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美国“锈带”的衰败景象 我只是想顺带说一句,有一个情况大家可能不太清楚,即所谓“1% vs 99%”问题,国内很多人还在沿用过去观点看这个事情,说这反映了美国的阶级对立。这话看似有道理,其实不对。如果是传统的所谓“阶级对立”问题,也就是所谓的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问题,那绝对不会是1% vs 99%。美国传统工人运动、民权运动的最高潮都要向华盛顿进军。马丁·路德·金发表《我的梦想》演说是在林肯纪念堂前。这次抗议的人们为什么去纽约百老汇边上一个小小的广场上安营扎寨?1% vs 99% 不是过去意义上的阶级对立,其背景是经济金融化,是金融垄断集团控制了整个经济活动,成了经济活动最大的受益者,从而引起了美国社会的广泛反对,甚至也包括特朗普这样的人。 很多人会认为特朗普是大老板,他是1%。其实不见得,在我看来他恰恰不是1%,而是99%。他激烈地抨击华尔街,他本人不是一个金融大鳄。他想振兴的还是美国的产业包括工商业,他对经济全球化、金融化持不同看法,他要做出某种纠正。 美国和世界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我们不能再用过去形成的那些概念剪裁现实,许多概念和认识已经过时了。囿于成见,现实反而是荒诞不经的。特朗普很懂得美国原有社会主流被边缘化的现实,很懂得适应和借助新的社会情绪。支持特朗普的重要社会群体是那些所谓的“愤怒选民”——欧洲裔的工人、中老年男人、受教育程度低的人,住在“锈带”、“圣经带”上的人们。 我们姑且把这种社会趋势及群体称为“新民粹”。“民粹”过去一般是指社会下层、底层、收入低的那些人。但特朗普的力量更多来自原来的社会主流,更多是被边缘化的白人群体。他们被全球化、金融化浪潮冲击,被大量的外来移民、大量的外来商品冲击。虽然他们从标准意义上并不属于贫困阶层,不是社会底层,但是他们被边缘化后产生了强烈的失落感、挫折感和对抗情绪,他们反抗趋势,反抗权威,反抗上层,反抗1%,抵制全球化,抵制金融化。我们称之为“新民粹”。特朗普在很大程度上代言了这样一种社会情绪及其背后的利益群体。我认为这是导致特朗普当选的深层次原因。当然这还不是全部的、直接的原因。 认识了特朗普的政治基础和社会背景,进而可以透视美国社会的发展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科学地来判断美国新政权的未来政策。 观察者网:您说的社会底层、收入低下的,包括外来移民在内的美国人,恰是奥巴马执政期间很大的关注点。特朗普执政后会怎样处理奥巴马留下的政治遗产?会推行怎样的政策,来服务于他的支持者,那些美国原来的社会主流? 房宁:奥巴马上台后做了几件重要的事情。一个是他在国际上,特别是在伊拉克、阿富汗等小布什总统发动战争的地方进行了战略收缩。我认为这应该是他的主要政绩,特朗普在这些方面大致还会延续他的政策。特朗普和他的主要政策区别,应该还是在国内方面。 回头说奥巴马,有人讲他是一个“欧洲的社会主义者”。上次大选时,美国有一个论调,说那是一场“欧洲社会主义”和“美国资本主义”之争。奥巴马非常强调所谓的平等、自由、人权等在美国属于政治正确的概念,这背后实际的政策内容是强调社会福利,强调开放,也就是更加宽松的移民政策。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福利上,奥巴马做了大量工作。最典型的就是用他名字命名的、他希望能成为他政治遗产的平价医疗体系“Obama Care”,他倾注大量心血。但这些方面特朗普肯定是与之相对的。 相关研究还在进行,现在还说不太具体。但从特朗普的政治基础和背景看,我们认为,特朗普新政府将有三层“政策圈”,也就是特朗普执政的首要目标、其次目标和再次目标。这是指政策体系而不是某项具体的政策。 特朗普要代表美国传统主流,也就是欧洲裔美国人。那么他最大的任务就是要改变移民政策。这是他一定要做的,他要阻止至少是延缓非欧洲裔美国人增长的趋势。他肯定要收紧移民政策,比如说会进一步控制美国边境,防止非法移民的进入,对合法移民也会有更加严格的审查。还可以设想,他会驱逐一部分所谓的非法移民,甚至会修改长期以来出生在美国自然成为美国公民的法律。 去年年初我到美国考察中期选举时,一位美国工业城市的市长跟我们谈到一个数字。他说美国2015年秋季开学入学的小学生中,有色人种第一次超过了欧洲裔美国人,这是历史性的变化。当时我们就意识到了,如火如荼进行的选举的核心究竟是什么了。这是特朗普的使命,他一定筑起他的那道“墙”,无论是什么形态。 第二个“政策圈”,我认为是减少社会福利。我们常说:2016年的大选是“政治正确性之争”。什么是“政治正确”?什么是特朗普每每批评的“政治正确”?核心是两个——非歧视和照顾。特朗时常抨击美国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批评对弱势群体的照顾,他认为这降低了美国的竞争性。慷慨的社会福利的最大受益者是美国的下层、有色人种。2012年大选投票日后,我在华盛顿的一个小店里和一个缅甸移民聊天,她告诉我,她移民美国11年了,她说奥巴马是一个好人,他让移民在美国生活得更好,让她的孩子上得了学。 而特朗普认为过多的平等与保护,影响了美国的核心竞争力,违反了美国的核心价值观。特朗普经常表现出对弱者的蔑视,总把loser挂在嘴边。一次接受CNN采访,他公然说,根本就不同情那些弱者,他说一个人要改变自己命运只能靠自己奋斗。一天睡八个钟头,不汗流满面地拼命工作,怎么能进入上流社会呢?!在特朗普的观念里,美国不是被照顾出来的,美国是打拼出来的。美国是一个生存竞争立国的国家,这是美国的基本精神。奥巴马的社会福利政策会惯坏美国,必须加以改变。在具体的政策上,他会努力推动减税,放松监管,减少福利,包括改变Obama care。当然,在这些方面特朗普也会受到阻力,这是毫无疑问的。 第三个“政策圈”,我想是振兴美国工商业,特别是制造业。在这些方面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社会后果,比如,会影响到环保政策,国际贸易,美国的国际战略也会因此而受到关联影响。对中国的影响可能会体现在与这个政策圈有关政策调整中,比如说他经常谈到来自中国的贸易不平衡问题等。 观察者网:目前有一个现象,不管是特朗普赞同者还是他的反对者,都想要绕开现行的体制去反对他。此前,美国的《Prospect Magzine》1月份刊发布了弗朗西斯·福山的论点,认为美国已经是一个“failed state”,他说出了“对美国的体制并不乐观”这样的话。从现在的局势看,可不可以说目前美国人对体制的信任程度已经达到了历史最低点? 房宁:我觉得好像还不是这样。这里有一个理论性的东西。我也注意到我们国内有很多有关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的议论。我们要意识到世界在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我们人类是根据概念来认识社会的,而概念和理论都来自实践。现在实践变了,现实变了,我们还用过去的概念就不一定合适了。 从政治体系观察特朗普现象,推测特朗普政权的走向,就要涉及政治体系的结构问题。在我们看来,政治体系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是表层的“宪政体制”,也就是宪法法律机构,包括按美国说法的“直接决策者”,包括总统啊、议员啊、政府高官啊,这是政治体系最表面的层次。往下是权力结构,美国人爱说“权势阶层”,一个国家的政治权力实质性地掌握在这个阶层手中。而这个权势阶层与宪政体制中“直接决策者”还有所区别,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是隐蔽的,多数情况下并没有正式的法律地位。过去有本很有名的书叫《谁掌管美国》,还有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米尔斯一直致力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美国的智库学者认为,当代美国的权力结构主要是5个“圈子”,他们是:工商共和党人、宗教共和党人、军工体共和党人和劳工民主党人、加利福尼亚高科技民主党人。再往下,就是利益结构,也可以说是美国的社会结构。美国社会结构可以有许多维度进行划分,比如:种族、性别、宗教、收入、职业、年龄、教育以及居住地等等。 特朗普现在的确面临一个问题,他尽管有“新民粹”的支持,但他也因此受到民主党人和知识阶层的抵制,同时在共和党内部也有很大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怎么样顺利执政,怎样推行他的政策?他确实有很大阻力。
特朗普与其支持者 现在来看有一种可能,在历史上也有先例,或者说政治上有这样的机制。政治体系中的三个层次一般情况下是联动的,也就是在利益结构中的主流一般也是权力结构的主流,权力结构的主流一定会形成宪政体制的主流。这是政治体系的常态。 但也有一种非常态,就是宪政体制中的主流和权力结构中主流有矛盾的情况下,宪政体制的主流可能越过权力结构直接诉诸利益结构。这也是我们所说的“民粹主义政治”。 在我看来,特朗普从竞选以来一直传递的,甚至在他就职演讲中也强烈透露出来的信息,就是这种民粹主义政治。现在他在权力结构中遭遇阻力,他所痛恨的“建制派”不同意他,抵制他。这种情况下,特朗普诉诸他的群众、他的社会基础,致力于形成一种新的政治正确。他在这次大选中,张口闭口批判美国的政治正确性,实际上是认为过去的政治正确性过时了,这同时意味他将塑造一种新的政治正确性。比如我们谈到的,特朗普追求的是崇尚竞争,崇尚强者,崇尚成功的美国资本主义。特朗普直接地向美国社会传递这样的信息,他在就职典礼频频提到的“美国人民”!在美国当下的语境里,在特朗普的话语里的“美国人民”,和我们大多数人以为的美国人民显然不是一回事。我们就不要再望文生义啦! 特朗普正在动员美国社会中被边缘化的原主流群体,凝聚起他们意志和力量来改变美国。特朗普会利用在大选中逐步阐释出来的,被他的胜选巩固了的新的政治正确性,挟持权力结构中的建制派,推进他所期待的那场改变美国与世界的“运动”,Make America Great Ag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