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草集 |
|
|
|
用800×600浏览效果最佳。 |
图书出版定价应当统一规定统一标准 近几年来, 图书销售发行越来越不景气, 在众多原因中, 恐怕如下三个原因是主要的: ⑴一些人变得麻木冷漠, 不如以前热心; ⑵图书质量严重下降, 失去了人们的信任; ⑶书价不断上涨, 定价无标准、无原则, 使不少人只能望书兴叹, 而且对一些出版社失去信任。这里并不打算剖析各种原因, 而是只就书价问题作一简单比较, 看我们从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附表统计了16种版本12种公认的经典著作、有水平的工具书和有价值的文学作品, 那些定价更高的胡编乱造无法入流的图书如众多的“鉴赏辞典”, 描写武打凶杀、色情、荒诞怪异的所谓“通俗文学”, 赶时髦的“热点文学”, 封建迷信、“指导”为人处世等糟粕文学, 等等, 一概不予统计。
几种图书价格比较表
图书定价涉及因素较多, 首先是作品的思想内容、学术价值、艺术价值, 按理应该是价值越高定价越高; 其次是印刷方式, 比如影印成本较高, 定价也应相对提高; 第三是印刷次数, 第一次印刷因要排版、制版, 成本较高, 而第二次及其以后印刷则成本较低; 第四是印数, 印数越多, 相对成本越低; 第五是装订形式, 精装比平装成本高; 第六是纸质好坏及其纸价高低; 等等。 从附表统计数据能看出什么规律呢? 《二十二子》、《十三经注疏》、《云笈七笺》都是缩影印刷, 都是16开精装, 印数也差不多, 印刷时间也相隔不久, 而定价却极悬殊, 每万字单价《云笈七笺》是《十三经注疏》的8.72倍, 是《二十二子》的5.67倍; 《二十二子》是《十三经注疏》的1.54倍。《二十二子》比《十三经注疏》印数少, 定价略高一点是合情合理的。三种版本的《金瓶梅》, 张评本(节本, 删10,370字)单价是词话本(节本, 删19,161字)的1.98倍, 绣像本(全本)是词话本的15.26倍,约93万字的排版印刷本定价高达175元! 是张评本的7.7倍。三种版本都是铅排本, 即使考虑装订因素和印刷时间因素(即物价上涨因素)之后, 也存在不合理现象。绣像本价格如此高昂, 无非就是多了一万多字的性描写和多些性行为插图未删去。《云笈七笺》比《二十二子》印得多, 但印刷时间略晚, 考虑进去物价上涨因素, 定价与《二十二子》差不多也就行了, 但却高了4.67倍! 1989年3月印刷的《辞海》,价格是1980年8月印刷《辞海》的2.66倍; 1989年4月印刷的《现代汉语词典》是1988年6月印刷的1.15倍, 是1980年2月印刷的3.13倍; 1989年2月印刷的《警世通言》是1981年1月印刷的3.23倍。人们的实际收入哪里长了这么多倍, 买书怎会没有困难! 附表以每万字单价最低的《汉英词典》单价为1, 各书单价比率见附表。从比率看, 一般来说, 在10以下者还是比较正常的, 高达二三十甚至一百多, 这恐怕很难算入正常范围之内了。 从附表和上述比较能看出什么规律? 能看出图书定价的统一标准吗? 看不出!没有标准, 没有规律! 如果要说有规律的话,那就是一些国家限制印数、在人们心目中有着一种神秘感、容易销售的书定价高。如果再把那些胡编乱造无法入流的书刊也统计进来, 则更能看出凡能迎合一些人变态心理实际上根本无法产生积极社会效应的书定价高, 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 某些出版社出书、定价, 完全是唯利是图, 根本没有考虑书的价值和社会效益。鉴于此, 国家应对出版、定价做出统一规定, 订出统一标准, 不能再这样混乱下去了。否则, 其后果是难以设想的。 1990.03.22 |
卷首语|建议|时评|随笔|言论|自白|学习|问题|文艺鉴赏|一事一议|读书笔记|文字游戏|网友评说|关于作者|留言|欢迎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