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草集 |
|
|
|
|
用800×600浏览效果最佳。 |
蓝色文学的前景 黄浩同志在“当代文学: 蓝色的疯狂━━评蓝色文学浪潮”(载《当代文艺思潮》1986年第一期。以下简称《蓝色的疯狂》)一文中, 较准确地定义了蓝色文学, 客观地分析了蓝色文学形成、发展以致疯狂的种种原因(当然, 也有不够客观的地方, 比如“蓝色文学所以形成了一个如此广泛的读者群, 一个不应被忽视的原因是它普遍比其他‘纯文学’作品售价低廉。”事实并非如此, 蓝色文学书籍往往比其他书籍定价高, 前段时间, 在高定价情况下还卖高价, 仍有人买), 并且提出防止转向黄色和黑色的问题, 其立论是得人心的, 其分析是令人信服的。这里笔者并不是想评论黄浩同志的文章, 而是想借用“蓝色文学”这个名词, 从另一个角度去讨论蓝色文学。 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和思想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 蓝色文学有多强的生命力? 它能不能最终成为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是不好作肯定回答的问题。 近几年来, 蓝色文学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 如黄浩同志所说, 是因为人们长期被压抑的蓝色嗜好被突然解放了出来。而所谓蓝色嗜好, 就是“人们对于奇闻轶事和出人意料事件所产生的一种较为持久的新奇感和吸引力。这种新奇感和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 对社会大事兴趣的淡漠, 对街谈巷议、小道传闻的偏爱。”(《蓝色的疯狂》)。可是, 这是一种畸变了的蓝色嗜好! 好奇之心, 人皆有之, 这是不足为奇的; 在内容相同的情况下, 生动有趣的东西比索然无味的东西易于接受, 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生活中需要健康的娱乐, 需要欣赏和享受文化艺术之美。这才是正常的蓝色嗜好。 人们之所以会产生畸变了的蓝色嗜好, 除蓝色嗜好被长期压抑外, 还有政治的和社会的原因。随着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 民主权利得到进一步体现, 官僚主义逐步得到克服, 经济体制向着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方向变革, 社会经济逐步活跃, 社会财富逐步增加, 国家日益强盛, 人民日趋富有, 人们自然而然地看到了希望, 看到了未来的光明前景, 心悦诚服地跟着党干四化, 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到了这种时候, 正常的蓝色嗜好也只能是人们在稍有闲暇时的一种生活调节, 畸变的蓝色嗜好再也不可能去占领人们的思想阵地, 哪怕是一个角落也难。蓝色文学的读者越来越少, 蓝色文学书籍相对滞销, 高价蓝色书籍市场几乎已无人光顾, 越来越多的人对其产生反感, 不少人已经采取不同方式强烈要求禁止蓝色文学, ……。这一系列事实不正是说明了这一点吗。 目前, 蓝色文学还拥有一定数量的读者, 占有一定的市场, 但这已是今非昔比。其读者群主要是那些在现实生活中自我感觉不甚得志, 对前途对未来没有多大信心的人, 以及还不懂事的中、小学生。当然,也有一些振奋精神干得很好的人偶尔也读这类书籍, 特别是出差、休假、旅游等, 在火车上, 在轮船上, 在飞机上, 为了打发那欲睡不能、欲学无效的昏昏然然的时光, 读一读这些趣味性较强的书, 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考察者仅凭这些很容易了解到的现象而不剖析其实质就作结论, 那就很难论到实质。 事物是变化的, 社会是前进的, 人们的思想也会变化。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发展, 今天感到自己不得志心情不舒畅的人, 到了明天, 适当的政策也许会充分调动出他们的积极性, 使他感到自己是大有作为的人, 再也没有心思去迷恋蓝色文学。也就是说, 蓝色文学现在所拥有的读者也只会越来越少。特别是那些蓝色文学的创作者和出版者为了“经济效益”的目的而随心所欲地塞进一些目前尚还有一定市场的不健康的东西, 则将进一步激起正直的人们的反感和不满, 那些出于正常蓝色嗜好的读者也会在这种过分的内容面前警觉起来, 惊醒起来, 这就是极其简单的物极必反的道理。这个道理, 从理论上说谁都懂得, 但一些作家和出版商并没有真正理解, 一批又一批粗制滥造的蓝色文学作品仍在源源出笼便是明证。 如此说来, 是不是蓝色文学就再无前途了呢? 事情并非如此。《忠烈侠义传》一百多年来经久不衰, 至今仍然受到人们的喜爱, 原因何在? 那是因为它不仅具有趣味性, 更重要的是它的思想内容, 它描写了清官不畏权势, 敢于秉公处置皇亲, 敢于为民伸冤; 描写了一批武艺高强的义士除暴安良、伸张正义的英雄业绩, 寄托了人们的某种愿望。而现在的一些蓝色文学却不是这样, 只知道一味追求离奇怪诞, 追求曲折惊险, 内容上不是武林派系斗争便是黑社会的行帮械斗, 或是凶杀、行窃、破坏, 而较少与人民利益挂钩, 较少联系如火如荼的现代化建设。人们在得到趣味满足的同时, 也得到了一种不安定、不安全的感觉。于是乎便见多而生惧, 见多而生厌。被蛇咬过的人见了草绳也害怕, 那些蜕变了的蓝色文学作品给人们留下的印象, 无疑将严重影响人们对正常蓝色文学的喜爱。要想蓝色文学能够保住在文学系统中的一席地位并得以发展的话, 那就只有彻底地把蓝色文学引导到正常的轨道上来。只有那些内容健康, 符合人民利益和祖国利益的, 熔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为一体的杰出作品, 才会被历史承认, 也只有这样的蓝色文学才能得以保存和发展。否则, 蓝色文学的前景将是可悲的。 当然, 纯娱乐性质的蓝色文学是无可指责的, 而且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但是, 这只能是理论上的讨论, 只能是纸上谈兵。事实上是很难有纯娱乐性质的蓝色文学的。因为任何一个创作者都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人, 其作品必然自觉不自觉地印上作者思想的烙印。而且, 对娱乐的解释本身就直接涉及到人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 在一些人看来是正常娱乐, 而在另一些人看来也许是已经出了格。 为了蓝色文学能够得以保存和发展, 为了广大的青少年免受精神毒害, 不要再炮制不健康的蓝色文学吧。那些为了一点暂时的所谓“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益的创作者和出版商, 未免眼光太过短浅。钱财乃身外之物, 而做了这种对不起人民、对不起社会、对不起历史的事, 则将成为历史的罪人而留下千古骂名。 1987.01.13 |
卷首语|建议|时评|随笔|言论|自白|学习|问题|文艺鉴赏|一事一议|读书笔记|文字游戏|网友评说|关于作者|留言|欢迎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