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2004-2-24 18:13:00 [第:79626][点击:5]
缺 氧(hypoxia)
  
  第一节 概 述
  
  
  一.缺氧的概念:
  
  当组织得不到充足的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时,组织的代谢、功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缺氧。
  
  常用血氧指标:
  
  (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PO2)
  
  溶解在血中的氧产生的张力。
  
  正常值: PaO2:100mmHg(吸入气的PO2,外呼吸)
  
  PvO2:40mmHg( PaO2,内呼吸)
  
  (二)氧容量(oxygen binding capacity,CO2 MAX)
  
  100ml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被氧充分饱和时的最大携带氧量。
  
  正常值:20ml/dl
  
  (血红蛋白的量和质)
  
  (三)氧含量(oxygen content, CO2)
  
  100ml血液实际携带氧量。
  
  正常值: CaO2:19ml/dl
  
  CvO2:14ml/dl
  
  (PO2和氧容量)
  
  CaO2- CaO2=5ml/dl
  
  (组织摄取氧量)
  
  (四)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SO2)
  
  SO2 = (CO2- 溶解O2)/ CO2 MAX X 100%
  
  正常值: SaO2:95%
  
  SvO2:70%
  
  ( 2,3-DPG , H+,PCO2,, T )
  
  三.分类:
  
  (一)按病因分
  
  1 供O2↓: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 循环性缺氧
  2 用O2↓: 组织中毒性缺氧
  
  
  (二)按血气变化分类
  
  低张性低氧血症,等张性低氧血症,低血液动力性缺氧,
  组织中毒性缺氧
  
  第二节 原因和发病机制
  
  一.低张性缺氧 (hypotonic hypoxia)
  
  (一)概念:
  
  动脉血氧分压↓,使动脉血氧含量↓,组织供氧不足,称为低张性缺氧。
  
  (二)原因
  
  1.吸入气氧分压过低(大气性缺氧 atmospheric hypoxia)
  
  2.外呼吸功能障碍(呼吸性缺氧 raspiratery hypoxia)
  
  3.静脉血分流入动脉
  
  (三)组织缺氧机制
  
  PaO2<8kPa(60mmHg)
  
  ↓
  
  O2弥散速度↓
  
  ↓
  
  供给细胞的O2↓
  
  (四)血氧变化特点
  
  PaO2 CaO2 SaO2 CO2MAX CaO2-CvO2
  
  
  发 绀(cyanosis)
  
  还原血红蛋白>5g/dl
  
  二.血液性缺氧(hemic hypoxia)
  
  
  (一)概念:
  
  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以致血氧含量降低或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出所引起的组织缺氧。
  
  等张性低氧血症 (isotonic hypoxemia)
  
  (二)原因与机制
  
  1.贫血
  
  缺氧机制:
  
  Hb↓使CO2↓,毛细血管处PO2降低的速度加快,导致氧向组织弥散速度迅速减慢,供给组织的氧减少。
  
  2.一氧化碳中毒
  
  缺氧机制:
  
  (1)Hb+CO→HbCO,失去携氧能力
  
  (2)抑制正常RBC的糖酵解,使2,3-DPG生成↓,造成氧离曲线左移。
  
  
  3.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缺氧机制:
  
  Hb(Fe2+) 氧化剂 Hb(Fe3+)
  
  亚硝酸盐
  
  (1) Hb(Fe3+)无携氧能力;
  
  (2)提高剩余Hb(Fe2+)与O2的亲和力,造成氧离曲线左移。
  
  “肠源性紫绀”
  
  
  
  
  4.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增加
  
  输入库存血→2,3-DPG↓,
  
  输入碱性液→血PH↑,使氧离曲线左移
  
  Hb病: Hb →与氧亲和力↑
  
  
  (三)血氧变化特点
  
  PaO2 CaO2 SaO2 CO2MAX CaO2-CvO2
  
  
  三.循环性缺氧
  (circulatory hypoxia)
  
  (一)概念:
  
  由于组织血流量减少使组织供氧量减少所引起的缺氧。
  
  低动力性缺氧 (hypokinetic hypoxia).
  
  (二)原因
  
  全身性循环障碍
  
  局部性循环障碍
  
  (三)机制:
  
  血流↓→单位时间进入组织血量↓→组织供氧↓
  
  (三)血氧变化特点
  
  
  
  PaO2 CaO2 SaO2 CO2MAX CaO2-CvO2
  
  
  N N N N ↑
  
  四.组织中毒性缺氧(histogenous hypoxia)
  
  (一)概念:
  
  由组织、细胞利用氧异常所引起的缺氧
  
  (二)原因:
  
  1.组织中毒:
  
  机制:
  
  氰化物(CN—)结合Fe3+→氰化高铁细胞色素氧化酶→不能传递电子→呼吸链中断
  
  2.细胞损伤
  
  3.呼吸酶合成障碍
  
  (三)血氧变化特点:
  
  PaO2 CaO2 SaO2 CO2MAX CaO2-CvO2
  
  
  N N N N ↓
  
  
  
  第三节 缺氧时机体机能代谢改变
  
  
  一 呼吸系统
  
  (一)代偿反应
  
  呼吸加深加快
  
  机制:
  
  PaO2↓(<60mmHg)刺激颈A体、主A体化学感受器,使呼吸深快。
  
  代偿特点:
  
  1.肺通气改变程度与缺氧时间有关;
  
  2.肺通气改变是低张性缺氧的主要代偿反应。
  
  (二)呼吸功能障碍
  
  二 循环系统
  
  (一)代偿反应
  
  1.心输出量增加(心率- 、收缩力- 、回心血- )
  
  2.血液重分布
  
  (交感神经兴奋,局部代谢物- )
  
  3.肺血管收缩
  
  (交感兴奋、介质释放、钠钙内流)
  
  4.毛细血管增生
  
  (二)循环功能障碍
  
  1.肺动脉高压
  
  2.心肌舒张收缩功能障碍
  
  3.心律失常
  
  4.静脉回流减少
  
  (三)血液系统
  
  1.红细胞增加(促红素- )
  
  2.氧离曲线右移
  
  机制:2,3-DPG增加
  
  2,3-DPG增加的 机制:
  
  (1)缺氧使还原HB增多,后者使RBC中游离2,3-DPG减少;
  
  (2)缺氧过度通气,提高pH。
  
  2,3-DPG的作用:
  
  利于向组织释放氧
  
  四 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出现CNS机能障碍
  
  五 组织细胞变化
  
  (一)代偿性反应
  
  1.利用氧的能力升高 
  
  2.无氧酵解增加 
  
  3.肌红蛋白增加
  
  4.低代谢状态 
  
  (二)细胞损伤
  
  1.细胞膜的变化
  
  2. 线粒体变化
  
  3.溶酶体的变化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小结
  
  代偿 失代偿
  
  
  
  呼吸系统 肺通气↑ 外呼吸功能障碍
  
  循环系统 CO↑,血液重分布 肺A高压,心肌舒 ↓
  
  肺血管收缩, 心律失常,V回流↓
  
  毛细血管增生
  
  血液系统 RBC↑,氧离曲线右移
  
   
  
  组织细胞 组织利用O2能力↑, 细胞膜,线粒体,
  酵解↑,肌红蛋白↑ 溶酶体破坏
  
  中枢神经系统 CNS功能障碍
  
  第三节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
  的因素(自学)
  
  第四节 氧疗与氧中毒(自学)
  
  
  本章目的要求:
  
  1.掌握缺氧,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的概念及英文词汇。
  
  2.掌握四种缺氧的原因和机制,血氧变化特点与组织缺氧的机制。
  
  3.掌握缺氧时机体的变化。
  
  4.了解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