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旋

首页 » 红星时评 » 各抒己见 自由辩论 » 画里天仙
小灵儿 - 2016/11/11 11:28:48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画里天仙》是1957年上映的香港粤剧电影,由蒋伟光执导,白雪仙及任剑辉等主演。《画里天仙》讲述了少女白芙蓉被疯道士施法收押画中,画卷偶然落在书生张敏儿手上。蓉从画中走出,与张相恋。道士再度出现抢走容,张千里追寻,感动山神,助他对付道士救容。
小灵儿 - 2016/11/11 11:30:38
回复 1楼小灵儿的帖子

涤生於公元一九一七年六月十八日出生,一九五九年九月十五日逝世,广东中山县人,毕业於中山纪念中学,後来赴沪,在上海美术专门学校进修,据说亦曾在沪江大学修读中文。 这段履历跟他的创作生命有最密切的关系是接受了上海大都会式的文化洗礼,对新事物的认知,远比他的前辈、同辈,乃至後辈编剧家为丰富,奠定了创作构思、元素取舍运用的基础。

抗日战争爆发後,他到香港投身觉先声剧团,担任的只是抄曲的工作,替团中喧赫威名的

南海十三郎江枫、冯志芬等大家当助手,这是他踏入粤剧编撰的门槛。现在许多人因为这段小小的历史,几乎都不假思索地认同江枫、冯志芬影响唐涤生剧本创作甚深。然而,细心对比一下,唐涤生较为成熟的作品,又或者说,唐涤生成名以後的作品,都不怎麼能够看到两位前辈的影子,偶尔在句式用辞的近似,并不能够作为这方面的佐证,下文再加详论。根据罗品超先生忆述,唐涤生第一个编撰的剧本,是为他而写的「班超」;而奠定唐涤氏一生基业的是「落霞孤骛」、「白杨红泪」等作,往後便为各大剧团争自罗致,尤其是五十年代初期冯志芬返穗定居後,香港的粤剧剧作家,只有李少芸、唐涤生领尽风骚。

一九四二年唐涤生与京剧名伶郑孟霞结婚,这对他的创作起了相当的影响,主要是指向京剧吸纳艺术 元素,从而消化、融注为粤剧的有机体。 郑孟霞在上海的交际界甚有锋硕,能演京剧,并擅长舞蹈。四十年代曾经担任过觉先声剧团的正花旦, 薜觉先是当时最热衷将京剧艺术元素纳为己用的老倌,甚至跟郑孟霞演「坐楼杀惜」时,尝试采取 半场京剧、半场粤剧的处理手法。

唐涤生与郑氏结婚後,耳濡目染之下,对京剧的程式原理,增长不少了解,这对日後他为薜觉先的 女弟子白雪仙组识成的仙凤鸣剧团编剧,有相当的裨益,因为,白雪仙继承了薜觉先「融南北剧为一体」

的志趣,而且具备了更成熟的条件去实践这个理念。当时芸芸众编剧家中,唐涤生因为对京剧的认识 而自然与地白雪仙能够合作无间。

身为一位卓越的剧作家,唐涤生的成就不只局限於为仙凤鸣剧团编撰的几出传世之作,实际上,这些作品的影响主要是对後世,而且是因为作品本身不朽的文学性、艺术性。至於在四十件代的粤剧界,唐涤生一跃而为炙手可热的编剧家,相当程度上是因为他的鬼才、急智。当时的大剧团几乎每个星期都要推出一出新戏,上剧团的老倌组合时常更变,唐涤生最擅因人写戏,尽量使各老倌能够发挥所长,唐涤生可以度出「火网梵宫十四年」、「金瓶梅」等剧,使剧团中的双生双旦:陈锦棠、任剑辉、芳艳芬、白雪仙的戏份均匀;鬼才急智如「艳丽海棠迎新戏」一剧,可以使五大台柱:芳艳芬、罗丽娟、李海泉、陈锦棠、黄禾岁同时担网,剧情转折离奇,务求各老倌都有馀地 发挥,这方面的才华,其他的编剧家委实望尘莫及。

五十年代是唐涤生创作的高峰期,作品均能传世,为女凤屏剧团编的「一枝红艳露凝香」、「梁祝恨史」、「洛神」,为仙凤鸣剧团编的「帝女花」、「紫钗记」、「蝶影红梨记」、「再世红梅记」,为丽声剧团编的「双月拜月亭」、「白兔会」、「香罗冢」,到了今天仍可常见於舞台。

可惜天不假年,当「再世红梅记」首演於利舞台时,唐涤生突然昏倒,翌日溘然辞世,享年四十三, 这位天才卓绝而又努力认真的粤剧编剧人才,竟然不及观看自己呕心沥血的作品搬上舞台,应该是他 一生最大的遗憾。
1
查看完整版本: 画里天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