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红色之光,亮彤彤》
新千年左右,沸沸扬扬的郎顾之争之际,中国青年报对此深度报道时,悄然、赫然提到了“左翼经济学家”左大培……由是暗存于心,后来,趁着到北京的机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拜访了他。
那时,在云梦泽畔的家乡上班。那是一家临时机构,又处于留守的状态,所以,虽然在县政府大院,左邻是人事局,右居是县计委,但是办公很清闲,经常是“一张报纸看半天”。
也时而趁此之闲,在报纸间捕捉一下祖国各地的红光、亮点……除了到北京,也到了中原大地的南街村,到了黄海边的青岛。
考虑到北京的住宿不便宜,要拜访的地方又多,便寄住在东郊的传媒大学表妹家里。表妹夫每天坐地铁赶到西城的中央电视台上班,他的自行车闲着,时常被用来游逛。
逛了半个月,还见到了未名湖畔的钱理群信箱,清华园里的杨振宁别墅……也会到了人事报社的少年同伴,首钢的中学同学,洞庭湖边一起长大的。
走进南街村,感到了红色火焰之翻腾,住了一晚,没见到王班长,只与村报的一位编辑交流了想法、文字。
青岛,则是一番玉水青山的景象,上午参加了一家报社的笔试,晚上便返程,在火车上写下了“青岛清,崂山劳”之类。
而与左大培、钱理群等老师的交流,为今后的去路提供了些许方向。
经左大培引荐,去了几趟昆明,流连在简陋的真善美书家,拜读了由韩德强、韩少功等参与谋划的《向阳花》等红色书籍,以及洋溢着青春活力、勤俭朴实、向上向善的大学生们;
在深圳,会到了香港毛泽东思想学会林敏捷,一起筹划拍摄《韩先楚》的影片;
在杭州,寓居左旋能量研究会,发出了中朝两国歌手在青青的西子湖畔对歌之倡议,以辉映他们二、三十年来一直宣传的:红光熠熠的五大救星,绿意盈盈的“一心向善 回归自然”理念。
如此这般,祖国大地,东、南、西、北、中的红色之火焰,均有所接触,有所描述。
今年初,人民日报发起“我身边的党员”征文活动,就把一些闪现着红色精气神的党员们的资料,整理、应征。
有朋友说,家乡生活得久,家乡身边的那些党员,也值得关注。
二十余年前,在县政府大院,就听说过一位局长,老实人,单位分配新房,他排名在前,由于有两位职工打分相近、僵持不下,他主动相让……
联想到红军长征辗转潇湘的路上,几名女战士把仅有的一条棉被,剪下一半分给女房东的事迹……觉及此举也比较典型,拟好了《半条棉被好分,一套新房咋办?》这样的标题,找他的局里去收集素材。
他已退休十多年,局里不大熟悉,只有局办公室一位女性工作人员,依稀记得曾经翻阅过一张他获得国家总局表彰的图片。
又找到一位还在政府大院工作的熟人,当年他新婚时用毛笔给他誊写过对联的。他说:可否关注在职的?一位防汛抗旱专家,工作扎实,生活朴实,时常戴着一枚红色的开国领袖像,一直未成家,钱款主要用来捐献,慈爱着身边的孩子们……
因经常在外参加红色活动,对红像章习已为常。只是在十九大期间,瞥见身穿中山服、胸戴主席像的龙芯研制者,欣然地予以过描述。
而在家乡,没遇见过戴红像章的,立即赶到水利局,政工人员也说,他的事迹值得宣传,并打电话联系。
他近几天在长沙,临近退休,平时在局里老年党支部帮忙做事。
云梦之野的这个党支部,去年被考评为省里的先进党支部。
政工人员又热情地联系上负责该支部事务的老同志,并引导着到那里。
老同志年逾八旬,耳聪目明,还从事着党支部收材料、写文章的工作。
他介绍,他们党支部,已有二十多年了,每年的春、夏、秋、冬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每周酌情组织打门球、钓鱼等集体活动,对居在外地、不能参加集体活动的退休人员,每个月电话联系一次,众人在面临困难、疾苦时,主动地热忱地予以帮助、扶持、安慰,努力亮丽夕阳红……
从老同志口中,又聆听到了一位耄耋之年的老师忙着做传承红色基因的公益讲座。
来到县一中,一下子就打听到了这位老师的住所。他回忆说:八十年代,作为60多位学生的班主任,感到学生们的动力不足、热情不高,自己虽然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能量也微薄,想到应该利用社会的力量……于是动员同学们给革命前辈、英雄模范们写信。
没想到:帅孟奇从“中央组织部”回信呐……
更没想到:她老人家,来到了他们学校……又来到了他们教室……又单独与给她写信的初中女生交流、谈心……
听着他的讲述,帅孟奇,云梦泽畔开始革命生涯的奇女子,所散发的温馨,如冬日里的红梅,坚韧、贞明,忘我、无我,氤氲着祖国大地的未来……
兹兹红光丹彩,亮彤彤
·
·
·
(牛年孟夏 · 云梦泽畔)
·
·
(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学习群落 · 选辑 )
·
【 韶山红色基因培训学校 · 韶峰基地 】
* 韶山村 韶峰水库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