏联作为经济大国、政治大国、军事大国、科学技术大国、文化大国等等方面的卓越成就。然而走进苏联展览馆一看,展品一无所有,里面已经变成了一个摊贩市场;走进其他展览馆,情况也是如此。经过打听,原来在1992年以后,在叶利钦政权的主持下,所有的展品已陆续出卖,卖给了俄罗斯商人和外国人;其中,呈列在航天馆里的苏联第一个航天员加加林的宇航服,已经卖给了美国人!如今,这里已经不再是展览馆,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摊贩市场了。(2)位于莫斯科河北岸、克里姆林宫附近的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办公大楼,也早已换了主人了!这两次参观再次提醒我们早在将近13年前已经发生过了的一个严酷的现实:苏联解体,苏共亡党,伟大的苏联和苏联共产党早已不存在了,付出了无数革命烈士鲜血和工人阶级、广大劳动群众汗水而取得的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已经丧失殆尽,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在苏联境内复辟,作为国家主人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已重新沦为雇佣奴隶。这实在是令人痛心!

--------------------------------------------------------------------------------

回复: (二)主要教训 [我要回复]
--- zxmya 发表于202004-9-1 20:01:00 [第:100118] [点击:6]

(二)主要教训
苏联解体、苏共亡党的主要教训是什么?
在这次寻访十月革命遗迹的过程中,本文作者感触最深的有如下几点:
1,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即夺取国家政权的问题;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仍然存在着政权问题,即巩固无产阶级政权还是丧失政权的问题。无产阶级取得了政权,并未进入保险箱,不能高枕无忧,还有可能丧失政权。一旦丧失了政权,就会丧失一切,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会丧失殆尽。苏联解体,苏共亡党,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处于执政地位的无产阶级政党对此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决不可麻痹大意,必须采取种种措施(包括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为巩固政权和保持政权的无产阶级性质而斗争。
2,苏联的情况说明,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不可能在短期内消灭阶级。实际上,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在苏联存在的整个历史时期始终存在,而且在后期愈演愈烈。不能仅仅依据经济战线的进展而断言“所有的剥削阶级都消灭了”。即使剥削阶级、首先是资产阶级的所有制被消灭了,但他们在政治、思想领域的影响将长期存在;何况他们的所有制还有可能复活。在社会主义时期,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是长期的。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对此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决不能放松警惕,不能放弃阶级斗争的武器。
与此相关的是,在国内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国际帝国主义制度还存在的时期,党在观察国内、国际形势时,不能放弃阶级分析的方法。在社会主义事业取得重大进展以后,很容易忽视这一点。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党对形势的判断以及与之相应的决策就会发生失误。
3,苏联共产党的历史说明,要正确处理发展马克思主义和防止修正主义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要注意防止修正主义;在无产阶级专政之下,要注意有人打着“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旗号推行修正主义,要特别警惕这一点。
客观情况是不断发展的。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依据当时已经发展了的新情况,依据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发展马克思主义,当然是必须的,正确的。然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在内,又是不能违反的;违反这些基本原理,提出与之相反的所谓“理论”,就是修正主义。
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基本建立和斯大林逝世以后,就出现了赫鲁晓夫修正主义路线。随后,这条修正主义路线在苏联始终没有得到纠正,而且进一步发展为戈尔巴乔夫集团彻底背叛社会主义、背叛苏联共产党的路线。他们又都是打着“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旗号,推行修正主义的。因为在无产阶级专政之下,只有打着“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旗号从事欺骗,才能提出和推行修正主义。他们得逞了,其结果就是苏联解体,苏共亡党。
4,不能低估赫鲁晓夫修正主义的危害性。
列宁逝世后,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共产党中央全力维护列宁的威望。斯大林反复发表演说,阐明列宁学说,将它界定为列宁主义;并在全国各地树立列宁塑像,在各有关的地方建立列宁纪念馆。但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抓住他自己曾全力参与并大加颂扬过的肃反扩大化全盘否定斯大林,连斯大林的遗体也予以焚毁。斯大林担任苏联共产党主要领导职务的时期,特别是在1924年到1945年期间,苏联是在资本主义包围之中、一国单独建设社会主义,而且没有任何先例可循。应当说,发生失误或者错误,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客观事实也说明,的确是发生过失误、甚至相当严重的错误,肃反扩大化即其中之一。严格依据当时的历史条件,采取辨证分析态度,总结经验教训,是完全必要的。但赫鲁晓夫不是这样做,而是全盘否定斯大林,使用各种恶毒的语言咒骂他昔日称为“慈父”的斯大林,这就与反共、反社会主义的帝国主义者和各国反动派走到一起了。全盘否定斯大林,也就否定了斯大林毕生为之奋斗的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和无产阶级专政,否定了斯大林全力捍卫过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大大削弱了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制度和马列主义的信仰,不仅为苏联解体、苏共亡党提供了条件,在当时就引发了波兰、匈牙利的政局大动荡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转入低潮,而且直到现在仍然是俄罗斯共产主义运动所面临的一大难题。赫鲁晓夫提出“全民国家”、“全民党”,完全背离了马列主义的国家学说和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学说,使党脱离了工人阶级和工农联盟,背离了无产阶级专政。这就无异于釜底抽薪,为苏联解体、苏共亡党奠定了基础。赫鲁晓夫提出的“和平过渡”,根本违背了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危害极大。戈尔巴乔夫等人就是在赫鲁晓夫修正主义路线下成长起来的,戈尔巴乔夫的叛徒路线是赫鲁晓夫修正主义路线的直接继承和恶性发展。
5,在党的建设中,要努力解决在党的最高领导机关反修防修问题。
苏联解体、苏共亡党的教训说明,问题主要发生在党内,特别是发生在党的最高领导机关。赫鲁晓夫是什么人呢?他是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是什么人呢?也是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总书记!在苏联解体过程中起过极为恶劣作用的叶利钦是什么人呢?他是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和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这类事情,难道不令人惊心触目吗!
很明显,在无产阶级专政之下,资产阶级要实现复辟,必须夺取无产阶级的司令部——共产党的最高领导权,将无产阶级的司令部变为资产阶级的司令部。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政权的性质就会完全改变了,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了。
无产阶级要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就必须创造条件,使修正主义分子不能进入领导机关、特别是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即使进入了,也能及时予以清除。苏联没有作到这一点,但它用自己的教训将这个问题提到了全世界共产党人、特别是已经处于执政地位的共产党人的面前。这个问题不解决,即使取得了政权,建设了社会主义,也不可能巩固,并且存在着已经获得的成果全部丧失的危险。
6,苏联的情况说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然而这个问题短期内又难以解决,要作长期斗争的准备。苏联存在的时期,始终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对此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决不能轻言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全胜利”。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解决社会主义事业一代又一代的接班人问题。这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社会主义事业就很难继续下去,甚至可能夭亡。苏联共产党没有解决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的领导仅仅保持了列宁、斯大林两代,第三代就发生了大问题。苏联的教训也将这个问题提到了全世界共产党人、特别是正在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共产党人的面前。
7,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正确处理经济、文化、国防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之间的关系,要大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制度有可能作到这一点;也只有如此,才能使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苏联没有处理好这个问题,对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注意得不够,但它的教训说明,必须处理好这个问题,否则社会主义制度就难以巩固。
8,在意识形态领域,要正确处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言论自由的问题。这也是苏联共产党没有解决、而又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毫无疑问,在社会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但是,如果像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之流的修正主义者占了统治地位,决不可能在意识形态领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而是恰恰相反,形形色色的反共、反社会主义的反动货色在意识形态领域占了统治地位,马克思主义者遭到排斥,他们的发言权甚至完全被剥夺。另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也是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的一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如果经济基础出现了不利于工人阶级的重大变化,仅仅在意识形态领域企图保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也是很难奏效的。
不能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保障人民群众的言论自由相对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对象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敌人,它要保护的对象是人民群众。
党内民主问题,也是如此。在列宁领导时期,俄共(布)对这个问题处理得比较好;在斯大林领导的时期,联共(布)在这个问题上就发生了失误;到了赫鲁晓夫及其以后的时期,情况每况愈下。党内民主是人民民主的前提和基础。党内民主问题不解决,人民民主问题也很难解决。
总之,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苏联没有做到这一点,但它的教训说明,必须努力以赴、力求作到这一点。
9,肃反要执行正确的方针。要实行“有反必肃,有错必纠”和“一个不杀,大部不抓”的方针。如果把人错杀了,后果严重。
10,对帝国主义的军事进攻与“和平演变”交替使用的两手策略,必须保持高度警惕。苏联对前者处理得比较好,但对后者缺乏甚至没有准备。赫鲁晓夫推行修正主义,与艾森豪威尔为代表的美国垄断资本集团的影响直接有关。戈尔巴乔夫推行叛徒路线,与里根、老布什为代表的美国垄断资本集团给予的非常醒目的配合更是密切相关。防止和反对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战略,是已经取得政权、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国家必须采取的一项十分重大的战略措施。采取则存,不采取则亡。
这次寻访十月革命遗迹的过程中,我们在圣·彼得堡的玛尔索沃空地,瞻仰了苏联政府为纪念在十月革命中牺牲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革命战士纪念碑,纪念碑前的火炬长年放射光芒。在莫斯科,我们敬谒了列宁墓。走出列宁陵墓后,我们瞻仰了苏联政府为纪念在十月革命的岁月里牺牲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墓地。这个墓地上刻着烈士们的姓名;令我们感到自豪的是,其中还有两位中国烈士。墓地上方,刻着一行大字:“在为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们永垂不朽”!凡此种种,都使我们铭刻在心,永远难忘。
从长远的观点看,社会主义事业遭受曲折、反复,难以完全避免;但归根结底,人类必然沿着十月革命的道路前进。这是毫无疑问的,
十月革命的火炬永放光芒!(完)

注:
注1,《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1469-1471页
注2,《三说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危机》,当代中国出版社1998年版第177-179页
注3,《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84-889页
注4,苏联档案:《斯大林往来信件》第195号

------------------
自信人生二百年
会当水击三千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