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会时向毛泽东连开10余枪的将领(1/19)
上一张下一张
图为北伐时期,何畏(后排右一,红圈内)与郭沫若等人合影。
何畏,原名何世富,又名何敬贤。祖籍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朝烈村委会玉堂村(又名后塘村)人(原属广东省乐会县人),出生于1900年农历三月十五日,童年时随父亲何良炳去马来亚,就读于中华学校。早期参加马来亚共产党并担任马共的领导人,曾担任过英(国)荷(兰)两族中区委员(马来亚当时系英国、荷兰殖民地),后被英政府逮捕,被驱逐出境回国。回国后曾就读厦门大学并于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图为北伐时期的何畏
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供职。之后,参加了广州起义,加入中共。1929年何畏被中共广东省委派往广西从事兵运;同年12月参加了由邓小平、张运逸等领导的广西百色起义,历任红七军连长、营长,红军赣南西河独立营营长,上猷县红色独立营营长。50年代,回到老家琼海博鳌朝烈玉堂村后照的相片
1932年10月何畏随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入川,参加创建川陕直至豫鄂皖革命根据地,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十二师副师长、师长。1933年6月何畏出任红九军军长,之后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西征转战,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参与组织或组织领导了许多重大战役。其时,何畏率部进入川西的理县,并在那里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何畏的故乡——就在琼海博鳌亚洲论坛旁边的朝烈村玉堂村小组。
1935年5月下旬,为接应渡过金沙江的中央红军北上,何畏临危受命,任懋功支队司令员兼政委,亲率25师、27师各一部,沿岷江流域星夜兼程,攻占懋功,前锋推进至懋功东南的达维镇。6月12日,何畏红9军下属的25师和27师在夹金山下的达维镇迎接到了翻越夹金山的中央红军,实现了红军两支主力军团胜利会师。这次历史性会师,史称“懋功会师”。何畏1960年在家乡去世后,神主位就立于这里(何氏大宗祠)
1935年8月4日至6日,中央政治局在沙窝召开会议(史称“毛儿盖会议”)。在一、四方面军联席会议上,各执己见的双方甚至发生了争执。争吵中,何畏突然掏出手枪指向毛泽东、周恩来。坐在右边的徐向前见势不妙一把握住何畏的手臂,奋力向上举起,“哒哒哒……”枪声震落了天花板上的积尘,整个屋子弥漫在火药味之中。散会后,几个警卫跑进会议室,只见墙上到天花板上不规则地散布着十个黑洞洞的弹孔。当时,中央从团结大局出发,没有追究何畏的责任。毛泽东只是说:“君子动口不动手,这是一次例外,有意见可以争论,但中央的决定要坚决执行。”(部分文字来源于《海南档案》2009年01期,作者:莫壮才,原题:《何畏原本可以成为共和国将军的琼海籍红军高级将领》)何畏的神位
红军长征到达延安后,1938年因党内路线斗争怕受其害,加上身上带伤,何畏为治疗养病带着腿伤而离开延安回到广州,在广东省救济院安老所(地址为:广州市珠光路)过着稳居生活。 张国焘在《我的回忆》(360页)对此做了深情的回忆:在延安,“原任四方面军第九军军长、当时任红军学校副校长的何畏也被捕了。何畏自始即站在反抗这种斗争(批判张国焘运动—笔者注)的立场,为四方面军的领导辩护。何畏出身工人阶级,在红军中战功显赫,负伤十一次之多,毛泽东等也轻易奈何他不得。他并未参加这次抗大学生的反抗风潮,但为了许世友、王建安等人的被捕,表示抗议。他愤慨申言,中共中央和“抗大”都变质了,变成了类似北洋军阀的统治。因此,何畏被秘密逮捕。之后,张闻天曾向我解释,何畏身体残废,且有战功,本应曲予优容,但他心情恶劣,可能自杀,故暂行看管,并不交法院审讯。”何畏的墓碑
1955年,何畏因与小妾罗明新发生婚姻纠纷,毅然回到阔别几十年的老家,同原配夫人曾国彩和儿子何达梧一起生活。何畏出生的地方
在老家数年,他一直缄默寡言,从不透露在外几十年参加革命工作及其生活经历的丝毫情况。其几年间,仅在家干一些轻活以及为村里夜校当业余辅导老师。村里那些曾经同他相处过的老人说,何畏中等身体,五官端正,体格健壮,脚有伤疾(战伤),走路一拐一拐的。何畏出生的地方
他知书识礼、知识面宽,精通医术,能说善道,出口成章,毛笔书法流利,是个非常有文化知识的人,且精音乐,见歌会唱。村里请他当义务教师,协助扫盲工作,曾教孙子及村民唱《东方红》、《国际歌》等歌曲。他会说国话,并从教拼音开始,教村里的青年们学讲普通话,他经常对村里的年轻人说:“一定要学普通话,要不以后赚不到吃的。”这本《华佗神方》是他回到家乡后经常研究的医书之一
据村民说,何畏有一嗜好,身不离书,工作之余,就拿起书来看,甚至连上厕所都看书,《水浒传》、《三国演义》非常娴熟,讲得津津乐道。 据说,何畏经常研究华佗的医书,治病救人是何畏的美德,被村里人广为传颂。何畏的医书
1960年,因粮食紧张,再加上何畏患病,最终这位戎马半生的老人因病饿交加在老家去世,享年60岁。出殡的那天,村里的人都来参加送葬,那些老人至今仍记忆犹新。何畏在临终前对妻子曾国彩说过,他的同事都在北京,都是当大官的,并拿出一把铜片压印“校长蒋中正赠”的宝剑和一枚纪念勋章交给儿子何达梧收藏。
上一张下一张
何畏的原配夫人曾国彩
何畏的夫人曾国彩,年轻时参加红色娘子军,是第一批去参加娘子军的红军战士,参加过多次战斗并负过伤。建国后的1950年至1951年间,曾国彩担任乐会县博鳌乡第一届妇联主任,后因丈夫何畏的历史不明问题受株连,被免职回家务农,于2003年病逝,享年100周岁。何畏的医书
何畏的小妾罗明新于50年代初带着女儿何汤月明、儿子何达桐移居香港。1983年罗明新经多方打听,得知丈夫何畏已于1960年在家去世的消息,独自一人几经周折从香港一直探路回到后塘村,并到何畏墓前烧香叩拜,之后,曾多次带着女儿何汤月明回乡祭拜父亲,罗明新于2002年在香港病逝,何汤月明现在一直与何达梧一家联系来往,且对何达梧一家在经济上给予很大的支持与帮助。罗明新千里问路寻夫的消息,引起琼海新闻界的注意,曾在《琼海市报》上作过报道,受到广大读者称赞。下一张
图为何畏的后人——长子何任(原名何达梧)已经年逾八旬
何畏的儿子何任老先生,以前对其父亲当军长的事全然不知,只知道他父亲干过革命。其父临终前送给他的由铜片压印的“校长蒋中正赠”的宝剑以及在战争中授奖的纪念勋章扔进家门前的万泉河里,何老先生现在感到非常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