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天然的马克思主义者,但天然具有共产主义精神》
从小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人士,天然地,不知不觉地,具有共产主义精神。
端午节,沿着屈原行吟过的沅江故岸,一路追踪、拾遗,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岸堤边,细雨霏霏,杨柳依依,芳草离离。
在故岸走着走着,倏然想到:由于地理的存在、文字的功用,与屈原的行踪,只是时间不同,空间、气韵是相同的。
他的精神、灵性,穿越古今,与共产主义同韵、共律。
屈原之行踪,磅礴着楚文化,悠扬着湖湘文化。
也引领着毛泽东等风流人物的足迹。
毛泽东,国学之集大成者,其诗词、其文章、其书法,无不彰显出深厚的国学功底。
毛泽东在青少年期间,就透过浩瀚的传统文化典籍,探索社会大本大源。
他,一开始就是天下主义者、天道主义者,追求公平、正义,尚打抱不平,心系劳苦大众,襟怀替天行道之抱负。
并赋于一系列救国救民之行动,年华青青,在湖南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身边的亲戚朋友,不少是当时长沙上层人物,他完全可以轻松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但,优秀传统文化之熏陶,屈原等民族楷模之引领,氤氲其成为“改造中国及世界”的社会活动家。
在北京,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以后,觉得共产党契合于他的抱负与理想,于是,积极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
马克思主义,在当时的世界,鲜活、生动,生机勃勃……一些中华文化中的优秀分子、中华民族先锋人士,毅然做出抉择,组建中国共产党,开展共产主义事业。
国学中的精华,传统文化中袅娜的“光明的喜色”等气韵,如天下为公、损有余以补不足的天道蓝图,等贵贱、均贫富的人道理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精神内涵,是一致的,是相和相应的,是彼此辉映的。
纵然如此,高举马克思主义,一路走来,也并不轻松,并不是一帆风顺。
他历尽艰辛、坎坷。
在井冈山,运用“实事求是”等湖湘文化的精华,创造出“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以农民为主力军,首先在农村发动土地革命。
在延安,运用一连串传统文化的精华,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中国式创新:统一战线,群众路线,批评与自我批评……
这些,均是他带领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秘诀。
此间,他写出《矛盾论》、《实践论》。至今,时见这样的论说:《矛盾论》就是现代版的易经,《实践论》就是现代版的道德经。
建立新中国以后,他或多或少地运用着早期《心之力》、《矛盾论》、《实践论》等文章,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不断奋斗,不断革命。
毛泽东,不是天然的马克思主义者,但由于从小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天然具有共产主义精神
·
·
·
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 · 系列
·
【 雷锋精神中华行栏目组 · 采编 】
·
·
·
【 文萃传媒 · 常德站 选辑 】
* 常德市青年路9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