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和尚 - 2015/12/16 10:36:51
2015-12-16 09:27:49 来源:
吴辉博客 作者:吴辉
吴辉 于2009年12月 《货币战争》包含着一个惊世的阴谋,这个阴谋直接由美联储担当总导演。 我一直不敢捅这个事情,因为我的实力不够。 第一次听到《货币战争》这本书,是新华社的朋友向我推荐的。我把《抵御美国经济侵略》一文寄给新华社内参部,受到朋友的高度重视。她马上向我推荐了《货币战争》这本书,并且把电子版寄给了我。 我大致浏览了书的内容,说“美联储”是一个私人机构,我置之一笑。天下之大,什么人都有。美联储明明是美国竞争力的核心,怎么可能是一个私人机构?但既然是朋友推荐,我就无需在非原则问题上发出争论,能忍则忍。看这本书的精华,不计较其糟粕。 精华是什么? 中国人把外汇储备放到美国投资,结果,房利美、房贷美把“金融毒垃圾”打包卖给中国! 还有这么回事!宋鸿兵揭露这个事实,我当时就向新华社的朋友表态,“宋是一个爱国的人”。 这是2007年8月份的事情。 3个月后,2007年的11月份,“次贷危机”被中央电视台整晚整晚地报道,我开始认真关注,并且发现了“次贷”是美国侵略中国的一个战略环节。这个观点被我阐述在《用废纸换财富——美元贬值的奥秘》一文中,并且寄给了中投公司。 又是5个月的时间过去,2008年4月,拉萨暴乱,股市暴跌,“次贷”甚嚣尘上,无限放大,我突然受到启示,抓起电话就对新华社的朋友说,“一架飞机撞击世贸大厦,可能是事故;三架飞机先后撞击,肯定是恐怖袭击;任何人不需要任何证据,都可以作出这样的判断。同理,一家银行发生次贷,可能是经营不善,N家银行同时次贷,就是分钱,绝对不是经营不善!假账一做,就说中国的钱没了!任何人不需要任何证据,都可以作出这样的判断”。 但是,整整一年的时间,我的声音都被活埋。新浪、腾讯、21世纪,都不发我的声音。给领导人写信,也再也没有回音。时间到了2008年11月,我差不多疯了!我给李铁映、陈昊苏、陈元、毛新宇这些共和国创立者的后人写信,也都没有回音,真的是山穷水尽! 无意中有人给我发一封电子杂志,我从上面看到余永定在乌有之乡发表文章。余永定我熟悉,跟我的老师曾经同事。他能在乌有之乡发文章,我为什么不可以试试? 就这样,《购买美国国债是危险的》一文,在被删节之后,终于在乌有之乡发表,我的思想得以重见天日。 很快,09年的前三个月,我连续写了十多篇文章,陆续在乌有之乡发表,引起巨大反响! 也是在这个时候,我从乌有之乡看到了宋鸿兵的文集,“金融海啸”(已经不是“次贷危机”了)第一波登陆,第二波登陆。我没有进去看文章的内容,虽然我对于这个事情并不认同,但也不想和人争执。何况宋的名望在那个时候如日中天,我也没怀疑宋有问题。 但是突然有一天! 傍晚! 我抓起电话,对电话那边的张宏良老师狂吼! 宋鸿兵有问题!!! 张老师莫名其妙,问“什么问题?” “宋鸿兵是美国人的一颗棋子,他为次贷造舆论,造多少舆论,美国人开多大的帐单!” 张老师没回过神来,于是我说,“我写一个书面的材料给您。” 他说,你写,写好了给我看。 于是,09年5月8日,我写了《次贷危机下的挣扎与呐喊》,再次向人们呼吁,次贷是一个阴谋,美国人用上兵伐了我们的“谋”,我们中了美国人的奸计! 这篇文章还不够直白,还有人不懂,于是,09年5月13日,我再写了一篇《次贷是美国人最恶毒的阴谋》,这一次张老师终于明白了,把我的文章贴在了他的博客上。也是在这篇文章中,我提出了“不看《货币战争》”的态度,并且对宋鸿兵作出了如下结论: 宋说中国的投资造成“损失”,能拿多少证据?3763亿美元的次贷损失,把那些会计帐目看一遍,一天看一亿美元(而且假定这一亿美元的单据全部是烂帐,烂得一分不剩),要花上十年的时间!宋花了多少时间去审计这些原始凭据?如果没有审计这些原始凭据,宋怎么能道听途说,就信誓旦旦肯定“损失”,而且是因为中国的无知而造成“损失”?经过宋的忽悠,很多中国人也在没有查阅原始会计凭证的情况下就承认损失,这就好比打麻将,搞到凌晨三点钟,大家都困了,美国人抓一手牌,一起手就说“胡了”,然后把牌往桌子中间一推,中国看也不看,马上数钱! 迄今为止,给中国造成最致命打击的,就是这个“次贷逻辑”! 我对宋鸿兵的顿悟,不是凭空的,是有积累的。 在乌有之乡看到宋的“学者专辑”,金融海啸第一波登陆第二波登陆,我还没有怀疑他。但是我有一天突然发现向松祚,蒙代尔的徒弟,跟他在一起。所谓的“环球经济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而院长居然是宋鸿兵!我纳闷,宋怎么能跟向松祚搞到一块去?向的文章《应该勇于承认人民币升值是错误的政策》,明显是美国人所授意,用心险恶,我为此写了一篇《驳向松祚:蒙代尔只配来中国提夜壶》狠狠羞辱了他,这个人肯定对我恨之入骨……为什么宋鸿兵和他在一起? …… 宋鸿兵有问题!! 我的判断就是这样来的。 我后来核实,“环球经济研究院”在香港办公,运作资金的来源非常可疑,与蒙代尔、美联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我的《次贷是美国人最恶毒的阴谋》发表之后,有人为宋鸿兵鸣不平,有朋友对我说,“宋鸿兵毕竟将一屋子熟睡的人喊醒了,才有了这帮主流卖国经济学家的恐慌。我觉得你可能对宋和向有些误解。不知对否?” 我一直没有公开答复这位朋友,因为我感到我吃不定宋鸿兵,怕惹火烧身。但现在,我可以把我当时写好了却没有寄出的信,出示给大家: 房利美,烧了一把火,把中国到美国的投资都“烧”掉了,其中有少部分是真的烧掉了,有大部分没有烧掉,被房利美趁火打劫藏起来了。 起火啦,起火啦!…… 叫醒了一屋子的人, 这个人是谁? 这个人就是宋鸿宾。 他叫醒了大家,大家都把他当成民族英雄! 宋鸿宾来自房利美,和纵火者是一路人。 但没有人想到他和纵火者是一路人。 也没有人想到,纵火之后,美国人趁火打劫,说中国的投资全部被烧掉了。但其实没有烧掉。 宋鸿宾发表一通高论,说中国人呀,真傻,为什么把钱都放在美国的火炉旁,这肯定是要着火的! 这个次贷就是必然的! 中国人都说,是呀,是呀,周小川,真傻,都是周小川惹的祸,导致国家有那么多财产都被烧掉了。
沙和尚 - 2015/12/16 10:37:45
2015-12-16 08:46:40 来源:侠客岛微信 作者:田获三狐
网传宋鸿兵在泛亚论坛被围攻现场图。
《货币战争》作者宋鸿兵
这世界上,有很多看起来很荒唐的事情。比如,有个人去演个讲,准备一边挣钱的同时,顺便教别人怎么挣钱。结果,却被另一群人打了。因为,这另一群人以前信了这个人的某一次代言,结果亏了。 双十二那天,这幕活剧上演了两回。 站台有风险 那天,支付宝力推“线下五折”,原本是消费者欢喜的日子,但买了泛亚理财产品的消费者不这么想。他们在太原逮住《货币战争》作者宋鸿兵,好一顿打,还胁迫其写下道歉信,皆因这位“世界金融历史学者”曾经为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站台,唱多金属投资。结果,听信其言的投资者亏了。“真·经济学家”郎咸平当初也是为泛亚当过吹鼓手的。一些据江湖传言为“大妈”的不明身份人士,同一天也在上海对其进行了围堵,可能想打打不着,只好口头施暴,大喊“郎咸平滚出上海”。 鉴于这两件事发生在同一天,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又都是为同一家商业机构站过台的、具有相当社会曝光度的人,这不得不让人思考“站台”这个社会现象。 所谓站台,其实很好理解。明星站台,靠颜值,靠粉丝;学术明星站台,靠颜值不靠谱,就靠口才,也靠粉丝。说白了,就是用自己的权威性、影响力、公信力去为一个特定的企业或者产品或者事情背书。那么问题来了,来背书的这位,除了拿价格不菲的广告费也好,出场费也好,价码之外,要不要关心点别的。您不问带这几把盐,有没有诚信风险?乃至有没有安全风险? 这方面,岛叔觉得,应该部分向成龙大哥学习。你看人家做广告,到底是见多识广,人家起先是拒绝的,然后是亲自试用的,知道确信那个duang的一下,不是duang的特效之后,才向大家推荐。啥也别说了,duang的有态度啊。 所以,站台是有风险的。别乱站。站火炕上暖和,但得看清楚那牌子上写得到底是火坑,还是火炕。没看明白牌子就去站,那是无知;看明白了,还去站,还忽悠别人一起来,那就是无耻了。 投资须谨慎 宋鸿兵被打、郎咸平被骂,都因为泛亚投资者吃亏在前。这背后涉及到的经济方面的问题,岛叔还没有深入研究,暂且按下不表。 但是,这年头庞式骗局并不少见,岛叔也不是没见过拉着亲戚朋友往火坑里跳的活人,就是两种,一种无耻的,一种无知的。 无耻容易理解,无知需要再辨析一下,而且根据佛教的观点,无耻也是无知的一种表现。老子说:“知不知,上矣。不知知,病矣。”就是说,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最好;不知道自己知道什么,才是大毛病。——一不小心又说绕了,其实说千道万,简单说就是提醒我们大家必须提升自身素质,以防被忽悠。 特别是涉及到钱、挣钱这些问题上,经济学家也得注意姿势。西方经济学界流传过一句话:经济学是社会科学“皇冠上的明珠”。后来这话流传很广,不少国人也听过。这话多少有点道理,因为在社会科学领域,经济学的确“逼格”高,因为引入了数学,显得很高冷,一般人弄不懂。 一般人既然弄不懂,却又十分热烈地觉得经济学必然有助于自己改善财务状况,有助于自己把握发财机会,就难免想找捷径。其中一个捷径,莫过于来自明星经济学家的传道解惑了。 那么该怎么判断某个经济学家说的话是不是靠谱呢? 首先,我们自身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学常识。20年前,我们要学骑自行车,10年前要学Dos。今天,经济学是显学,应该懂点。对于自己的理财投资也有帮助。有了基本常识后,就不会被经济学家或者媒体忽悠了。 其次,让实践说话。如果把经济学家的外延扩大,任志强也算。几年前他就说能买房赶紧买房,房价要一直涨。很多人不听,结果买不起了。不管人们怎么恨他,扔鞋什么的,可实践到目前为止一直证明了他的正确。 他说他就是给富人盖房的,多少人恨他就因为这句话。他错在没有去弥缝社会的裂痕,而是进一步撕裂了原本就很脆弱的社会阶层联系,抬高了对立情绪。但不能因此就否定他的论断。 第三,态度上,多一点尊敬,少一点调侃。经济学家,不管怎么样,也是读了多少年书读出来的,总有过人之处。我们要想成长,就应该看到人家的长处,多学习,这才是成熟的做法,而不是一触即跳,大骂一顿,抑或幸灾乐祸,隔岸观火。 最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以是为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