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草集 |
|
|
|
用800×600浏览效果最佳。 |
《金瓶梅》为何要借取《水浒》 《金瓶梅》为何要借取《水浒》? 这似乎是一个毫无意义的命题。但仔细想想,似乎又并非如此。笑笑生(姑且以笑笑生作为《金瓶梅》作者的代称吧)创作一部《金瓶梅》,不另立门户另起炉灶,却以《水浒》故事引起全书,是不是想借用当时《水浒》就已经有了的巨大影响来扩大自己作品的影响? 迄今为止,连作者是谁都不知道,当然谈不上了解作者,也就无法肯定笑笑生是不是出于这种目的。但是,如果推情详理地想一想,也许作一否定结论并不会完全是错。因为,如果是一个文才不高的人,自己写不出惊世骇俗之作,借用别人作品的影响来扩大自己作品的影响,是可能的。但《金瓶梅》并非泛泛之品,谓之为艺术技巧高超、思想内容博大的不朽之作,是不过份的。能作此书者,其自信与自尊是不待言的,决不耻于借用别人影响荫庇自己。 那么,是不是笑笑生想以相同题材而用完全不同的创作构思来“反对”《水浒》所体现出来的施耐庵对生活的理解? 也同前一问题一样,我们不能妄作结论。但是,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却是显而易见的:《金瓶梅》与《水浒》并非同一题材。《水浒》是演史,《金瓶梅》却是描写市民生活(当然这也是一种历史,但与《水浒》所演之史是有区别的);《水浒》描写轰轰烈烈的英雄业绩,具有浓厚的传奇色彩,《金瓶梅》却是描写平淡无奇的家庭生活,完全是现实主义的描写。其着眼点与题材范围均迥然相异,怎么也谈不上是同一题材。如果说创作构思,《金瓶梅》确实与《水浒》大相庭径。《水浒》写好人经过多灾多难的折磨以后能取得胜利,都能痛痛快快地报仇雪恨;《金瓶梅》却是坏人得呈,好人沉冤无告;《水浒》写朝廷还能赦宥梁山英雄,并招安封官,认真当作一种力量去使用;《金瓶梅》却写始终是奸臣当道,昏庸政治无可救药;《水浒》既写黑暗又写光明,既写坏人又写好人,正义拥有相当市场;《金瓶梅》写权势金钱万能,乱伦败俗成风,无正气可言,一片黑暗世界,出现屈指可数的几个好人,也是没有好下场(如御史曾孝序); ……等等。总之一句话,《水浒》是带有浓厚的作者理想和人民愿望的作品,《金瓶梅》却是一幅封建末世现实生活的画卷。二者创作构思确实截然不同,就此而言,《金瓶梅》确是对《水浒》的一种“反对”。但是,这何止是对《水浒》的“反对”!这是对《金瓶梅》之前所有小说创作构思的“反对”。全面“反对”,就不再是“反对”,而是创新! 事实上,《金瓶梅》从题材范围到创作构思,都是一种划时代的首创。既如此,又何必要借呢。 同时,创作构思不同,并不等于笑笑生与施耐庵对生活的理解截然不同。如果说,他们二人对生活的理解都差不多,而只是创作意图各异,一个旨在倡导正义歌颂英雄讴歌理想倾诉愿望,一个旨在如实反映现实暴露批判黑暗,也未尝不可。 因此,借取《水浒》是为“反对”《水浒》创作构思的设想也是不能成立的。 是不是笑笑生在阅读《水浒》读到西门庆与潘金莲的故事时,突然联想到现实的市井生活,顿时萌发出强烈的创作欲望,借西门庆与潘金莲的故事作为引子,演绎出洋洋百万言的《金瓶梅》巨著? 不能排除偶然产生灵感的可能性。但,偶然灵感的产生,创作一篇短文或作一首诗一阕词是没问题的,而要作出如此一部长篇巨制,没有事先的思想基础单靠灵感恐怕是难以完成的。从《金瓶梅》的丰富思想容量和多方面、多层次的描写看,也不是偶然灵感的产物。故,这一设想照样是不能成立的。 那么,《金瓶梅》到底为什么要借取《水浒》? 任何一部文学作品,或是演史,或是歌颂英雄,或是倡导正义,或是讴歌理想倾诉愿望,或是反映现实,或是暴露黑暗批判谬误,或是抒发感情,或是吟景咏物,或是为人们提供娱乐品,总是有着某种创作意图的。要弄清《金瓶梅》为何要借取《水浒》,必须首先弄清《金瓶梅》的创作意图是什么。 《金瓶梅》的创作意图是什么? 这是一个在不了解作者之前很难结论的问题。但就《金瓶梅》作品本身的内容来看,其创作主旨还是可以窥见的:反映现实,暴露批判现实政治的昏庸、现实社会的黑暗与世风颓败,发泄自己的不满;记载保留当时人们思想观念、道德观念、生活习俗、社会风貌等方面的史料;开创创作长篇小说的新领域、新途径,树一代创作之新风;借作品倾诉作者自己在极不得志的环境中所形成的变态心理。如果这样推断《金瓶梅》的创作意图无大错的话,则《金瓶梅》完全可以不作任何借取,直截了当地开篇即可。不过,怎样开篇为好,笑笑生却面临着两条道路:要么直截了当抨击时政,代价是坐牢,甚至杀头,更甚至是九族遭诛;要么借古讽今,既能达到目的又不致招祸。当然地,凡不是傻瓜者均会选择后者。 借何时之古讽今? 借什么样的古讽今? 借来之古与今毫无相似之处则不能讽今;借古而无半点古之史实则令人一见即疑;全用古史而不掺入今事,亦不能讽今。这一系列问题,笑笑生早已见到。 第一个问题便是借何时之古,借什么样的古? 明嘉靖、万历间,人们最痛恨的事莫过于严嵩一党奸贼弄权,弄得政治黑暗、民不聊生。不少有才华的知识分子被排挤打击,因而他们更是痛恨刻骨。要抨击时政,要讽今,当然地首当其冲的目标是严嵩一党奸贼及其遍布全国各地的爪牙━━贪官污吏与地痞流氓。那么,何时之古与此相似? 通观明以前的中国历史不难看出,北宋末年蔡京一党专权误国最相似不过。于是笑笑生便选取了蔡京奸党误国的历史作为“古”而借来讽今。 借古而一点不叙古事,一是情理逻辑不合,二是讽今之实便昭然若揭;叙古事太真太多又易把读者引入歧途,达不到讽今的目的。《水浒》所写故事,既据历史,又有虚构,真真假假,且当时已有很大影响。借取《水浒》某一情节引起全书,并在书中不时穿插一些《水浒》人物,赋予他们一些行为情节(《水浒》上未曾描写的行为情节),既象是确确实实在写宋事,而又不会让人看不出讽今的主题,这是再妙不过的。《金瓶梅》看似写宋代事,却描绘出一幅明代生活习俗、风土人情、社会风貌、思想观念、道德观念等丰富多彩的画卷;书中既有宋代职官名又有明代职官名;既有宋代史实又有明代史实,或是与明朝历史相似的宋朝史实;等等,都是笑笑生借古讽今原则的体现。 《金瓶梅》不愧为借古讽今的优秀之作。 借古讽今就是《金瓶梅》为何要借取《水浒》的最重要和最主要的理由。 其次,《金瓶梅》通篇的山东方言与山东生活习俗,说明笑笑生可能就是山东人。山东人写山东事当然便宜得多。而《水浒》故事也是发生在山东,借取《水浒》便显得更加自然,更加得心应手。这是《金瓶梅》为何要借取《水浒》的次要理由。虽然《金瓶梅》中也有北京和吴地的生活习俗与方言,但却不是主要的。这说明笑笑生可能还在北京和吴地生活过,写作时自觉不自觉地用上了,或是有意用上,以给后人考证作者留下一些线索。 至于《金瓶梅》为何不借取《水浒》的其他故事而独独借取西门庆和潘金莲的故事,这是不难理解的:这是《金瓶梅》的题材内容决定的。 1987.06.21 |
卷首语|建议|时评|随笔|言论|自白|学习|问题|文艺鉴赏|一事一议|读书笔记|文字游戏|网友评说|关于作者|留言|欢迎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