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梦》
by 北方三姐
玉:
岁末的最后一日,读了你的《诗梦》,能够与你成为笔友,很感欣慰。虽然时时可收到昔日的同学、朋友的来信,但几乎千篇一律:俗不可奈。有时竟不愿回信。并非自己偷懒,而是不敢苟同众人的俗念。
读你的《诗梦》,却有一种不同的感觉,一种常常在寻觅的、久违的感觉。确切地说是你的认识观点,让我认识到:追求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的人还是大有人在的。我为此欣喜。社会财富是人民大众创造的,可是贫困却成了他们一切不幸的根源。
对于资产阶级的那种腐朽没落、庸俗贪婪、自私冷酷,我也一直深表厌恶。但我发现周围的人们,正被这种腐朽思想侵蚀着,思想颓废,甚至麻木。社会上普遍漫延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曾使我困惑、迷惘,我通过对中外历史发展的思考,在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启发下,我认定,中国是有希望的,人类的未来是美好的。正如你所坚信的,“共产主义必定实现!”只要能让我在精神上获得一种支持、安慰,我也就感到足矣。因此,我首先寻找的是朋友,有共同理想的朋友。
不管世事如何变动,我的追求永远不会改变。为下层人民大众奋斗不息,这将成为我一生的追求。
即使我们不能相见面谈,充分了解,但通过鸿雁传书,心目中留一个美好的印象,做一个永远的知心的真诚的朋友,又未尝不可呢?也许,今生我们难以相见,可是,“相知何必曾相见”。只要彼此能在精神上互相启发、鼓励,在我们心中产生一种默默的力量,催我们奋进,激励我们向上,我就会感到欣慰。我首先只是想了解你这个人,确切地说,了解一个有志者的奋斗与追求。“人生难得一知己。”我一直在默默寻觅,静静等待,但我认为,要成知己,首先应有共同的志向!
读了你的《诗梦》,以自己的感受写了《追求怎样的人生》,希望能对他人有所启发。虽是拙笔,但我是用“心”去写的。
《追求怎样的人生》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地区之间由于客观条件的差异,经济越来越呈现极不平衡的状态。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经济发达,东部沿海比西部边远地区经济繁荣。尤其是近些年来,由于给予了企业自主权,职工物质利益和经济效益挂钩后,地区间的收入差距明显拉大。于是,赴南方打工、经商,一度成为热潮,甚至成为许多人,特别是青年人梦寐以求的夙愿。在可供选择的单位中,三资企业更受大多数人青睐。之所以如此,物质利益是其中一大动力。当然,对于那些有志者来说,是为了更好的实现人生的价值。
当前,由于市场经济还未充分发展,受传统体制的深重影响,单位用人和职工择业还未形成真正的双向选择机制。对于已就业者,尤其是大学毕业生来说,因专业不对口而难施其才的现象总是存在,令人扼腕叹息。处其境,一些青年人为了把自己的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便重新择业,进入人才流动的南方市场。青年人这种不安于现状,勇于进取、开拓的精神,固然值得赞许。但是,对于大多数打工族来说,更多的是不甘于忍受清贫,为一味追求高薪而盲目蠢动,总想凭借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去闯而获得好运。可是,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总有其特定的两面性,在南方的打工大军中,当然是有人成来有人败,成功者,令人惊羡;失败者,并非全部可悲,却应令人深思。
时下,南方劳动力市场已呈饱和,可是,很多人还想进入,而且也正在进入,迫使择业竞争愈演愈烈。尽管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但是“水满则盈”的道理并非人人皆知。于是,许多人择业时不得不接受老板的苛刻条件。他们享受不上《劳动法》规定的应有权利,甚至连起码的人格权也不拥有。一年前发生在珠海的那件事,至今令国人难以启口,一百多名工人集体跪在一名韩国女老板面前,接受无辜的惩罚,长达二十几分钟,人格被侮辱,尊严被践踏。试想,人格既已不存,尊严安在?金钱又有何用途呢?!悲哉!也正是由于择业的艰难,迫使很多人不敢放过任何一次慎微的机会。于是,上当受骗也为数不少,殊不知,生活中,既有善良,也有邪狞的存在。世纪之初,法国闻名于世的艾菲尔铁塔曾被骗子拍卖过5次。当今,人们对于物质的占有欲望极端膨胀,行骗和被骗的事时有发生,打工上当受骗也就不足为奇。可是,令人痛心的是,很多人在受骗中毁掉了自己,尤其是一些女同胞,常令人悲叹难止。她们的情形往往是“有家难归”,其情形当然是可想而知。而对于那些所谓的“成功者”来说,也并非一切如愿,有的在追求实现自我价值之际,滋长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结果陷入“钱财之外本无物”的境界,患上“心理贫穷症”这种现代社会的绝症。烈焰吞噬了或许是该死的鸟儿,然而劫后余灰中并未见新凤凰应运而生。
事实上,一些可悲的结局,往往又是可以避免的。那就是在追赶时代潮流之际,多一分思考,也即古人所云的“三思而后行”,或许,生活中能少一些悲剧吧。
实际上,青年人果真有抱负,要实现自我价值,并非只有到南方,只有到发达的地区去,才是先决条件。事实上经济落后的地区更需要人才,更需要人们去建设。而且,个人价值的实现,并非只有拿上“高薪”才能体现。真正想实现自我价值的人,只有把自己的事业同人民大众的需要联系起来,自身的价值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来。稀少的东西,最应给最需要的人们。只要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我们正确的人生坐标,我们的人生就不会虚度,人生的价值就最有意义。不是吗?孔繁森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西藏人民,而他殉职后仅留下8.5元,他的人生价值不是很好地实现了吗?
一种活法,只是人民最需要,而且最适合自己的,便是最好的,最美的,最适宜的,我认为。
青年一代,要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培养与人民大众同甘苦的奉献精神,要立足现实,甘于忍受眼下的贫困(伊壁鸠鲁曾说:“甘于贫困就是一笔体面的不动产。”),而且,甘于为人民消除贫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那些一味追求安逸、享受的人,最终会失去信仰,失去理想,最终失去人生的价值,失去做人的意义。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他从来就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是生活的目的。他说:“不管时代潮流和社会风尚怎样,人总是可以凭着自己的高贵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在这个多变的时代,我们年轻一代,更应立足现实,多一份思考,确定好自己应追求的方向。
世事纷繁复杂,人生短暂易逝,分外珍贵,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国家最大的失误是政策的失误,一个人最大的失误莫过于人生追求的错择。当前,由于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一部分人贪图个人功名利禄,贪图安逸享乐,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同国家、民族、集体的利益对立起来,最终自绝于人民,落得个“尔曹身与名俱裂,不废江河万古流”的结局。王宝森之流即是如此。历史上许多人物之所以名垂史册,让人民永远怀念,与他们能和人民大众同呼吸、共命运是分不开的。杜甫、范仲淹、黄宗羲、李大钊等人,人民至今不也还铭记着他们吗?!
当今,青年一代肩负着跨世纪的历史重任,时代在呼唤,人民在期待,每个人,都应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职责。个人价值的实现,不能脱离社会和人民大众,不能脱离艰苦奋斗。只有全身心投入到社会激流,投入人民怀抱中,才能在为人类最壮丽的事业的奋斗中实现自我价值,找到人生的意义,谱出人生的美好乐章。
Posted on Feb 03 2000, 05:29 PM
|