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旋

首页 » 红星时评 » 红五星评论 » 习近平兰考对话县委书记:我也是来学习的
还我自然 - 2014/3/21 19:17:13
2014年03月21日11:06  郑州晚报


央视《新闻联播》四次出现他与总书记交谈的镜头;他是新华社播发的总书记“我也是来学习的”对话人;  省委书记郭庚茂对他说:“全省158个县(市)区委书记,今天就你在这里见到总书记了。”
  中牟县委书记邂逅习近平总书记 交谈几分钟话题多
  总书记说:焦裕禄精神河南“得天独厚”
  3月18日晚,央视《新闻联播》中出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与中牟县委书记路红卫等人握手、交谈的镜头,这两天,路红卫不断接到亲戚、朋友、兄弟县(市)区的电话,表达羡慕之情。
  “你们咋能受到总书记的接见?”“你跟总书记都说了啥?”“对话过程中,总书记有哪些回应?”……
  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昨日到中牟县,找到“新闻当事人”,请他们讲述与习近平总书记相见的前前后后,“原汁原味”地还原新闻。
  郑州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石大东 杨观军 卢文军
  晚走几分钟遇到了总书记
  “我们来了40多位党员干部,大部分同志参观完最后一个展厅就出了焦裕禄同志纪念馆,我和其他6位同志因为又认真看了纪念馆的党建篇,耽搁了一点时间,恰恰是慢走了几分钟,很幸运,就正好遇到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展厅,幸运地近距离见到了总书记。”
  中牟县委书记路红卫告诉郑州晚报记者,上午11点多,他和其他6位中牟县的同志在纪念馆最后一个展厅正议论如何把焦裕禄精神传承到中牟,做好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接着看见几位扛摄像机、端照相机的媒体记者匆匆进来。正在他们感到诧异时,一眼看到了高大的习近平总书记健步向展厅走来。
  “那叫一个激动啊,我们7位中牟的同志和展厅里其他参观的人都不约而同地使劲鼓掌,并带头高声向总书记问好。”
  平时讲河南话的路红卫向总书记说起了普通话
  总书记:“我们来是同一个目的,我也是来学习的”
  “当总书记走到我们跟前时,亲切地和我们一一握手,并问我们,从哪里来的?来培训吗?”
  路红卫事后对郑州晚报记者说:“那会儿我虽然很激动,但听到总书记随和的问话,我也不怯场了,为了让总书记听得明白,平时不讲普通话的我,还一溜讲了普通话。事后其他同志评价说,普通话说得还算标准。我告诉总书记,为扎实开展好第二批群众教育实践活动,我带着县委班子、乡党委书记们专门来这里学习。”听到这里,总书记说:“我们来是同一个目的,我也是来学习的。”
  省委党校副校长韩斌,是督导中牟等县区教育实践活动的郑州市第六督导组组长,也在展厅现场,总书记说的“我们来是同一个目的,我也是来学习的”,这句话让他感受很深刻。他事后告诉郑州晚报记者,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总书记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总书记选择兰考作为自己的联系点,就是表明,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我们在开展好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要按照“深学、细照、笃行”的要求,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和道德情操。特别是要做到具体、“常”、“长”,突出问题导向,坚持群众标准。
  总书记的一言一行,让大家倍感亲切、倍感温暖!他谈到一个细节,本来总书记乘坐的中巴车停在纪念馆台阶下的西侧,但总书记从纪念馆出来后,看到许多同志在台阶下东侧等候并鼓掌致意时,就专门绕到东边和大家逐个握手,同志们深受感动、深受教育。
  “没人拦我,我胆子也大,总书记在展厅里走到哪我跟到哪。”中牟县政协党组成员、副县级干部任文利回忆起那天的见面很自豪,他说目睹了总书记接见焦裕禄子女亲属和发表讲话的全过程,他最深的感触是“总书记很亲切,很平易近人”。
  总书记来参观也没闭馆,谁也没想到他会来
  “总书记来参观也没闭馆,谁也没想到他会来,后悔死了。要不说啥也不会看完展览就出去了,就差那几分钟,错过了和总书记交谈的机会。”
  说起17日偶遇总书记的事,中牟县雁鸣湖镇党委常务副书记刘聚宝还后悔不已。不过总书记另外一个举动又让他感到很温暖。他和其他40多位参观完纪念馆还没有走的人员聚集在院子里,等候总书记出来时,想从远处看一看。
  当总书记参观完走出展览馆时,刘聚宝他们热烈鼓掌并问候总书记好,总书记走下台阶和院子里的人逐一握手后乘车离去,还远远向大家挥手。
  总书记与县委书记对话实录
  习近平问:“你们是本县的?”
  中牟县委书记路红卫告诉郑州晚报记者,他当时有点激动,说得不太具体:“离这儿80公里,中牟县的。”
  见此情景,中牟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朝杰马上补充道:“郑州市中牟县。”
  习近平:“也是从干部学院来的?开会来的?”
  路红卫:“为扎实开展好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带着县委常委班子、乡镇党委书记,还有两级督导组成员,专门到这儿学习。”
  路红卫介绍身旁的韩斌:“他是驻我们县的督导组组长。”
  韩斌说:“我是省委党校的,按照省委统一安排,在中牟县督导各县、市、区。”
  习近平:“哦,省委党校的。今天你们到兰考来,学习焦裕禄精神?”
  路红卫:“对。因为前几天,河南省委组织我们所有的县市区委书记100多名,在焦裕禄学院学了5天,为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做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学完以后,我们在这搞了弘扬焦裕禄精神、做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动员会,并向全省党员干部发出了弘扬焦裕禄精神,做‘为民、务实、清廉’的表率的倡议书。回去以后,我觉得开展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离群众最近,与群众联系最紧密,我们干部尤其是县委常委要带头,县镇党委书记要带头,学习焦裕禄精神,掌握内涵,为下一步做好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韩斌:“我们与县委研究,组织党员、干部到兰考来,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实地照一照。切实地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贯穿全县教育活动始终。”
  习近平:“你们就到这里吗,还去什么地方?”
  路红卫:“还要去看焦桐,看看焦裕禄战风沙的风口。”
  习近平问身边的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焦裕禄干部学院是针对市县级的?乡呢?”
  郭庚茂:“省管县,市地管乡镇。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我们一直坚持在做。”
  习近平听了后说:“得天独厚啊!”
  习近平又问:“河南现在一个焦裕禄精神,一个红旗渠精神,还有什么精神?”
  “愚公移山精神。”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省长谢伏瞻,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夏杰不约而同答道。
  习近平对郭庚茂说:“焦裕禄精神是我党宝贵财富,应当大力弘扬,永远秉承!”
  最后习近平又对在场干部说:“我们来是同一个目的,我也是来学习的!”
  回顾见到总书记的种种感人细节
  细节一:临走时,习近平总书记对中牟县委书记路红卫说:“基层干部很辛苦。”闻听总书记温暖的话语,路红卫一行人心头一热,激动地迈步上前,想再次握住总书记的手。看到总书记往别的展厅参观,伸出去的双手合在一起,放在胸前,激动了好大一会儿。
  细节二:在与习近平总书记对话结束转身离去之际,跟随习近平总书记身后的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说:“河南158个县(市)区委书记,今天就你在这儿见到了总书记。”
  路红卫说:“当时听到郭书记说这句话后,我太激动了!”事后路红卫对郑州晚报记者说:“听到郭书记说这句话后,我脑子一片空白。”
  细节三:“我们河南……”
  路红卫告诉郑州晚报记者,我当时说了四个字“我们河南……”便停下了。因为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和省委书记郭庚茂正在交谈,觉得打断领导谈话不礼貌,便欲言又止。
  事后,路红卫说,当时,他想向总书记汇报说,为扎实开展好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河南对县、乡、村三级书记和市县两级组织部长进行了专题培训。
细节四:路红卫等中牟干部在展厅与习近平总书记交谈后,仍期盼着在总书记走出展厅时能再次与他握手。出展厅后,路红卫组织没见到总书记的其他40多位同志,站成一排等候总书记出现。当习近平走出展厅那一刻,他带头高喊:“总书记好!”总书记专门绕过花坛,走到他们跟前,与每一位同志一一握手。
  中牟县委常委、人民武装部政委李长松回忆说,当总书记与他握手时,看他穿着军装,问:“你是哪个单位的?”
  李长松向习近平敬了一个军礼说:“报告习主席,我是中牟县人武部的!”
  细节五:见到习近平总书记后,中牟县40多名干部回味着刚刚被习总书记亲切接见、握手的情景,都很激动,在车上热烈地讨论起来。由于所乘车辆是租用的,加上引导人员也加入了讨论之中,忘记给司机交代下一步去焦桐纪念地和焦裕禄战风沙的风口之地,司机便直接上了高速,不知不觉返回了中牟。

(原标题:中牟县委书记邂逅习近平总书记 交谈几分钟话题多)

左旋雨露 - 2014/3/21 20:13:14
人民,多么需要焦裕禄那样的领导干部!
道听突说 - 2014/3/26 22:02:02
2014-03-26 15:33:07  来源:乌有网刊  作者:刘仰
官商产媒同盟遮掩了自己曾经是腐败催化剂的事实,利用媒体把自己打扮好,把自己获得更大利益的绊脚石统统描述为更大的腐败,借刀杀人,以便实现更大的利益。事实上,在腐败问题上,我从来不认为民间资本和海外资本比政府官方更廉洁。  

  习主席最近重访河南兰考,提出要弘扬焦裕禄精神。焦裕禄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涌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的好干部,群众需要这样为民谋利的干部,现在的共产党干部也应该像焦裕禄那样心中时刻装着群众。对习主席这一重访的解读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恢复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还应该在现实条件下看到它的重要性。自十八大以后,中国加大了反腐的力度,一批自私自利、以权谋私的官员落马。习主席此时重访焦裕禄工作的故地,实际上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在惩治腐败官员的同时,如何爱护、培养干部。
  惩治腐败是需要的,对于官员队伍中的害群之马应该毫不留情,这是社会的共识。但在惩治腐败的大背景下,有两个问题应该引起关注。一是,有些舆论将腐败扩大化,几乎把中国所有的官员都描述成腐败分子,无官不贪、无官不腐,几乎成为某些舆论的潜台词。这种舆论一方面不符合事实,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别有用心:借助中国雷厉风行反腐败的机会,竭力夸大,目的是丑化整个官员队伍,丑化中国。其逻辑无非是说,中国共产党当前反腐败虽然力度很大,但最多反一时,而不能彻底解决腐败;彻底解决腐败只有换体制,只有西方民主制度才能真正解决腐败。因此,这些舆论并不在乎哪些官员是真正腐败分子、害群之马,也不在于哪些官员是克己奉公、勤于职守的好干部。
  其次,这些舆论一方面指出腐败是利益集团造成的,另一方面他们自己又成为某些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因此,他们这种做法的内在逻辑是,用某个利益集团的利益来反对另一个利益集团的利益,便把对方描述为腐败,其目的是实现利益集团的转换,而非真正反腐败。舆论与利益集团紧密挂钩的现象,近年来在中国已日益明显,某些利益集团在中国的攻城略地,常常依靠媒体的舆论做先锋。说的通俗点,民间资本和海外资本利益集团近年来已经在中国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借助腐败而来的。中国当前腐败的滋生,与这些特殊利益集团的壮大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在他们追求更大利益的道路上,很多官员实际上成为他们的绊脚石。于是,他们遮掩了自己曾经是腐败催化剂的事实,利用媒体把自己打扮好,把自己获得更大利益的绊脚石统统描述为更大的腐败,借刀杀人,以便实现更大的利益。事实上,在腐败问题上,我从来不认为民间资本和海外资本比政府官方更廉洁。
  中国下一步的反腐败应该同时兼顾两个方面。一是,反腐应该在官商两界同时展开。一个巴掌拍不响,腐败之所以产生,与官商勾结有着密切关联,官商勾结是腐败最肥沃的土壤。因此,只在官员队伍中反腐是片面的,难以彻底铲除腐败的土壤,反腐同样应该涉及不法商人。二是,要爱护和保护正直的官员,避免受舆论的影响使得反腐扩大化。现实中像焦裕禄这样的官员,还应该大力宣传、提拔重用。从本质上说,中国共产党反腐是为了治病,而某些利益集团反腐是为了谋财害命,两者貌合神离、同床异梦。中国当前的反腐目的是为了让官员队伍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因此,揭露和惩治腐败官员,与爱护和培养正直官员,两者缺一不可,同样重要。
还我自然 - 2014/3/27 15:17:22
2014-03-27 11:07:08  来源:红歌会网  作者:吴思敬
当一个人慢慢的变老以后,大多数人都愿意回忆人生美好的东西。作为土生土长的兰考人,我也非常愿意和大家一样,把我的记忆中的最美好的一面展示给后人,但是我无法将美好和艰难割裂开,因为我们所处的年代,注定就是一个与自然灾害作斗争,与错误路线作斗争的年代。如果说,我的无怨无悔,那就是能为改变兰考落后面貌做了一点工作,能成为焦裕禄、张钦礼的搭档和同事,并在他们的领导下工作,能把我的青春和热血献给党的事业,献给生我养我的兰考故乡,我感到无尚光荣。
  毫无疑问,兰考是全国的名县。她的出名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要饭,二是焦裕禄,三是冤案。

  要饭,就是乞讨财物或食物。兰考的要饭和现在成为一种职业的要饭有天壤之别,在兰考人民遭遇严重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要饭成为一种活下去的基本手段。三年的自然灾害,让我铭心刻骨,因为我的老伴也是兰考要饭大军中的一员,正是有了她的外出要饭,才使我的孩子活了下来,才使我的家庭保全了下来。由于兰考外出要饭的人比较多,所以,兰考的要饭在全国是出了名的。

  焦裕禄来兰考之前,县委副书记、县长张钦礼一直都在为改变兰考落后面貌而苦苦支撑。“四清”运动开始后,秦一飞等人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不让张钦礼参加“四清”运动,而张钦礼又必须工作啊,在黄河滩区,有一个地方水排不出去、年年淹,经常颗粒无收,当地的百姓痛苦不堪。

  一天,张钦礼通知我,让我去金庙南面的漫天野地开会,张士义、王启德也先后来到。张钦礼向我们布置任务,他说:“我观察很长时间了,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黄河滩区的排水问题,就必须从金庙到谷营挖一条河,将水排到大堤边,然后让水沿大堤排出去。挖这条河的意义和作用大家都非常明白,我把这条河起名金营河,大家有没有意见?”张士义、王启德和我都表示没有意见,张钦礼然后说:“那好,明天上午十点咱们还在这里集合,我已经在固阳地界扎了小旗,谁的地界谁挖。”

  第二天十点,张士义、王启德和我准时来到集合地点,我们三人一直等到中午也没有见到张钦礼,张士义发火了:“走,去找他,看看他张钦礼这个县长怎么解释。”

  我们三个来到县委找到张钦礼,张士义气呼呼的问张钦礼:“你让我们等着,这都中午了你也不去,你说说吧。”张钦礼见到我们,无奈的说:“别急别急,我现在不当家了。”这个时候我们才知道,张钦礼已经停职反省了。

  张钦礼重新工作后,金营河工程得以继续进行,事实证明,自从金营河投入使用以后的几十年的时间里,滩区的几万亩庄稼再也没有被雨水浸泡过。

  兰考历史上,曾经有过连续下雨72天的记录,为了检验金营河工程的实际效果,张钦礼带着通讯员冒雨察看金营河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有一天,我正在公社研究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张钦礼打来电话,让我在公社等着他,中午已经过了好长时间,张钦礼和通讯员曹庆瑞才来到公社。当时,张钦礼戴了一个烂了一半的破草帽,一手拄着树枝,一手掂着一双鞋,浑身都是泥浆,样子极其狼狈。 我看到后说:“张县长,下这么大的雨,你还在到处看啥咧?”

  张钦礼说:“不下雨,我们怎么知道金营河起没起作用?”

  我急忙问:“怎么样?起作用没有?”

  张钦礼笑着说:“起作用了,我们没有白费力气,水流的可顺畅了。”

  我还是不放心:“现在一直下雨,你怎么知道顺畅不顺畅?”

  “这还不简单?”他边说边比划道:“你把一根树棍放到水里,如果原地打转,说明水没有往下排,如果它顺水而下,说明河道畅通,这不一下就看出来了吗?”

  我不禁心里暗暗佩服张县长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善于调查研究的工作态度,更为他的土办法叫好。

  说完这些,我才突然想起:“张县长,还没有吃饭吧?”

  张钦礼说:“饭还没有吃,就是渴,有没有水?”

  我说:“有中午下捞面条的汤。”

  张钦礼说:“那你就快点去,多弄点。”

  我赶快去饭堂盛了满满一盆端过来,他一口气喝了6碗,通讯员喝了4碗。看到张钦礼同志为了兰考人民如此操劳,我从心里由衷的敬佩。喝完面汤水,已经疲惫到极点的张钦礼,带着满身泥浆倒头便睡,我只是可惜了我的床单,今天晚上我怎么睡啊。

  天快黑的时候,张钦礼醒了,眼睛刚刚睁开,他就对我说:“我得走,你也得跟我走。”

  我不解地问:“天马上就要黑了,你现在还去哪?”

  他说:“去小宋,还有任务那。“

  外面雨还在下着,到处都是烂泥,根本无法骑车,我和张钦礼来到宋营北地、刁楼左寨南地柿林河的桥上,张钦礼指着柿林河说:“你知道河水为什么一到这里就排不下去吗?你看,咱们每年都必须上几万劳力清淤,可是一直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我反复看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打咱所站的桥的主意。每次水下来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到这个桥跟前遇到阻力,从而形成淤塞,造成排水不畅。什么原因呢?就是桥墩高出河底40公分,只要把桥降低40公分,这个问题就彻底解决了。”

  我看着水泥桥墩,发愁地问道:“这可是水泥桥墩啊,咋降低啊?”

  “有办法。”张钦礼当即给我下达了任务:“你给我找四个锻磨的,每人每天补助二斤粮食,伍毛钱,外加一盒烟(七分钱的烟),一个礼拜就能解决问题。”

  根据张钦礼的办法,四个锻磨的工匠用铁锤和钢钎,凭着自己的专业技能,沿着桥墩底部一点一点作业,硬是将桥墩落低40公分,将这个困扰几年的问题彻底解决了。同志们知道这个情况后,纷纷称赞:“咱们的县长办法就是多。”

  谁知,这个问题解决后,张钦礼的第二个计划又跃上心头。

  扒除高路基,废除拱圈桥,是张钦礼的又一杰作。张钦礼经过仔细观察,造成兰考内涝的另一个排水不畅的原因,就是高路基和拱圈桥,拱圈桥的弊端就是孔小,遇到大的水患就会阻水不下,而且有拱圈桥,势必有高路基,比例是1﹕7,就是说,如果拱圈桥高出地面1米,就会有7米的坡道,从而形成高路基,一旦桥下排水不及,高路基又成了拦水坝,庄稼就会浸泡在水中,后果就是粮食减产甚至绝收。一旦扒除高路基,废除拱圈桥,小的雨水沿河道下排,大的雨水可以漫过公路下排,这样就不会让庄稼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从而减轻粮食损失。从那个时候起,兰考就再也不建拱圈桥了,新建的桥梁都是平的。

  张钦礼在生产实践中,善于观察问题,更善于解决问题,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都是最简便的,但又是最实用的,这与他长期深入生产一线,同广大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是密不可分的,也是与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和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密不可分的。

  兰封、考城合并的第二年,黄河发生凌汛,张钦礼带领县委、政府以及各局委科室的干部火速上堤,当他来到黄河大堤的时候,放眼望去,一片白茫茫、明晃晃的冰凌将大批群众被围困,在西张集下堤后,张钦礼见金庙、碱庄的情况危急,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救人要紧”。他脱下裤子,在他跳入冰冷的河水的一刹那,他的一首“打油诗”至今仍然回荡在我们的耳边:“正月初三开凌汛,寒风刺骨不挡人,共产党员不怕死,誓与灾民共生存。”随后,他大喝一声“跳!”就第一个跳入刺骨的黄河凌汛中。看到张钦礼跳入水中,在场的所有干部群众纷纷跳入水中,奋力向被围困的村庄挺进,大家只有一个念头,尽快帮助群众脱离险境。

  在我也准备跳入水中的时候,县委办公室的同志拦住了我:“张县长有安排,你和杨子扬马上回县里,多准备一些馍、酒,一会儿同志们上岸后,这些都是急需的。”当即,我和杨子扬火速回县里准备东西去了。

  当被困群众大部分被转移出去的时候,县供销社主任李玉斋大声喊了起来:“我的腿呢?我的腿呢?我怎么没有腿了?”原来,由于河水太冷,他的双腿已经冻麻木了,没有了知觉。

  说兰考,就不能不说到焦裕禄,焦裕禄来到兰考的时候,我当时是生产救灾办公室主任,对于兰考治理“三害”的具体规划,我也是一个参与者和执行者,甚至和焦裕禄有过争论。

  焦裕禄在制定改变兰考落后面貌的规划时,曾经出台过一个文件,这个文件题目是《三、五年改变兰考面貌的初步意见〈草稿〉》,焦裕禄、张钦礼、樊哲民、董智和我,我们一起研究这个文件。大家知道,兰考的根本问题是“沙、碱、水”,看准了就要干。张钦礼把这个文件给我们念过后,我听过以后表示不同意:“初步意见”并且还是“草稿”,又是“三、五年”,没有一点力度,既然我们都知道问题的根本所在,为什么县委不做出决定,政府立即实施呢?焦裕禄听过我的意见后,笑了笑:“你的心情我理解,光咱们几个就干了?根本问题是发动群众,讨论文件的过程,就是发动群众的过程,等到大家都没有意见了,就开大会,发号召,然后就轰轰烈烈干。”在修改这个文件的过程中,张钦礼执笔,焦裕禄和我们几个说着意见,最终形成了这个文件。后来,任彦芳不承认这个事,我可以非常负责任的对历史负责地说,对兰考人民负责地说,这就是当时的事实,现在樊哲民同志还健在,他可以作证。

  还有一个我的亲眼所见:我晚上有一个看书的习惯,因为白天工作比较紧张,没有时间去看书。一天晚上,在看书的时候,至今,我清楚的记得,我当时看的书是《野火春风斗古城》。当我打开书准备边看书边吸烟时,才发现没有火柴了,我走出办公室去借火柴,发现张钦礼办公室有人说话,我知道张钦礼不吸烟,但那时经常停电,办公室都有煤油灯,我就推开了张钦礼办公室的门,看到焦裕禄也在,两个人正在热烈的讨论着什么问题,当时已经是深夜了,我见他们的讨论正在兴头上,就借了火柴后退了出来。我不知道我的所见,是不是穆青、冯健、周原在《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中记述的那一次,但焦裕禄深夜去找张钦礼谈心或谈工作,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提起兰考的治理“三害”,说是在曲折中进行的一点都不为过,我在固阳公社工作时,在黄河淤灌的关键时期,白天去县里接受批斗,晚上再骑车回到公社领导全公社的淤灌工作,就是这样,固阳的4万亩沙荒、盐碱地,硬是根治了2万8千亩,成为世代可耕的良田。这里面,是焦裕禄、张钦礼带领全县的干部群众,顶着自然灾害的沉重包袱,顶着各种批斗、迫害,顶着关押、坐牢的摧残,我们无怨无悔,因为我们始终坚信,跟着毛主席,跟着共产党,为兰考人民牺牲个人利益是值得的。

  到了我们被作为“三种人”遭到清算时,我们已经淤灌了28万亩土地。直到今天,我们仍然感到有一些遗憾,如果再给我们两、三年时间,兰考所有的沙荒、盐碱地都将得到全部治理,不仅仅是井河配套,而且大部分会实现自流灌溉。

  作为兰考改天换地的亲历者,作为兰考根治“三害”的参与者,作为兰考黑白颠倒的受害者,我们有责任把我们的那段历史记录下来,是非功过由历史评说。

  其实,对于兰考,对于焦裕禄,对于张钦礼,对于千千万万的兰考人民,我有许多的话要说。现在想想对我们的清算,心中依然愤愤不平,兰考的“三害”是我们根治的,焦裕禄精神是我们树立、高举和捍卫的,为什么处处用运动阻碍我们根治“三害”?处处反对焦裕禄的人,在后来一个个升官加爵、飞黄腾达?

  谨以此文,纪念焦裕禄逝世50周年,张钦礼逝世十周年。

  为兰考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焦裕禄、张钦礼同志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1
查看完整版本: 习近平兰考对话县委书记:我也是来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