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
肩周炎,中医认为此病的发病机理是因风寒外邪侵袭肩部经络,以致气滞血雍,“不通则痛”。(转贴)
--- 如意 发表于202003-9-5 13:40:00 [第:60238] [点击:106]
本病为肩关节囊和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一种范围较广的慢性无菌性炎症。本病中医称为“冻肩”、“老年肩”、“漏肩风”,好发于50岁左右。故日本医学界又称为“五十肩”。
中医认为此病的发病机理是因风寒外邪侵袭肩部经络,以致气滞血雍,“不通则痛”。
本病发病的时间慢,数周、数月不等,长的可达数年之久。临床症状是肩部疼痛,活动受限,上臂外展、上举及过度内旋或手背触腰疼痛加剧。此时就称为“痹症”。严重者穿衣、洗面、梳头等活动受限,日久肩部肌肉废用萎缩,软组织粘连,就成为“痿症”或称“冻结肩”。本病又属慢性退行性病理的变化。
中医对于肩周炎病因理论(转贴) [我要回复]
--- 如意 发表于202003-9-5 13:45:00 [第:60239] [点击:31]
中医认为肩周炎的发病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的因素。
外因包括六淫、劳 伤和外伤;内因包括肝肾亏损、气血虚衰、内伤七情。1外因(1)六淫:系指风寒暑湿燥火等自然界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在人体抵抗力低下、超过人体的
适应能力时,侵入人体引起疾病。六淫邪气可单独致病,亦可两三种邪气相兼致病。在肩周 炎,则多与风寒湿邪有关。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
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又说阳气胜者为热痹。
(2)劳损:中医劳伤又称劳损,多由长年累月慢性损伤所引起,不仅损伤了气血筋骨,也因不 运动而致气滞血凝,是关节痹痛的重要致病因素。《素问·宣明五气篇 》说
久视伤血,久卧 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视、卧、坐、立、行为人体正常生理 活动,如太过即超出生理限度,则成为致病因素。《 吕氏春秋·本生篇
》说:出则以车,入则 以辇(古代的一种轿).务以自佚(自己求舒适而失去运动的机会),命之曰招蹶(四肢痹蹶) 之机。指出人体不运动也可导致痹证的发生。《理伤续断秘方》说:劳损筋骨,肩背疼痛。
说明劳损是肩背疼痛的原因。
(3)外伤:多见于劳动和运动中,姿势不当,用力过猛,肢体受到挫、闪、扭、捩外力,造成 肩关节的损伤,轻则皮肉受损、瘀血蓄积,重则筋伤骨断、关节脱臼、肿胀疼痛,由于出血渗出
、肌肉痉挛,日久导致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关节活动障碍。《张氏医通》:或因提掣重物, 皆致痹痛的记载,说明外伤是肩周炎的发病原因。唐代蔺道人也指出跌仆损伤骨折后瘀血不散、
筋膜失养为关节痹痛的原因,其《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指出:手足久损,筋骨差爻,举动不能可造成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2 内因:
(1)肝肾亏损:肝藏血、主筋,具有贮藏血液和主筋肉运动的功能。肝血充盈,才能使肢体的筋 得到充分的儒养,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肾主骨,主生髓。肾藏五脏六腑之精气,其充在骨。肾
贯脊骨而生髓,骨髓充盈于骨腔之内,又营养骨体,以促其发育壮实。所以骨的生长、发育、修复 均依赖肾脏精气的营养和推动。五旬之人由于肝肾亏损,不能儒养筋骨,抑或长期劳损,或肩部露
卧着凉,寒凝筋膜,而致筋骨运动不灵,关节伸屈不利,而致肩周炎的发生。《素问·上古天真论》 说: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在肝脏发生病变时,则筋病丛生
,可发生筋痿、筋软和筋挛等多种病变。《素问·痿论》:肝主身之筋膜,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 为筋屡。
(2)气血虚衰: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营养物质,由脾胃生化而成。人体的皮肉筋骨、脏腑需 要气血的供养,才能进行各种生理活动。《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
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老年之人,脾胃虚弱,气血生化功能减退,造成气血虚衰,传输功能 失调。外不能充养四肢肌肉,内不能灌溉五脏,日久将出现肌肉萎缩,四肢疲惫,举动无力。《灵
枢·本神篇》说:脾虚则四肢不用。筋骨关节长期缺乏气血的儒养,则可造成筋挛肉缩、关节僵硬、 屈伸不利,多见于偏瘫所致的肩周炎
(3 )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 、惊称为七情,是人体正常的精神活动。如果人体长期 受到精神刺激或突然遭受到剧烈的精神创伤,超过人体正常的调节范围,就会导致情志发生异常,使
内脏气机生紊乱而致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之 说,指出情志所伤,多累及相关的脏腑。除此之外,情志为病还影响内脏的气机,使其功能活动发生
紊乱。《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内脏功能的失调,也可导致某些情志的改变。如《灵枢·本神篇》说: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
则悲,实则笑不休。也指出了脏气虚实不同,亦可导致情志的改变。中医认为七情的异常,可以影 响人的正常精神活动,造成筋肉关节疾病的发生,与现代医学认为肩周炎的发生和人的精神心理因素有
关的观点相一致。
气功治疗肩周炎有效果(我对治疗肩周炎的体会) [我要回复]
--- 如意 发表于202003-9-5 19:49:00 [第:60249] [点击:25]
气功治疗肩周炎有效果(我对治疗肩周炎的体会)
治疗肩周炎的经络与穴位
手背:是三阳经脉循行的部位(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胃经)。
肩部:是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和阳维脉循行的部位。对这些部位发功有激发阳经加速循环和增强阳气抗御寒邪的作用。
曲池穴:清热散风、调气和血。
肩井穴:活血散风、通利关节。
天宗穴:疏风活络、清热散结。
肩外俞穴:疏风活络、祛寒散凝。
肩井和曲池穴是治疗本病的主穴。
我虽不是医生,但是经过几年的练功体会,对人体的经络运行有一定的了解。曾经有好多肩周炎患者经我气功调理,有的明显好转,有的彻底治好,没有效果的还没有发现。
我是怎样调理的呢?
1.两手覆盖病人患病处肩井穴,肩外俞穴,天宗穴部位(不接触病人身体),调理运气,意想宇宙之气,好的能量补充病人,使其能量加强。(几分钟)
2.然后对患者病处从手臂向下拉动数次,使病气浊气从手指缝排出,病人感觉有凉气从手指缝冒出,就已经收到效果,有的从脚底冒出,都能见效。
3.拍打肩井穴,肩外俞穴,天宗穴,当这些穴位有暖洋洋的感觉后,即能见效。
重患者3――5此可以痊愈,一般的一次见效。
我会治疗肩周炎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的。
我朋友的丈夫到我家来玩,他说他的肩膀很痛,看了很多医生,打了很多封闭针,都不见效,现在连手都抬不起来,很痛苦。我看到他那么痛苦,心想,何不用我学到的气功给他发外气试试,说老实话,那时我还没有给别人看过病,只给自己家里人试验过,效果不错。在征得他的同意后,我就给他调理。他从未练过功,不过他的经络非常敏感。他说有一股凉气从手指排出,我想一定有效果。调理后我跟他说,像你这么严重的病恐怕要3――5次可以治好,你明天再来好了。没想到他一直没有再来,问他妻子后才知道,他的肩周炎好了,胳膊也抬得起来了。并且再也没有复发过。
我太高兴了,这是我治好的第一位病人。后来,有相似的病人我就没有多少顾虑,只要他们愿意我都义无反顾为他们服务。都有很好的效果。
不过治病你一定要懂得经络穴位,得找准穴位,否则不能收到效果。
还有你必须有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真心诚意的帮助别人,不求回报,才能收到效果。
当然在你排除了病人的病气之后,必须调整你自身之气,这一步是不能少的,如果忘记了,很有可能将别人的病气残留到自己身上,想到了必须马上排掉,否则你自己会不舒服。
这是最一般的治疗办法。有功夫的人,不动手就能把你的病治好了,不过这要看缘分了。
患者的按摩保健 [我要回复]
--- 如意 发表于202003-9-5 13:47:00 [第:60240] [点击:29]
按摩疗法强调施行手法的循序渐进,力求避免因手法而造成新的局 部损伤和其他并发症,主张以不间断的按摩手法作用使局部循环得以加强,从而逐渐提高局部组 织的痛阈,充分拉长紧张或痉挛的肌肉,最终达到止痛和恢复功能的目的。
采用按摩法治疗肩周炎,临床上一般根据肩周炎的不同病期而有针对性地施以不同的手法。
1)急性期:肩周疼痛明显,关节功能受限尚不严重。按摩治疗时多采用按摩、拿捏、点按、摇 晃等较温和的手法,缓解痉挛,消除疼痛,防止粘连。常用操作方法如下:
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患侧、术者一手扶患肩,另手自其健侧起揉摩颈肩、肩背部3~5遍,并逐 渐过渡移向患侧颈肩、肩背部,按摩约1分钟.术者一手握住患侧上肢腕部,另一手自其肩井穴处沿其肩外侧以拿捏手法轻快地自肩至腕拿捏患侧
肩周及其上肢部肌肉,反复5~7次。术者一手在患肩的前缘、外缘及后缘施行滚法各约2分钟,同时以另手握其患侧手腕或肘部使患肢 配合进行轻度的肩外展、内收、内旋、外旋、后伸、上举等动作。术者以指推、捋顺等手法在患肩处沿肩周肌肉、肌腱的走向反复理筋5~7次。术者一手扶患肩,另手按其腕,牵引患侧上肢外展后进行旋转划圈运动,幅度由小而大,反复多次
。术者双手配合,使患侧上肢作被动的肩外展、内收、内旋、后伸、上举等动作,逐一进行,以患者 最大耐受程度为限。术者一足踏患者座椅边缘,将患肢屈肘置于膝上,以双手对扣搭在患肩处进行按摩约半分钟。术者握住患肢腕部牵拉并抖动其患侧上肢3-
5次,再轻轻摇晃片刻。术者一手握空拳在患肩周围及颈肩、肩背处施以轻快的叩击法,且过渡移向健侧,反复3~5遍 ,术 毕。
2)慢性期:患者肩周疼痛渐轻或趋于不明显,但肩关节功能受限却较显著,甚至呈冻结样。按摩治 疗时宜着重施以推扳、旋摇、牵拉等手法,在舒筋止痛的基础上,松解粘连,恢复肩关节功能。常
用操作方法如下:患者取坐位,术者立其患侧。先以揉摩滚推、拿捏等手法在患肩周围及其颈肩、肩背、患侧上肢等处 施法3~5分钟。术者在患侧肩前(相当于肱二头肌长头腱处)、肩外(当于三角肌止点处)、肩后(相当于同上、同
下肌处)等部位压痛点处,施以弹拨手法或弹筋束,或垂直拨筋肌,再顺肌肉走向进行持顺,反复3分钟。术者在其患肩前、后。外侧,搭住其肩周肌群如三角肌、冈上肌、同下肌等,推扳3-5次
。术者一手按扶其患肩以固定,另手握其患侧肘部,以肩关节为轴心,做向前环转后接做向后环转的旋 转回环动作,幅度由小而大,反复10~15次。术者一手握患肢肘部或腕部,另手紧按其肩部,将患侧上肢拔伸上举,同时双手一起用力,在其上举
的最大限度稍停片刻,反复3- 5次。术者一手扶住健侧肩部,另手托住患侧肘部,使患肢屈肘内收经胸前向健侧靠移,在最大限度的位置 上维持片刻,反复3- 5次。术者一手扶患肩,另手握其腕部使患侧上肢后伸,同时握腕之手轻轻施以扭转之力,使后伸的患侧同
时有内旋动作;然后,让患肢在后伸位屈肘靠贴在其腰骶部,握腕之手向上提拉,使其自低位逐渐向 背上移动,至最大上移位置时稍停并维持片刻,再缓缓放下,反复2~3次。整个过程中,患者在肩前
部有明显的疼痛点,术者宜用扶肩之手不断揉按、弹拨。让患者恢复端坐位,术者按揉其患肩约1钟后、自其肩并处拿捏至腕臂部,反复数次后,从其肩部以双 手相向扶住患肢揉搓至臂腕部,反复数次,最后术者双手牵握其手腕行牵抖法片刻。上述手法,对年老体衰者亦可在患者卧位时施行。施治过程中的肩关节被动活动,应以患者可能为限
,切忌猛力施术,活动范围宜由小到大,力戒盲目求功,防止造成意外损伤。对慢性期患者,通常是每周施法3 一般经1~ 2个月的治疗可取较好的疗效 。
3) 恢复期 :此时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已有一定的改善,疼痛也不明显,按摩治疗时可选择揉按 、拿捏、牵抖等手法缓和进行或可配以适量的转摇、推扳手法,以促进肩关节的功能恢复。具体手法可参考前述两期的施治手法,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