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和尚 - 2015/8/5 18:24:12
2015-08-05 15:09:46 来源:红歌会网 作者:一个人民
别忘了他们,湘黔铁路的支铁民兵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白发苍苍,身体衰迈,最年轻的也年逾花甲,年高的已过耄耋。他们本应子孙绕膝,怡养天年,但是他们却走上了漫漫上访路。他们便是当年参加修建湘黔铁路的支铁民兵。我们在北京市三环西路遇到他们,他们的穿着、装束显得与这个现代、繁华的都市那么的格格不入。他们激动地向我们讲起他们的故事,透过他们浓重的方言、满是那个时代的特有名词,我们终于弄清了他们的经历与诉求。
当年,为了应对帝国主义的战争威胁,党中央毛主席发出“备战备荒为人民”“三线建设”的号召,其中湘黔铁路就是三线建设的一个重点项目。1970年8月,中央军委、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湘黔、枝柳铁路建设会议纪要》的批示。
修建湘黔铁路,除了正式的设计施工队之外,还发动了铁路沿线地区的民兵80多万人参加“大会战”,他们被称为不穿军装的解放军。他们积极响应号召,通过层层严格的审核,参加了这项艰巨而光荣的“大会战”。他们按队、社、区、县组织成排、连、营、团,雄纠纠气昂昂,唱着革命歌曲,徒步赶往会战工段。一路上受到政府机关、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和悉心安排。来到会战地点后,召开了庄严的誓师大会,给他们动员鼓劲:“和帝修反争速度,抢时间”“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人民铁路人民修,修好铁路为人民”“要戴着大红花来,还要戴着大红花回去”……他们用锄头、铁锹、钢钎、箩筐、八磅锤、十字镐、手推车等简陋的工具挖土石方、打炮眼、打夯、碎石、运土……整个工地人山人海,前不见头,后不见尾,时儿浓烟滚滚,时儿炮声隆隆,干得热火朝天,一片“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的场面,大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势。
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二天一小会战,三天一大会战,你追我赶,常常超额完成任务。他们实干、苦于加巧干,大搞技术革新运动。他们还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充满集体的温暖。在紧张繁重的劳动之余,时常拉歌,进行鼓劲;文艺宣传队与电影放映队不时来到工地为他们表演、放映;召开表彰大会,表彰先进团体与个人。大家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干劲。慰问团经常下到民兵会战现场和受伤回家休养的民兵家中进行慰问。
顶烈日、冒酷暑、战风雪、斗淫雨,他们凭着昂扬的斗志、饱满的干劲,硬是使用简陋的工具,历经三年的艰辛,胜利完成了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湘黔铁路的全线通车,改变了我国西南地区交通不便、闭塞落后的面貌。如今,西南地区早已交通线路四通八达,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腾飞。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了当年支铁的民兵们,忘记他们当年无私的贡献与辛勤的汗水。
当年参加支铁的民兵,在湘黔铁路全线通车后,有的人入了党入了团,有的进了国家机关工作,有的进了铁路工程单位成了工人,有的上了学成了教授学者。更多的是无怨无悔,回到了农村,参加集体劳动。
后来,由于社会转型,集体被解散,一些支铁民兵年老体弱,晚年生活失去了依靠。有的由于受过伤残,没有劳动能力,生活更是十分困难。有的已经凄凉去世,在世的支铁民兵已是风烛残年。2007年,中央军委、国务院、财政部、民政部下发了国家2007年28号文件,要求“对曾经为国防建设作出贡献的老民兵和民政负责人也有相应的补助”。但由于文件没有作出刚性的规定,而是要求“根据各省市自治区的财政支配来发放”,所以直到今天,他们没有得到一分钱的补助。
他们曾推选代表到所在的织金、毕节、纳雍、金沙、大方、黔西等县信访局、县委县政府反映情况,请求一定的生活补助。但都遭到了拒绝:“承认民兵们为国家建设有贡献,但我们没有钱来解决”“你们要有文件支撑,没有中央文件,县政府怎么解决”。等他们拿出国家2007年月28号文件,有些干部却态度恶劣地说:“你们的文件是灰渣里捡来的”“你们的文件是偷来的”“我们县里没有钱开支你们”“你们响应党中央毛主席号召,去找毛主席要,你们不知道毛泽东有三分错误吗”……他们只好逐级到地区、省、中央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这期间,县里派人对他们进行监视、拦截。上访已有三年,至今毫无结果。
看到他们哀告的眼神、衰迈的身体,凄凉的背影,我们不禁唏嘘感慨,潸然泪下。无论怎么说,湘黔铁路的修通,对于改善西南地区交通面貌、助推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支铁民兵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当年他们不怕艰苦、不求回报,今天他们生活困难,国家经济发展了,党和政府理应关怀他们,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给予一定的补偿帮助。相比于他们的贡献和精神,他们的要求显得多么的微不足道。不要忘记他们,可敬的湘黔铁路支铁老民兵。
支铁民兵代表:
贵州省织金县绮陌乡二塘村马鞍山组 张天华 (电话:13885788392)
毕节县 汪应明 纳雍县 朱大奎
黔西县 蒙国友 金沙县 杨桂华
大方县 石曹明 赫章县 林登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